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管井的维护与优化运行

时间:2022-10-27 10:21:32

供水管井的维护与优化运行

[摘 要]本文根据水源管井的现状和管井出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通过洗井维护和选用变频机组与供水管井合理匹配运行的实践,分析探讨了管井维护和供水系统优化运行的效果,对于提高管井出水量、降低运行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管井;出水量;洗井;优化运行

中图分类号:TU99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2-0090-01

1 引言

管井是采用最广泛的一种地下水取水构筑物。管井的出水量是近年来人们关心的一个关键问题。管井过量抽水、运行管理不善、维护不当等原因,都会导致管井的出水量不断减少,既加大了管井的运行成本,又缩短了管井的使用寿命,有的管井甚至投产多年趋于报废,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由于投产多年管井老化,管井的出水量不足,为了满足供水需求,开启管井数量多,管井的耗电量和运行费用增多。是否合理使用和科学管理管井,将直接影响管井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对水源管井进行良好维护,是保证供水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采用供水系统优化运行的方式,能够降低能耗和运行成本,减少损失、提升效益。

2 水源管井概况及现状

2.1 水源概况

水源供水系统于1975年建成投产,主要供生产装置用水。最初设计总取水能力10万吨/日,1982年新增3眼井,1987年新增1眼井,2004年根据公司各生产装置的生产能力变化及井群部分管井老化、出水不良等状况,报废13眼井。井群现具备生产能力的管井共45眼.

2.2 水源管井现状

随着运行年数的增加,管井的出水量呈逐渐减少的趋势,有些管井甚至不出水趋于报废,严重影响供水系统的生产能力,增加了能耗和运行成本,当务之急是寻求保证管井良好运行、降低运行成本的有效方法。

2.3 管井出水量减少的原因

造成管井出水量减少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管井老化,井壁有腐蚀,地下水硬度较高,钙、镁离子与水中碳酸根、磷酸根、硅酸根作用,生成沉淀物,沉淀物和腐蚀造成滤水管和过滤器堵塞。这种情况下,对管井进行洗井维护是一个解决方法。

3 洗井维护

3.1 洗井的目的和方法

3.1.1 洗井目的

洗井是要消除井孔过滤器及周围含水层中的堵塞物,使管井过滤器、含水层透水性提高,从而增加管井的出水量。

3.1.2 洗井方法

洗井的方法主要有:活塞式洗井、压缩空气洗井、酸洗法、联合洗井、高压水冲洗等。

3.2 洗井维护实例

3.2.1 洗井实施过程

实施过程及洗井步骤如下:

(1)洗井前,首先测量井深并对原井做抽水试验,测量原井的动、静水位,涌水量及水中含砂量。

(2)用钢丝刷除锈,直到露出原始井壁。

(3)采用活塞式洗井,使滤水层中的细砂涌入井中,提高滤水管的渗透系数,从而提高单井的涌水量,同时降低水中含砂量。

(4)采用空气压缩机,对井壁反复冲洗,使井内淤沙等排除井外。

(5)洗井后再做抽水试验,测量管井流量、水位、含砂量等。

3.2.2 洗井效果分析

以水源车间2012年洗井情况为例,洗井前后数据对比见表1。

从表1参数对比可以看出,通过洗井维护,管井的井深、水位情况都有好转,管井的单位涌水量有所提高,水中含砂量明显降低,达到了洗井的目的。

4 供水系统优化运行

4.1 优化目的

为了满足生产装置的用水需求,需要频繁开、停管井。由于投用多年、管井老化等原因,管井的出水量不断减少,开启管井数量越多,管井的耗电量和运行费用就越多。近年来,为提升公司效益,开源节流、降本增效变得尤为重要。

4.2 优化运行实践

4.2.1 实践过程

为了掌握管井运行完好情况及出水能力,对井群管井进行动、静水位监测。根据动、静水位监测结果对个别管井进行洗井维护及设备更新。洗井后再次监测动、静水位,检验洗井效果。根据管井出水情况对管井进行优化排序。根据排序结果对管井进行运行调配,优先选择出水量高、单耗低的管井运行。分别选择普通加压站机组及变频机组与管井匹配运行,统计耗电量、电单耗。

4.2.2 优化效果分析

分别选取普通机组、变频机组运行时的实际运行数据进行对比,日供水量与电单耗数据见表2。

根据表2数据可对比看出,选用变频机组与管井匹配运行能够大大降低电单耗。

5 结论

合理使用和科学管理管井,能够提升管井的质量和使用寿命。从实践中得知,对管井进行洗井维护是提高管井出水量的有效方法。定期对管井进行洗井维护及设备更新,选择合理的优化运行方式,选用变频机组与管井匹配运行,能够改善供水系统运行、降低能耗及运行成本。

参考文献

[1]孙艳梅.水源管井洗井浅析[J].冶金动力,2003 (1),55-56.

[2]王英廷,李建功.水源管井的洗井维护技术与效能评价.

[3] 马树升,樊铭京,陈军.管井出水量减少机理分析和处理措施探讨.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6(4):535~538

[4] 骆光荣,杜龙明.管井出水量减少的机理分析和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2008(5),66-68.

[5]黄选明,邵东梅,李功字.供水管井设计出水量的确定[J]. 煤田地质与勘探,2005,33(3),51-53.

上一篇: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的背景及原因 下一篇:多台供热发电机组并联供热负荷优化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