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术的护理1例

时间:2022-10-28 12:38:00

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术的护理1例

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术,此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新膀胱功能好,手术后并发症较少的优点。同时还能很好地保护患者自身的免疫机制,提高生活品质,此术式已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肠代新膀胱的优点是术后患者能够接近正常的排尿,有足够的容积,有正常的控尿机制和排尿的感觉,内部的压力不能太高,以防对上尿路形成反压力及尿失禁[1]。有学者认为,原位新膀胱已逐渐替代其他尿流改道的术式,成为尿流改道的金标准[2]。2010年11月29日收治膀胱恶性肿瘤(广泛肌层浸润型)患者1例,经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手术后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病历资料

患者,男,59岁,因间断无痛肉眼血尿8个月,近日持续无痛肉眼血尿20天而入院。查体: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未见明显异常。泌尿系彩超:膀胱壁隆起性病变,占位性病变不除外,膀胱内强回声光团。前列腺钙化斑(3.5cm×26cm)。腹部彩超:脂肪肝。心脏彩超:主动脉硬化,左心室顺应性减低。膀胱前列腺CT示:膀胱左后壁新生物不除外,建议膀胱镜检,前列腺钙化灶(41cm×34cm×4cm)。膀胱镜检及膀胱病损诊断性电切检查,可见:菜花样肿瘤位于三角区,三角区广泛隆起病变一直向膀胱左侧壁延伸,呈地毯样病变,表面出血伴坏死组织,左输尿管开口视野不清,观察膀胱颈部,可见除6点位置膀胱颈部黏膜尚完整,剩余膀胱颈部均广泛增厚、烂棉絮样,表面坏死组织、出血。镜检后病理结果回报:(膀胱)移行细胞癌Ⅲ级,侵犯肌层。肌层浸润,膀胱肿瘤广泛,多发、侵犯三角区及膀胱颈部。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术。全身麻醉后行五点穿刺法,建立气腹、置入腹腔镜、4个套管及操作器械。先行左右盆腔淋巴清扫术:彻底切除双侧闭孔、髂血管周围脂肪淋巴结组织。再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游离膀胱腹侧,剪开双侧盆筋膜,缝扎背静脉复合体;游离输精管和精囊,剪开狄氏筋膜,分离前列腺与直肠间隙;切断尿道。完整切除膀胱、前列腺、双侧精囊。最后行正位回肠代膀胱术:截取离回盲部10~15cm处回肠段约40cm为新膀胱材料,对系膜缘纵行切开该肠段后M型折叠,用3/0可吸收线连续内翻缝合,形成贮尿囊,重建膀胱。在贮尿囊后顶部两侧各戳一小口,将输尿管断端修剪后行输尿管再植吻合。缝合关闭贮尿囊,尿道留置尿管,在尿管指引下远端贮尿囊底部与尿道端间断缝合、用2/0可吸收线逐针结扎吻合。留置术部引流管及双侧输尿管导管,缝合各切口及固定各引流管道。

护 理

术前护理:①了解患者的性格特征及心理状态,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必要的沟通和解释。②向患者介绍手术的适应证及手术方式和相关知识。讲解各种管道的作用,以消除手术后身体管道过多造成的恐惧心理。③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的环境、设备、术前注意事项等。解答患者所关心的问题减轻其心理负担。④启动社会、家庭支持系统,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使患者在最佳的生理状态下,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手术。⑤嘱患者应戒烟戒酒,指导其做有效的咳嗽、咳痰及深呼吸运动,以减少术后长期卧床而引起的并发症。

病情观察:术后应用心电监护,动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准确记录。注意患者神智变化,观察口唇、甲床的颜色,皮肤黏膜的温度、色泽。观察伤口有无岀血及渗血。

管道护理:术后管道多,包括留置胃管、尿管,术部引流管、双侧输尿管导管。护理患者时应注意:①保持各管道衔接的紧密,观察管道中有无气泡、血凝块;②各种管道应保持通畅,固定妥善,避免脱出、打折及弯曲;③各种管道需做明确标注;④应严格无菌操作。⑤观察各管道的颜色、性状、量,并准确记录。⑥应对患者及家属介绍各管道作用,了解各管道的重要性,出现异常时的表现,配合医护人员对疾病进行更好的治疗及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饮食护理:因患者合并肠道手术,故留置胃管给予持续胃肠减压,并遵医嘱通过静脉输液途径来补充机体的营养物质。2~3天后患者肠道功能恢复后,可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适量脂肪及钠盐为原则的饮食。且要按照清流质-流质-少油半流食或少渣半流食-少油饮食,禁用过甜及产气的食物。定量进食,逐渐加量,严格控制。如有恶心、呕吐,需查明原因后再进食。防止术后出现肠粘连、肠梗阻,肠坏死、肠瘘等并发症,出现电解质紊乱,腹膜炎,败血症的可能;手术创伤大,时间长,术后出现机体应激性反应,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可能等危及生命的可能。

并发症护理:①岀血的观察:护理过程中观察患者伤口术部敷料是否有出血的情况,随时观察血压、心率变化;保持患者胃肠减压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性状及引流液是否增多;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对光反射及肢体活动等情况;观察下肢血运情况;避免患者剧烈咳嗽、大哭、大笑、用力大便等,如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进行处理。②感染的预防:患者手术创伤大,失血较多,导致免疫力的下降,护理时应严格无菌制度;注意体温的变化,观察伤口有无红、肿、热、痛等感染征象;并及时更换被污染的敷料;加强静脉液路及各种管道的护理及营养支持;遵医嘱常规使用抗生素。③压疮的预防:因患者需长期卧床,易导致压疮发生,应用软枕、气垫床,协助患者2小时翻身1次,且尽量2人协助,避免碰触伤口及引流管而导致脱出、岀血;定时按摩受压处皮肤组织;每天给患者擦浴,大小便后应及时擦洗,保持皮肤清洁、舒适;保持床单位清洁、平整、干燥、无碎屑。

早期新膀胱排尿功能锻练:术后2~3周开始锻练新膀胱的反射功能,应定时夹闭、开放导尿管。开始时每30分钟1次,以后每1~2小时1次,锻炼应循序渐进。因新膀胱没有环形肌,其神经不受排尿中枢控制,故拔尿管后患者应每天做提肛肌训练。每天练习20~30分钟,每天3~6次即可,加强膈、腹肌的收缩,可提高尿道与新膀胱连接部位的张力,增加尿道、尿道括约肌的阻力,从而有效提高排空膀胱的能力及控尿能力[3]。

出院康复指导

嘱患者合理膳食、戒烟戒酒、适量运动、心理平衡。因能更好地控制排尿,每天应多做提肛肌运动,加强腹肌及盆底肌肉的锻炼。白天应多饮水,2500~3000ml/日,有利于稀释尿中毒素,预防高氯酸中毒。晚上应少饮水,因新膀胱可控性差,防止尿失禁发生。应养成定时排尿的习惯。遵医嘱定期到医院复查。

讨 论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拔除尿管及两侧输尿管导管后排尿正常,无夜间尿失禁等并发症,于术后1个月治愈出院。膀胱恶性肿瘤的患者,如无禁忌证,原位新膀胱可作为下尿路尿流改道的首选术式,但回肠原位新膀胱并发症可出现在术后中远期,因此,护理上应该对手术后患者进行终身随访。

参考文献

1 梅骅,陈凌武,高新.泌尿外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78-391.

2 Nabi G,yong SM,Ong E,et al.Is orthotopic bladder replacement the new gold standard?Evidence from a systematic review.J Urol,2005,174:21-28.

3 Varol C,Studer UE.Managing patients after an ileal orthotopic bladder substitution.BJU Int,2004,93(3):266-270.

上一篇:社区居民健康体检规范管理的思考 下一篇: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调查及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