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教学应注重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10-27 11:30:53

服装设计教学应注重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

[摘 要]职业院校服装设计教学应强调以理论为基础,以实践为主线,更要注重对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审美理想的熏陶,从而培养出有高尚情感和创新型的人才。

[关键词]审美感知能力;形神;气韵

一、追求艺术上的形神统一,再现东方审美观

西方受亚里士多德美学理论的影响,崇尚自然,主张艺术表现自然,再现自然。人体本身也属自然的范畴,人体美就是自然美的最高表现。所以作为最能表现人体线条的各种紧身服,在西方受到特别的青睐。

在东方,传统的审美理想是宁要诗的神韵,而不要散文的逼真。坡鄙视逼真的临摹为童子作画,齐白石公开主张艺术成功的秘诀在“像与不像之间”。表现人体逼真的艺术,历来都难登大雅之堂,人体美也绝不会成为审美的正宗。追求艺术上的神似而不是形似,表现物体形式中蕴涵的内质,在作品中把握无形的内在精神,这已经成为我们民族审美理想的主要特征。一幅反映秋天丛林的国画,不是描摹秋叶绚烂的色彩,而是记录那无形的“秋意”或“秋思”。我们在探求服装艺术的时候,要注意到我们民族的审美特点,也就把握住了服装艺术民族化的关键。显然,这种神韵的感知必须基于一定程度的民族情感和民族文化艺术底蕴,才能体悟出其中的精华与情结。所以,在服装设计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感知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注重民族情感的熏陶和民族艺术的渲染,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服装设计要强调气韵生动

服装设计是遵循一定的设计程序,运用服装造型的手段,根据造型美的规律,将抽象的设计构思赋予形态、色彩、材料并使之以实物的形式与人体进行优化组合。因此,优化组合的内容与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具体表现在服装的时尚风格和个体着装形象的气韵上。服装的气韵应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通过结构、装饰体现出来服装本身内在的特质;通过服饰展现出人的个性气质。如“这件衣服显得老气”,“他穿上那件衣服一下子精神起来了”,即谓于此。衣服对于体现人的个性、气质及精神风貌尤为重要。

服装上的气韵主要是就线条与色彩在造型上的运用加以整合,这个整合过程既是情感的注入,更是设计者的文化底蕴一览无余的展示,它透露出设计者想要传递给人们的一种理念。由此可见,服装设计不但是视觉上可以感知的形和色,还包含使用方法、思维方式、审美理想等不可见的部分。线条的艺术是有生命的艺术,美学家李泽厚说:“净化了的线条如同音乐旋律一般,它们竟成了中国各类造型艺术和表现艺术的灵魂。”对于各种各样的线条,每个人自然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但并不是说完全没有共同的审美标准可寻。一般地说,竖直线更多地给人以庄重、果断或僵化的联想,横直线给予人以稳重、深沉或呆板的联想;斜线使人联想到雅致、流畅或清高,变化线则易于给人以活泼、豪放或轻浮的联想,等等。在表现民族审美特点,即表现气韵的总原则下,我们尽可自由地运用我们民族引以为自豪的线条和造型的艺术。

色彩是最大众化的美感形式。它传递信息,表达感情,蕴神寓意尽在其中。每个人的审美情趣不同,在色彩的喜好上各有所爱,而体现在对服装色彩的选择和使用上更有千差万别。虽然任何一种色彩都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却不是任何色彩的服装用来装扮某人,都会使他增加魅力,这是因为个人的审美情趣要与美的共同规律取得统一,才能显现其审美价值。不同的线条给人以不同的联想一样,不同的色彩也会引起人们不同的心里感觉和感情联想。如红、橙、黄系统的色彩,能引起人们火炽、热烈、兴奋的感觉;蓝、青、灰系统的色彩,使人感到寒冷、平静、深远。前者常被称为暖色,后者被称之为冷色。我们完全可以利用不同色彩给人以不同的感觉,在色彩美的规律指导下,创造出充分表现服装气韵的服装艺术。

追求服装艺术的民族化,要注意形神统一,切忌形神分离。换句话说,不应机械地模仿传统服装的某些细节,而要体现其内在精神。当然,我们还要大力学习和引进现代西方的服装艺术,但绝不是照搬,而是要融西于中,为我所用,将西方高雅风格与中国文化元素糅合,创造出既合于我们民族的审美理想,又合于现代潮流的崭新的服装艺术。

上一篇:例谈培养小学生数学纠错能力的方法 下一篇:教师应重视课堂上学生的“意外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