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统计工作现状及实践探讨

时间:2022-10-27 11:52:22

基层统计工作现状及实践探讨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纵深发展,基层统计工作显现了极其不相适应的一面,还存在许多亟待探索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两个面探讨这一问题。

关键词:基层;统计工作;方法

中图分类号:F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1

基层统计工作、特别是县域统计的主要立足点和最基层的统计,对整个统计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基层统计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基本上满足了社会和经济发展以及各级党政决策的需要;但是也应清醒地看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纵深发展,基层统计工作显现了其极不相适应的一面,还存在许多亟待探索和解决的问题。从统计工作任务量来看,除县级统计部门直接进行的统计外,90%以上的统计工作任务需要基层统计部门去完成。但从目前的基层统计工作现状来看,统计工作任务与统计工作机构、人员等方面存在不协调的一面,也正是这些不协调的因素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基层统计工作的发展,影响整个统计的质量、时效以及其科学程度。

一、基层统计的现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实施以来,基层统计工作不管从统计对象、统计机构、统计队伍以及统计报表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基层统计的格局也随之而产生了很大改变。第一,乡镇政府统计的综合功能增强,但维度增大。乡镇部门统计比较完善,企业统计都由各部门进行由下而上报送报表,而近几年来,企业市场化和私有化程度迅猛提高,统计调查单位配合程度不高的现象日益显现。第二,基层统计机构逐步完善,但能量不足。乡镇政府统计办要承担起各行业的综合统计工作,以乡镇统计为主体的乡、村两级统计机构,顺理成章地站在了统计的第一线,并得以不断地健全完善。目前,基层统计网络基本完善,但是基层统计机构的工作动力还不够。虽然统计网络已经健全,而基层统计的人员不足,一般都是一个村,居委会一个统计人员,决大都是村会计兼职统计,就是这样一些统计人员,需要承担一个乡镇的各行各业的综合统计工作,还要承担各项调查任务,可想而知其工作量之大,任务之繁重,其工作质量如何能提高,工作时效如何能达到。第三,基层队伍不断扩大,但稳定性不强,兼职过多。一般来说,乡镇统计站的统计员的编制都不在统计办公室。据统计,近几年乡镇统计站统计员每年变动率达到了65%以上,兼1项工作的达到60%以上,兼2项工作的达30%,兼3项以上工作的10%左右。有这么大的人员变动和这么多的兼职,那么每年就有这么多的统计新手上岗,就有这么多统计人员无能为力全心投入统计工作,这无形中给统计人员素质和工作效益打了个很大的问号。同时统计人员本身从心理上有一种“临时岗位临时做,岗位多了应付做”的思想,没有把这项工作当作一项主要工作来做,至于统计质量,统计时效那就大打折扣。第四,统计人员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但专业水平并不强。从目前乡镇统计办的人员文化机构来看,拥有本科以上的占2%,拥有大专以上文化的占11%,拥有中专以上文化的占20%,只有高中文化的只占30%。第五,基层统计工作条件有较大改善,但现代化统计办公水平较低。从现有条件看,乡镇统计站的办公条件相对于过去确实得到了很大的改观,统计站都拥有自己的办公场地,办公专用品、办公经费。第六,基层统计的报表逐年增多,但成效产品缺少。从目前基层统计的现状看,基层统计工作中出现“二多三少一滞后”的现象。“二多”是统计报表多,工作事务多。由于现在乡镇统计站独立承担本区域的各行各业统计,乡镇统计人员要应付国家和省统计制度规定的上报报表项目外,还要应付各级交付的其它报表任务和各项调查任务。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各乡镇统计站要应付的报表种类达40余种,还要应付各种调查10项以上,使得统计人员不堪负重。“三少”是了解“统计产品”市场少,工作主动权少,统计产成品——统计调研文章少。由于报表多,其它事务多,统计人员无法去了解“统计产品”市场,无法去进行调研分析,而作为“统计人”应该懂得需求是第一原则。我们是统计产品的生产者,开放型经济的今天,需要是动态的,那么生产者也应该是动态的。由于乡镇统计人员没有时间去了解“统计产品”市场,因而乡镇的统计指标远远满足不了当地党政决策和上级统计部门以及上级党政决策的需要。“一滞后”是基层统计改革滞后,当前基层统计改革严重滞后于乡镇经济的发展要求,现行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调查方法都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经济发展现状。从统计指标体系看,有些不适用的指标还在层层统计,而新兴行业和产业,如要素市场、文化产业以及私营个体经济等又不能及时完整地建立相应的统计指标体系,因而无法提供决策所需数据,并且常常处于被动应付状态。

总之,目前基层统计工作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和进步,但存在的问题确实不少,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索和解决。

二、提高基层统计方法

第一,立足岗位,做好基础工作。 在巩固第一产业统计业务的基础上,重点拓展其业务范围,以业务带整体。根据上级统计部门的统一要求全面实施、制发了统一的台账,统计员逐月到户进行调查,及时登记到台账上,对于基层企业上报的统计报表,要求一式三份,一份企业留存,一份统计办留存,一份报统计局,并对统计报表及时归类存档。

第二,不失时机地推进企业统计工作。对于新老企业,统计办主动和其取得联系,使统计工作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同步进行。由于及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在企业转制的大潮中,统计工作没有受到多少影响,统计信息渠道始终保持畅通。

第三,运用法律手段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为了确保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顺利进行,我们比较好地动用了法律手段,随着基层基础建设为日益加强,强化了法制组织和队伍建设。加强对《统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宣传教育,并且把统计台账是否建立,登统是否及时,资料是否可靠,工作程序是否规范等基础性工作内容,列为统计执法的重点之一。

第四,加强业务学习,提高统计人员整体素质。为了把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目标变为现实,在提出工作标准后,首先,加强了对基层工作的指导,分批对村级及基层企业统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重点是培训第二、第三产业统计业务知识,统计人员到基层去亲手帮助建立台账,实地指导他们如何调查、如何计算各行业的统计数据。其次,考虑到由于人员素质、工作条件等因素的不同而可能形成的工作差距,加大了检查督促的力度,每年都要组织两次对基层基础统计工作的检查。在日常工作中,只要是到基层去,都要了解统计建设情况和企业统计工作情况,发现好的典型,随时予以推广。

上一篇:浅谈新医改背景下医院财务的精细化管理 下一篇:浅谈经济分析法在确定汽车最佳使用寿命中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