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例踝关节损伤临床分析

时间:2022-10-27 10:49:43

42例踝关节损伤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0)10-0021-02

【摘要】目的:总结归纳踝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和疗效,为踝关节损伤治疗的探讨提供参考。方法:对2009年9月-2010年9月在骨科救治的42例踝关节损伤患者的诊治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在采用保守治疗的30例患者中,优27例,良2例,优显效率为96.7%;采用手术治疗的12例中,优10例,良1例,优显效率为90.0%。4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个月-1年不等。其中采用保守治疗的患者在2-3个月内恢复自如,采用骨折手术患者的愈合时间约2-5个月。结论:对踝关节损伤的治疗要根据患者损伤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对于踝关节韧带部分断裂或无移位的单踝骨折,建议采用保守治疗,对于完全的韧带断裂或有移位的踝部骨折患者建议采用手术治疗。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可使临床疗效达到最佳。

【关键词】踝关节损伤;临床分析

踝关节是人体负重最大的屈戌关节,虽然它的损伤性发病率远低于膝关节和髋关节,但在临床上仍然较为常见,发病率约占骨科急诊的10%-12%,患病总数可观。一旦踝关节损伤救治不当,可能造成踝关节功能障碍或活动受限甚至引发创伤性关节炎。因此,对踝关节损伤的治疗要引起临床医师的足够重视,治疗效果必须达到骨折解剖对位、韧带损伤修复良好的程度。此次采用为数据的42例踝关节损伤患者,通过合理的治疗,康复效果显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研究对象均为2009年9月-2010年9月骨科收治的踝关节损伤患者,共计42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18例。发病年龄最小5岁,最大73岁,平均20.1岁。18岁以下12例,男10例,女2例,18-50岁20例,男9例,女11例,50岁以上10例,男5例,女5例。致伤原因:运动伤25例,车祸伤9例,坠落伤5例,其它3例。其中单纯性韧带损伤26例,内踝骨折4例,外踝骨折6例,双踝骨折5例,三踝骨折1例。

1.2 方法

1.2.1 保守治疗:采用保守治疗的患者共计30例。对于单纯性韧带损伤的26例患者,用石膏托0度位外固定,3-5周后去除石膏托,辅以负重功能锻炼。对于骨折但不需手术治疗的4例患者,用石膏托0度位外固定,6-8周后去除石膏托,逐步进行负重锻炼。

1.2.2 手术治疗:采用手术治疗的患者共计12例。对于踝关节损伤严重的患者需进行手术治疗,采用连硬外麻醉,手术切开复位内定的治疗方法。患者取平卧位,上止血带。具体措施根据患者病情及手术需要,标准切口显露内、外踝,甚至后踝,整复时根据骨折类型,按顺序后踝、内踝、外踝和下胫腓联合整复。根据患者个人需要,以匹配、适当、简单、高效为原则来为其配备内固定材料。术后患者行线检查踝关节是否复位。复位标准为:①踝榫的正常关系恢复,②踝的负重排列与下肢纵轴成直角,③关节面外形轮廓光。

1.3 疗效标准。优:踝关节功能良好,不影响日常工作与劳动;良:踝关节功能良好,活动时感到劳累或轻微疼痛;可:除关节功能尚可,活动时疼痛,但能承受;差:踝关节功能受限,活动时疼痛。

2 结果

2.1 总体治疗效果:在保守治疗的30例患者中,优27例,优显效率96.7%;手术治疗的12例患者中,优10例,优显效率90.0%。具体结果见表1。

2.2 术后随访:术后4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个月-1年不等。其中保守治疗患者在2-3个月时间内恢复自如,骨折手术者愈合时间为2-5个月。

3 讨论

踝关节是人体内的重要关节之一,是人体在运动时变化最复杂的合力中枢。它既有负重功能,又承担着人体与地面接触的枢纽功能。造成踝关节损伤的原因很多,主要来自运动性损伤,即因自身用力不当或外力不当作用,造成踝关节运动幅度超出解剖学限制活动范围而受伤;此外,交通意外伤害也使踝关节损伤增加。实质性病变如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也是造成踝关节慢性损伤的常见原因之一。本组病例中运动伤25例,车祸伤9例,即证明了上述原因分析。患者在发生踝关节损伤后,往往不愿接受石膏固定,更不愿接受手术治疗,多数情况下都会优先选择中成药外涂或理疗。大多数患者在这种治疗方法下难免马虎大意,不注意休息、负痛行走,由此可能导致损伤韧带未能完全修复,形成陈旧性损伤,日后易致关节不稳,反复扭伤,甚至继发关节粘连或创伤性关节炎,造成功能障碍。因此,对于踝关节损伤的治疗,必须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1)发病学分析:在本组病例中,18岁以下患者12例,男10例,女2例;18-50岁患者20例,男9例,女11例;50岁以上患者10例,男5例,女5例。从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18岁以下的男性患者多见,这与男性青少年喜好运动有直接关系,18-50岁女性患者所占比例更大,可能与平日穿高跟鞋以及踝部韧带较男性偏弱有关。

(2)治疗方法分析:由于踝关节损伤的发生机制不同,造成的损伤类型也不尽相同。对于踝关节损伤的治疗,临床上要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对于部分韧带损伤及无移位的单踝骨折患者应使用单纯的石膏外固定治疗即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对于完全的韧带断裂或有移位的踝部骨折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采用手术修复或内固定治疗。在本组患者中,对于单纯性韧带损伤和骨折但不需手术治疗的30例患者采用保守治疗,对于踝关节损伤严重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通过石膏托固定,一般3-8周可去石膏。手术治疗通过选用合适的内固定材料,也能取得满意的复位效果。采用两种不同方法治疗后,经X射线检查,保守治疗的30例患者中,显效率达96.7%,手术治疗的12例中显效率也达90.0%。术后随访显示,采用保守治疗的踝关节在2-3个月时间内恢复自如,骨折手术者愈合时间约2-5个月。由此证明根据患者踝关节损伤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能在临床上取得非常令人满意的效果。

(3)功能锻炼:在任何关节损伤中,康复锻炼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手段之一。损伤的关节固定2周后活动度开始降低,由于骨骼肌易于疲劳,不能坚持长时间的主动活动。连续被动活动对促进踝关节骨折软骨再生及修复将起到重要作用,所以踝骨损伤后要进行积极的功能锻炼,患者的功能锻炼亦应贯穿整个治疗过程。

综上所述,在对踝关节损伤的治疗过程中,对踝骨损伤给予的重视程度、科学、认真地研究病因、准确妥善的治疗以及合理的后期功能恢复指导,都能明显提高救治的有效率,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740-759

[2] Hwang JJ,Chen KL.Tsai MS.Et a1.Clinical study of my coplasma pneumoniae.Kao Hsiung Ihsueh Ko Hsueh Tsa Chin,1993,9(4):204

[3] 张建云,朱美玲.踝关节损伤治疗250例分析[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7,6 (9):803-804

[4] 肖益明.148例踝关节损伤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156-157

[5] Komatsu H.Mycoplasina Pneumoniae meningoen cephalitis and cerebralitis with antiganglioside antibodies[J].Pediatr Neural,1998,18(2):43

[6] 张治家.踝关节损伤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23):108-109

上一篇:平衡法针刺加远红外线治疗肩关节周围炎100例临... 下一篇:修补髓室底穿孔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