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色课程开发实践探索

时间:2022-10-28 12:15:10

普通高色课程开发实践探索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因此,课程建设对于学校发展至关重要。然而,课程建设却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在课程建设经验缺乏,课程领导力和执行力还不是很强的情况下,要想构建一个完备的校本课程体系,快速提升课程质量,几乎是学校“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基于此,观澜中学提出先开发一些课程、重点建设一个或几个特色课程的思路,并将建设特色课程作为学校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的重要抓手。

一、特色课程开发的涵义

特色课程是指由地方或学校参照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目标,根据自己的教育经验和课程能力等,在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一定特征和影响力的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本文所讨论的特色课程以校本课程为主。

所谓特色课程开发,主要是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如确定本校的选修课程方案及其教材的编写;合理利用学校内外的各种教育资源,积极转化为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尤其是制定学校课程开发与管理的策略等。其实质是以学校为基地开发与管理课程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通过学校制度内资源的重新调整和优化配置来提高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效益,以及学校适应变革的能力,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特色课程开发,适应了未来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与要求,为广大中小学有效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可以操作的载体,它打破了国家课程一统课堂的局面,在国家课程计划框架中让出一部分空间给学校自主决策课程,赋予学校一定的课程自。可是,课程开发中我们该遵循哪些原则呢?

二、特色课程开发的原则

当前课程环境下,特色课程建设是学校课程建设的一个窗口,是教师提高课程能力的一个机遇。它承载着较多的课程价值,也汇聚了更多的课程资源。我们在创建特色课程中主要的做法有:

(一)优势原则

优势原则是学校课程开发与管理的首要原则,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从学校已有的师资队伍、教师专业素质来考虑,从学校的教育教学设备、教学活动场地来考虑开发实施课程。基于学校文化和一支具有创造性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我们将过去课程改革或教育传统中一些较好的教育实践经验以及积累的优质教育资源转化为分类课程,集聚学校优质资源进行重点建设。经过总结提炼、规划发展,探索出一条符合我校实际和学生发展特点的特色课程的创建途径,确立以艺术为主的课程建设重心,并在全校形成版画、跆拳道、艺术多元发展的特色课程发展格局。

(二)规范原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对学校课程加强规范建设,才能有章可循,才能充分发挥课程开发与管理的作用,才能有效地服务于课程目标。为此,一方面,要坚持学校课程开发与管理的法制化,对学校课程开发与管理事宜采用制度、文件等形式加以规范,一旦已经确定的课程方案,必须严格执行。另一方面,学校可以成立以校长为核心成员的“课程管理与开发委员会”,负责根据国家统一的规定、地方的规定和本校的情况,确定学校有关的课程制度,如学校课程开发制度、学校课程选修制度等。

(三)弹性原则

学校课程的开发与管理富有弹性,趋于灵活,既符合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又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和趋势。学校课程的弹性开发与管理主要表现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课程要求上。特别是学校课程的开发与管理应区别不同办学模式的学校,赋予不同比例的课时计划。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采取不同层次设置课程的办法,以便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在具体管理的办法上,初中、高中应加以区别,年级层次越高,越需要开放、灵活。

三、特色课程开发的策略

课程是一个学校的特色基础和保障,因此,进一步加强特色课程的开发与管理,充分发挥其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应着力于以下几点策略。

(一)找准学校课程决策的着力点

学校课程决策是学校课程开发与管理的首要环节,是学校课程从理论到实际的过程。基于当今教育的大环境,课程决策要求学校管理者必须将理想的、理论形态的“大课程”体系转化为学校教育的现实形态,使学校课程真正成为培养学生、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要建立必修、选修、活动三类课程紧密联系、互补互促的新型课程结构,从整体上考察学校各类课程对学生素质发展的整体效应。要将学校课程决策的着眼点放在学生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的优化上。在设计学校课程体系时,应以发展能力为主线;在选择学校课程内容时,应着眼于内容的智力和价值,使学生有较深的智力参与度,从而便于将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二)开发教师与管理者的潜能

中小学学校课程开发与管理的主体力量是教师。这就要求学校领导必须注意到,广大教师是学校课程开发与管理最好的合作者,不仅需要培训教师,而且需要教育管理人员实行新的管理措施,加强达成共识和互相协商的手段。为了使教师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提倡实行教师“校本”培训模式,以学校为基础,根据教师开发与管理课程的需要开展培训,并注重实践,让教师在实施课程中既成为参与者,又成为学习者,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师参与学校课程开发与管理的效能。同时,根据“学校课程管理的核心是教学管理”的理念,学校管理者应要求广大教师在实施课程过程中逐步改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大力倡导探索性学习方式,突出教学过程的动态性和探究性。

(三)创设利于课程开发的条件

学校课程的开发与管理要想实现预期目标,必须积极创造一系列有效条件。(1)加大学校课程开发与管理经费的投入。要确保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在学校全面实施,必须有一定硬件条件的支撑,特别要加强实验教学经费的投入,保质保量完成课程改革的各项任务。(2)优化学校课程开发与管理的组织形式。课程的实施,可以考虑由不同学科的教师组成小组,这样有助于跨学科校本课程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又能够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共同寻求更加有效的教育方案。学校校长应该成为协调跨学科小组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有效的促进者。学校还可以建立开放的学校课程开发与管理组织形式,如聘请有关专家学者对校本课程的实施提供研究信息和咨询服务,对课程改革教师进行培训。(3)构建有效的学校课程开发与管理的评价机制。建立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学校课程评价机制,是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课程评价的关键就是用素质教育课程观来指导评价,要摒弃片面的学校课程评价观念,尽可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学校课程的全貌。

上一篇:把握初中数学课堂的几个高效细节 下一篇: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操作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