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课程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设计

时间:2022-10-27 07:20:40

电子技术课程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设计

【摘要】本文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的要求作为教学的出发点,通过“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设计,探索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关键词】产学结合,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并重

高职教学要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的要求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为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对“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和充实。 根据“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结合我校专业特点,改革从课程的地位、教学目标和能力要求入手,实施模块化、项目化教学改革,以一个个单元电路的制作、测试与分析能力的培养为教学目标展开。使电子技术课程建设有了质的飞跃,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及学习效果,体现了高职教育教学目标。

一、课程建设思路与目标

(一)课程建设思路:以 “重视基础、强化能力、因材施教、发展个性” 的教学思路为指导。

1.建立了层次化、模块式的课程体系。结合不同专业构建不同知识体系的需要,有侧重点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课程设计、EDA 设计以及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有机结合,突出课程的实用性、实践性、延续性。

2.实施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坚持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坚持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坚持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师与来自企业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共同承担实践性教学。推行双导师制,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现场技术监督、并鼓励学生开展校内科技产品的研制开发等。使“传授知识、训练能力、培养素质”相得益彰。

3.多元化教学模式。课程组采用课上课下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讲授与讨论结合,网络与课堂教学结合的多元化的教学形式;注重传统教学和启发式、研讨式、讨论式等教学相结合,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促进理论。本课程是电类相关专业的专业技术基础课,通过学习本课程,可以为学生今后从事电子技术研究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通过理论指导实践,然后通过实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系统集成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现代电子的电路和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实现方法,为解决今后实际工作所遇到的现实问题打好基础。

(二)课程建设目标

1.总体建设目标。电子技术课程应大力加强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加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模式;加强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和多位一体校企深度融合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加强学校、社会、行业、企业相结合的多元课程评价模式。运用现代教学理念,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在教学内容与体系、教学手段与方法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与改革,坚持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坚持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坚持工作过程为导向。

2.具体建设目标

(1)把握专业发展趋势,不断丰富与完善教材建设。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坚持科学务实原则,不断地充实和完善专业教材体系,使之成为具有系统性、实用性、开拓性的教材;同时根据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目标的变化及时调整相配套的习题与案例、学习指导书的内容。

(2)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改革教学内容。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为主,结合国内相关企业需要,及时把教改教研成果和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同时根据业界的反馈意见及时进行教学内容的更新。

(3)结合课程特点与变化,创新教学方法。加强电子技术课程在教学方法创新中的组织作用,积极采用多种形式深入开展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交流,使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4)进一步充实和完善网络平台课程。在已经建成的网络平台中增加阅读材料,特别是增加一些典型案例分析,使学生扩大阅读范围和深度,增加相关网站的连接,提高网络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网络课程的学习效果。进一步修改完善多媒体课堂教学软件,使之内容不断更新,演示更加方便。探索学生主动学习的方式,及网上交流与课堂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二、课程的设计

(一)教学内容组织

教学内容组织安排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并重、知识与技能并重,目的是在掌握必要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实践操作和技能训练。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采取“1+4”的教学模式,即:一个“核心实例”,“四个阶段”。

1.一个“核心实例”。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我们在模拟电子技术部分和数字电子技术部分分别安排了“扩音机的制作与调试”和“数字钟的制作与调试”作为贯穿全课的核心实例,它与一般实例有着本质的区别:一般实例仅服务于某个局部知识点,内容是零散孤立的,并且是原理验证型的;而核心实例是从小到大、随章节的展开而逐步成长的,具有生长性,并且基本上是一个完整的电子产品。我们将核心实例设计为多块单元电路板组成,学生每学完一个单元就将该单元电路板与前面所学过的单元电路板拼装在一起,当所有章节学完后,一个完整的整机项目就制作完成了。而且,每个单元电路板具有校准接口,尤如积木一样可以任意拼装。如扩音机中的前级放大采用了三极管构成的分立元件放大电路和集成运放构成的集成放大电路两种电路形式,它们可以互换使用;后级放大同样采用了三极管构成的分立元件功率放大电路和TDA2030构成的集成功率放大电路形式,它们也可以互换使用。学生从第一堂课起,自始至终都积极投入对实例系统的调试、改进的实践中。由于学习目标明确:为调试与改进指定系统的功能和结构而学,有关的知识都将是改造世界的工具,所以学生的学习动力足、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极大地推进了学习过程。

2.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教师提出核心实例并演示,学生测试,进入感性认识阶段。

第二阶段:学生在第一阶段中遇到了许多问题,也提出了新问题,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教师讲授或边讲边操作的第二阶段,进入理性认识阶段。

第三阶段:再实践阶段。在前面两个阶段的基础上,组织学生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应用所学理论知识。此阶段的实验电路板直接采用核心实例的单元电路板。

第四阶段:综合、提升与创新阶段。在此阶段中组织学生自行设计、制作一项目具有实用价值的电子产品,达到训练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目的。

(二)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课程的重点及难点

人才培养目标是突出实践性,培养以能力为中心,具有一定理论基础,有较强动手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中规模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的基础,引导学生从中规模集成电路组件的功能表中获取关于如何使用该器件的信息。通过引用实例,启发学生使用该器件完成既定功能。在电子系统的设计过程中,面向工程实际,既要考虑技术问题又要考虑经济问题,还要考虑可靠性问题等。所以本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设计能力,在功能要求确定的前提下,用尽可能少的器件设计出尽可能简单的电子电路。

2.突出重点与化解难点的办法

(1)从课程教学改革入手,因材施教,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逐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2)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针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教、学、做合一”法,“教、学、练三结合”法,任务驱动法,课堂讨论法等。

(3)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改革相配套,特别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丰富课程内容和表现形式,使得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内容形象化、动态过程可视化,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了教学效率,效果好。

(4)现场教学,案例教学,使从未接触过电子电路工程技术的学生能够建立数字电子技术工程素质与应用的整体概念。

(5)加强课程信息化建设,丰富网络教学资源,通过网络教学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遵循“传授知识,训练能力,培养素质”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依托我校教学与生产、科研一体化的有利的资源条件,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遵循循序渐进由简到难逐步深入的教学规律;在教学内容组织上,根据高专教学要求和高职学生的实际状况,用新器件、专用集成电路等更新传统课程的内容,以必需和够用为尺度,从实际使用角度选择教学内容,提出实训要求,力求贴近工程,逐步地把学生引入工程实践的大门。

参考文献:

[1]《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赵志群,清华大学出版社

[2]《论高职人才培养主导模式:双证融通,产学合作》周大农,戚亚光 ,教育与职业

上一篇:浅谈图书馆工作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 下一篇:大众体育锻炼参与及坚持性的心理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