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范文

时间:2023-02-27 07:55:12

电子技术应用

电子技术应用范文第1篇

《电子技术应用》(CN:11-2305/TN)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电子技术应用范文第2篇

关键字:汽车;电子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O434文献标识码: A

一、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阶段

现代汽车电子技术顾名思义是现代汽车技术与电子技术的结合,涉及两个技术领域。汽车电子技术的出现是汽车发展过程中一次重要革命性事件,并且成为衡量现代汽车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技术标志。纵观汽车技术发展史,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主要有四个阶段,具体分析分别如下。

(一)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到 1974 年为汽车电子技术发展的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致力于用现代的电子装置代替传统的机械部件,开发重点在于单一的电子零部件,改善汽车内部某些机械部件的性能。主要产品有电子点火控制器、交流发电机、电子式电压调节器,数字钟、电子式闪光器等。这是汽车技术开始与电子技术出现结合的第一步,上述电子产品在汽车中的广泛应用开启了汽车电子技术时代的大门,为未来汽车电子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1974-1982 年是汽车电子技术发展进程的第二个阶段。在这个阶段,汽车电子的发展更有目标性和方向,汽车工业开始为了实现某种特定功能而采用特定的电子技术和理论,这一时期较为典型的电子化设备就是集成电路和 16 位以下的微处理器。在汽车电子技术发展的这一阶段,集成电路和微处理器在汽车上得到大范围的使用,为了实现特定目的,技术人员基于电子技术理论研制出各种电子技术系统,比如汽车内部的安全气囊系统、刹车的防抱死制动系统以及用于控制汽油喷射的电子控制汽车喷射系统等。

(三)1982-1995 年是汽车电子技术发展进程的第三个阶段。这一阶段汽车电子技术得到了巨大发展,电子技术开始由普通控制向现代化电子控制系统过度,为现代智能化电子控制系统出现奠定了技术基础。这一阶段汽车电子技术发展的明显特征就是开始出现具有多种控制功能的计算机集中管理系统,这个管理系统以微型计算机作为控制核心,逐渐取代了传统电子技术的独立控制系统,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这一时期出现的典型电子技术产品有发动机集中管理系统、车辆舒适性电子控制系统、传统电子控制系统等。

(四)1995 年至今是汽车电子技术发展进程的第四个阶段。这个时期最典型的汽车电子技术就是智能化电子控制系统,并且已经在汽车上得到大范围的使用。主要技术产品有汽车导航系统、电子地图以及自动无人驾驶系统等。

二、汽车电子技术应用现状

(一)发动机控制技术

1、点火提前的电子控制

该系统在 20 世纪初就被应用于汽车发动机上,由微机、传感器及其接口、执行机构等几部分构成。其中微机会根据曲轴和凸轮轴处传感器采集的各种信号,做出相应的处理并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控制最佳点火时刻 。再根据冷却液温度传感器采集的信号和进气温度传感器采集的信号来对点火时刻进行调整,根据爆震传感器采集的信号对其修正,从而使发动机接近最佳理想状态,达到节约燃料、减少空气污染的目的。

2、电子控制喷油装置

随着科技的进步,传统的机电混合式燃油喷射系统已经逐步被淘汰,随之被广泛应用的是电控燃油喷射装置。在此装置系统中,由传感器检测进气量、曲轴转速和转角,转变为电信号传送到装置中的电控单元,电控单元根据需要的信号计算出油量。再根据得到的信号对最初的喷油量进行修正进而确定实际喷油量。

(二)车身电子控制

车身电子装置是在汽车环境下能够单独使用的电子装置,和汽车的自身装置没直接联系。常见的有空调装置、信息显示系统等等。

1、汽车空调控制

汽车的空调控制是微机根据车内外的各种温度传感器输出的信号,计算出车内应该达到的出风温度。从而对调节器开度、风扇电机转、冷却器风门(或者是加热器风门)等进行控制,使车内温度始终保持在设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而使车中的温湿度始终位于最佳状态,为车内人员提供最为舒适的环境。

2、信息显示系统

此技术正处于不断的发展与完善阶段,由车况监测、车载计算机、电子仪表组成。车况监测是通过液压温光等传感器监测汽车的故障。而由车载计算机提供来的不同信息,则能提高行车安全、燃油经济、乘坐舒适等性能。电子仪表则为驾驶员提供了行驶过程中需要的最基本的操作信息。

三、汽车电子技术发展趋势

如今,由于人们对汽车的安全环保、以及舒适度等要求的不断地提高 , 这就要求汽车电子技术在各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例如环保、安全等和人们息息相关的方面,以及微处理程度和对高新技术的运用。

(一)环保化

众所周知,汽车每年造成的空气污染占据污染物中的一大部分,这就要求人类研制出性能更加完善的发动机装置和电子控制系统,使汽车电子系统更加电子化、环保化。

(二)安全化

在被动的安全技术上,我们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步,如在汽车碰撞时为车内人员提供保护,如气囊、安全带等。然而在主动安全性上,还有待开发。通过采用雷达、摄像、光学和超声波传感器等技术,开发不同的避撞系统与安全系统,甚至是自适应自驾驶系统以及对车的动态控制等等。

(三)微处理化

微处理的出现使得汽车越来越精细化,带给了汽车革命性的变化。微处理控制已经是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中的最为核心的部件。当前汽车所用的微处理机,其速度和精度要求还不如计算所用的微机高。但是未来随着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不断扩增,伴随着其微处理器数量的剧增,其计算的精度和速度也将越来越高,性能也会越来越好,功能也必将越来越强大。

(四)软件新技术化

由于汽车电子技术的普遍应用,对相关的软件需求也将会增加,计算机联网更是大势所趋。这种情况下,采用多种软件,开发出高水平语言,便称为当下之需,以满足多种硬件的要求。汽车上的大部分部件将依据于软件,软件的多元化及其功能的提高,必将使得计算机越来越好地完成更加复杂的任务。

(五)传感器技术

未来汽车电子技术对传感器技术的要求更高,为了满足客户需求与汽车需要,智能化传感器应该拥有智能化、多功能化、集成化以及微型化等特点。具体来讲,未来的汽车传感器应具有模拟和处理信号的功能、对信号放大和处理的功能、较强的抵抗外部电磁干扰的能力、自动进行时漂、温漂和非线性的自校正功能等。

(六)多媒体娱乐与智能通讯系统

现阶段,汽车在移动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支持下已经可以向司机和乘客提供各种丰富的多媒体设施环境(利用GPS、GSM 网络实现导航、行车指南、无线因特网以及汽车与家庭等外部环境的互动)和远程汽车诊断(紧急时能够引导救援服务机构赶到故障或事故地点)等功能,把汽车变为移动办公室和移动的家庭影院,并且能够把汽车道路和其他远程服务信息结合起来,构建出未来的智能交通系统(ITS)。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汽车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汽车电子化程度的高低成为衡量汽车先进水平的重要标志,而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以及广泛应用,对提高汽车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对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意义非凡,故正确把握汽车电子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加快电子技术的研发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发展汽车电子技术,从而实现民族汽车产业的迅速崛起最终占据未来竞争中的优势位置。

参考文献:

[1]庄彦霞.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浅析[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09,(2).

[2]龙宇. 现代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机械管理开发,2009,(8).

[3]王知学,刘晓建,庄汝科.汽车电子技术行业现状分析[J].山东科学,2010,(6).

电子技术应用范文第3篇

电子技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电子技术理论的应用更是渗入到生产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而在电子技术的应用中首先要解决好电子技术理论当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而后才能更好的将电子技术应用到生产生活当中。

【关键词】

电子技术;近似计算;纳米电子技术;技术应用

1概述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电子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电子技术中,近似计算是贯穿始终的内容,可以说,没有近似计算就没有电子技术理论的应用。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技术中应用到的元件越来越趋于纳米级,而目前纳米电子技术理论的应用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从近似计算在静态分析中的应用入手进行分析,而后分析了纳米电子技术理论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希望能够为相关单位提供参考和帮助

2近似计算在静态分析中的应用

电子技术理论的应用离不开近似计算,没有近似计算就谈不上电子技术的应用。然而在电子技术应用当中,往往无法进行精确的计算,而且电子技术应用中也不需要进行精确计算。近似计算的确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误差,但是只要将这个误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就不会对电子技术应用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将近似计算合理应用在电子技术应用当中是电子技术理论应用的关键所在。进行稳定电路应用时静态分析是必要的,而静态分析首先要做的就是求出三极管的基电压,并且将三极管静态基极电流忽略,只有这样才能够得出三极管基射电子的理论以及推理过程。

3纳米电子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电子技术理论的应用之中,所用到的元件很多都处在外表尺寸为纳米级的状态之下,应用的机理等方面与常见的电子元件完全不同,纳米级别的电子技术应用元件会受到量子现象以及相关问题的影响,电子的隧穿过程以及非弹性散射效应的作用机理等内容都需要进行分析与解决。而在纳米电子技术当中,首要解决的问题并不是上述问题,而是纳米级别的电子元件以及电路连接相关的技术问题。总的来讲纳米电子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以下方面:

3.1纳米Si基量子异质结加工

日常使用的电子元件一般都为硅基电子元件,其尺寸属于宏观范围之中。想要将硅基电子元件进行进一步缩小,直至纳米级别一般会采用光刻、外延的技术手段,制造出全新的半导体结构,该结构属于纳米级别,并且具有层状蛋糕的外形。而每层的半导体材料都不相同,具体差异体现在材料的势能上,以形成量子势阱,而这种半导体结构就被称为“半导体异质结”。

3.2分子晶体管和导线组装成为纳米元件

对于电子技术理论的应用而言,在纳米范围内即便知道了如何将分子晶体管与导线制造出来,如何将分子元件正确组装成为能够进行运转的结构仍然是十分棘手的问题。分子晶体管与导线的组装方法有两种:①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将所有的分子元件平铺在同一平面上。②通过阵列方式进行自行组装。尽管目前国际上对这两种方式都在不断的研究之中并且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但是分子晶体管与导线的组装方法仍然局限在实验室之中,无法投入到日常使用当中。因此如何将分散的晶体管与导线组装成为有逻辑的元件是电子技术理论应用的一大难题。

3.3超高密度量子效应存储器

想要进行纳米级计算机的组装与应用,计算机中的电子芯片是最为核心的部件,电子芯片之中存储有超高密度存储量子效应,它能够提供海量的存储空间,为那些缺乏可动机械部件而具备快速取存能力的计算机提供存储空间。尽管如此,超高密度量子效应存储器的组装对于电子技术的研究人员而言仍然是一大挑战。

3.4纳米计算机的互连

想要将数以亿计的纳米电子元件组装成为一台纳米计算机,其组成结构的精巧性是难以想象的。只有进行严密的布局以及巧妙的设计才能够保证纳米计算机的组装成功。而在计算机结构问题当中,互连问题是首先需要解决的。即计算机中信息输入与信息输出的问题。对于纳米计算机而言,它将大量的信息存储到了很小的空间之中,并且使用极高的速度进行信息的使用与产生,为了能够保证纳米计算机进行信息使用与产生时不会将计算机烧坏,计算机当中需要安装一些特殊元件用以计算机信息的控制与协调。而就目前的纳米计算机的技术来看,计算机中的元件与元件,以及元件与外部环境当中都存在有大量的连接。然而线路之间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为了避免因为过热出现“串线”现象需要将线路分隔开来,处于几何方面的考虑,无法没有任何限制的增加连接数量。因此纳米计算机中线路之间的互连问题成为了纳米电子技术应用的难题之一。

3.5纳米元件的设计操制备的模拟环境

虽然进行纳米元件的制备仍然具有较大难度,还不能走出实验室,在实用方面受到了多方面限制。但是计算机图形学方面的发展使得技术人员能够利用计算机建立起纳米元件制备的模拟环境,从设计到制备到操纵再到性能分析都能够进行模拟。但是模拟环境的建立虽然存在可能性,但是目前的量子力学算法、计算机计算速度等方面限制还是难以将精细敏感的虚拟环境完全模拟出来。

4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

电子技术在交互式方面的发展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即为加注索引的扫描页图、滚动文档式电子技术手册,线性结构电子技术手册,数据库基础之上的电子技术手册以及集成电子技术手册。但是目前尚且没有达到真正的人工智能集成电子技术手册,一般都处在立足于数据库的电子技术手册水平甚至以下。不同的电子技术手册的确是一步步发展起来的,但是即使是最初的加注索引的扫描页图也具有自身独有的优点,因此级别较低的电子技术手册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电子技术手册可以看作是将技术手册数字化,为了能够更为方便的对信息进行获取,电子技术手册要将数据进行合理的管理并提供给用户。而电子技术手册就围绕着这一目标不断发展。

5电子技术在时间与频率标准中的应用

对周期现象进行描述时,时间与频率是两个不同的参数,两个参数可以使用同一个基准,而频率标准可以由时间标准推导出来。而微波光谱学与电子技术的发展则推动了量子电子学等技术的出现与发展,因此也使得衡量频率的标准发生改变,新型的量子频率标准由此而生。它的衡量标准在于利用了原子能级进行跃迁时所辐射出的电磁波频率并将其作为频率标准。目前世界上不同国家制定出了不同的量子频率标准。这样一来,原本只存在于宏观世界的时间计算拓展到了微观世界的原子结构运动当中,将原子运动的时间作为时间基准,使得电子设备能够大大得以简化,在重量、体积方面都得到大幅度降低,此外还提高了频率标准的稳定性,这样一来,相关技术得到有效发展,对宇宙的探索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则主要体现在对微波技术、雷达技术以及激光技术等方面的促进作用。而激光技术的发展又给计量方面提供全新的测试方向。

6电子技术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电子技术是介于电子、控制与电力三个方面的交叉学科,在工业、电力、航空航天等方面都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电子技术的应用深入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不管是传统的领域还是高新产业都会应用到电子技术。接下来就工业、交通、电力系统三个方面进行电子技术应用分析。

6.1工业方面的应用

在工业中常常会使用到大量的交流和直流电动机。两种电动机各有特点,其中直流电动机的优势在于调速性能好。而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应用在工业方面的电力电子变频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因此交流电动机的调速性能得到了大幅提高,能够直接与直流电动机相提并论。不管是小型的数控机床电机还是大型的轧钢机电机一般都采用电子交直流调速技术,一些对调速要求并没有较高要求的鼓风机也改用了变频技术,节约能源。

6.2交通运输方面的应用

电子技术在交通运输方面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电气化铁道中。此外交流机车采用的是变频装置,直流机车采用的是整流装置。而在交通运输方面,磁悬浮列车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而在磁悬浮列车当中,电子技术更是其中的关键技术,不管是磁悬浮的牵引电机还是车辆中的辅助电源都需要电子技术进行辅助。在汽车方面,电动汽车使用电子技术进行电机中电力的变换以及驱动的控制,电子技术的应用还体现在电池的充电上。而在平常的汽车中则需要多个控制电机,每一部电机都需要斩波器与变频器进行驱动与控制。海上运输与空中运输中,飞机与船内部存在许多不同的控制电源,需要电子技术进行控制。总的来说,几乎所有的机动交通运输方式都离不开电子技术,因为电子技术与变频装置和斩波器息息相关,而日益发展的交通方式更多的需要电子技术在交通方面的应用。一方面电子技术的发展影响并推动了交通运输的发展,另一方面交通运输的发展也促进了电子技术的更上一层楼。

6.3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电子技术的应用最为广泛的还是在电力系统之中。在发达国家使用的电能之中,六成以上的电能是需要经过至少一次的变流装置处理的。电力系统想要不断的朝着现代化科技化的方向发展,电子技术是必不可少的技术之一。如果电力系统脱离了电子技术,将无法进一步的进行发展,其稳定性也不能得到保证。在进行大容量、长距离输电时直流输电具有较大优势,在受电端和输电端都采用了变流装置,即是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而近些年来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柔流输电也是在保证了电子技术理论的发展、基于电子技术之上才得以实现的输电方式,因此毫不夸张的说,电力系统的发展都是基于电子技术发展之上的,电子技术理论的发展推动了电力系统的不断稳定,也推动了电力系统长距离、大容量输电的发展。

7总结

电子技术理论的应用深入到生活与生产中的方方面面。电子技术中仍然存在若干问题,为了能够让电子技术更好的应用在生产生活中,要首先将电子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解决。

作者:曾永升 单位:广东兴宁市电子监察系统管理中心

参考文献

电子技术应用范文第4篇

目前我国正处于一个技术急缺的时候,在电力电子技术应用方面体现为:二并网变换器主要来源于进口产品,我国对外来产品的普通运行经验不够,我国的国产产品仍然在费力的摸索中逐步前进。我国产品的主要问题表现为:装备的可靠性差,产品的有关性能和功能还达不到要求,产品没有统一的标准。虽然这样,我国的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系统仍然的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其表现如下:首先,我国的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系统开始向大容量发展。我国发电系统的单机容量已经用兆瓦来作单位,并且它在向更大的容量方向发展。其次,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系统的高能性。这种特性主要通过电力电子技术在应用时所展现的高可靠性和高效率,还有电力电子技术为了适应电网所需求的低电压穿越以及对电网进行的孤岛保护等。

2、智能电网发展历程

智能电网也是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在电子行业兴起的概念。在人们的潜意识里,基本上认为电力电子技术、传感技术、新能源发电技术、通讯技术等是驱动“智能电网”的主要因素。事实上,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包括灵活输电、新型储能、传感、先进的信息、控制等技术,它承载着大规模的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以实现电网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近些年来,世界各国对于智能电网的研究愈加重视,2008年,美国提出了智能电网计划,企图用智能电网对各种新能源进行入网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全面地对能源进行分布式的管理,最终是美国创造出世界上高能源使用效率的记录。同年10月,我国也针对智能电网正式地启动了一个具有可行性的研究项目。并依据这一项目规划出了一个“三步走”的战略。所谓“三步走”战略,即在2010年将我国的电网高级调度中心建成,在2020年将我国具有初步智能特征的数字化电网全面建成,在2030年使得我国具有自愈能力的智能电网得以真正建成。可以说,电力电子应用系统近些年来被广泛运用与智能电网中。

3、电气节能发展历程

变频调速作为电气节能的主要内容。它是解决我国节能规划工程中电机系统节能的关键。我国政府对自2006启动的节能规划工程投入颇多,因此,节能这一举措势在必行。变频调速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主要依靠作为电机的电力电子变频器驱动电源。随着我国电子技术应用系统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变频调速技术也变得日趋成熟,在市场上有极大的发展空间,且其保质期延长了许多。目前,我国高压电机系统中采用变频调速技术的大约有20%,而低气压电机系统中采用此技术的大约占30%。可见,我国使用电力电子变频器来驱动源的变频调速系统在未来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除此之外,变频调速系统将会在未来继续随着电子技术应用系统的发展成为一个集成型、专用型的系统产品。它的特点即是将变频器、电机以及其控制集于一体。

4、电力牵引发展历程

电力牵引对于我国的交通系统来说,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在,由于国家及政府的大力支持,它正在迅速发展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交通的发展重点。近几年来,由于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我国利用电力牵引技术制造出许多种类的电动汽车。而在电力牵引中,最关键的即是电力传动与电力电子。可见,近些年来,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系统的发展愈加成熟。

5、结语

通过上文的讲述,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系统在我国已逐渐发展起来,并广泛地运用于工业领域,在此运用过程中,我国在工业领域方面的效益得到了有效地提高。可见,电力电子系统不仅在过去几年里逐渐代替其他技术成为现阶段我国高新技术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性的支撑设备。其发展历程是一个曲折不断前进的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它将更加广泛地运用于我国社会经济、生活的各领域,并在未来的各领域中得到更好地发展。

电子技术应用范文第5篇

1电子技术在电力行业中的发展与应用

应用在电力系统中的电子技术称之为电力电子技术。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推广使用,对于增强电力系统供电水平,提高供电质量,确保电力系统运行安全、稳定方面具有十分突出的作用。同时,电力技术的实施,有助于提高系统控制的灵活性,提高排查系统故障、应对突发问题的能力。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使用电子技术之后,电力系统经济效益水平大幅提高。对于当前自然资源日益紧张的严峻局势,通过应用电子技术相关手段,电力系统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充分利用电力资源,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电力系统一直是我国重点发展的基础设施领域。许多方面都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特别是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以之为技术基础的远距离大容量输电经济效益非常客观,具有良好的安全稳定性,相对于交流输电方式,优势更加显著。在最新研究开发的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中,GTO、JGBT等可关断器件以及脉宽调制等新型电子产品已经正式投入使用。FACTS技术也正在进入研究程序。在更广阔的范围里,电机调速、供电电源、电力较配电等领域都能见到电力电子技术的身影。电力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无论对于传统工业还是现代高新技术产业都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受市场需求影响,电力电子技术发展迅猛,每年增幅达十几个百分点。电力电子技术已经成为本世纪最重要的支柱性技术之一。

2电子技术在军事国防领域中的发展与应用

电子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是电子技术应用领域的又一主要组成部分。现代社会,军事国防领域对于各种先进技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深,当军事国防事业与电子技术融合到一起,就形成了军事电子技术。军事电子技术主要是指在军事系统和装备中使用的电子技术,具体包括军事电子材料、军用电子元器件、军用软件、军事通信技术等。其中,作为现代军事电子技术中的重要代表,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一个国际军事力量是否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重要标志。而信息技术更是引发了军事国防领域的一次次重大变革。当前,各大国争相开展电磁频谱的研究与开发,力争在电子元器件领域成功获取对高频段、宽频谱具有更好的适应性、能够在高温环境下正常工作的材料和器材。宽禁带半导体器件等新型军用微电子器件的大规模开发就是其具体表现之一。大量尖端武器、设备的不断涌现,表明电子技术在军事国防装备领域具有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军事电子技术除了直接作用于军事武器、设备之外,对于改善军事研发环境,提高研发工作效率也具有极为突出的促进和保障作用。可以说,军事电子技术是现代国家军事国防事业实现可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动力之一。新的世纪,面对前所未有的复杂环境,军工企业以电子技术应用为手段,不断武装自己,提高自身研发、生产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确保自身技术实力与时代同步,与军事领域发展需求始终保持一致水平。这种发展,客观上起到了优化国防电子工业布局的积极作用,军工系统整体发展表现出更加合理、安全的发展势头。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融合,武器平台智能化进入实战阶段。

3电子技术在汽车行业中的发展与应用

当电子技术和汽车领域相结合,其产物就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是对应用在汽车领域的各类电子信息及其配套技术的统称。当前的汽车行业已经发展电子控制阶段。各种类型、功能的电子设备成为汽车系统的组成部分,极大地丰富了汽车功能,提高了汽车行使安全水平,对于乘车体验的改善也有着巨大推动作用。现阶段的汽车产业,初步具备了智能化、舒适化、安全化、环保化方面的特征,正向着电子智能汽车的目标高速发展着。在汽车电子技术的支撑和推动下,汽车元器件的体积越来越小,通信能力越来越强,为汽车体积微型化、通信网络化夯实了基础,更加适合当前环境保护的总体要求。

4电子技术在商务领域中的发展与应用

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对于商务效率的更高要求,使得电子技术与商务活动的结合就成为了必然。电子商务是当前电力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在网络平台的支撑,交易双方通过专业的电子商务渠道开展贸易活动。这不仅极大地扩展了交易双方的选择范围,繁荣了市场,而且籍由电子商务工具,电子商务的开展已经不再受传统客观因素,比如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交易难度和成本大幅下降,交易效率大幅提升,整体经济效益实现最大化。对于企业单位来说,电子化采购是其日常经营活动中比较常用的一种电子商务形式。由于招投标、洽谈等活动均可在网上平成,招标企业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监管,竞标方也能够清晰掌握招标活动的具体情况,招投标环境更加公开透明,相关企业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5电子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发展与应用

电子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常态特征。通过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医疗机构对患者的病历档案实现了高效管理。患者到医院就医,从挂号、就诊、取药乃至住院等一系列活动基本上都摆脱了传统的纸质文件管理方式,医护人员通过专业管理平台,对患者实行一条龙服务。患者及其家属也可以在医院的公共服务平台上了解治疗进展。这种方法,既提高了医疗工作效率,也方便了患者掌握自身治疗情况,对于缓解医疗资源紧张压力,改善医患关系有着重要积极作用。

6结束语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正在稳步推进。电子技术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性技术获得了更加广泛的应用,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技术人员要正确把握电子技术发展方向,深入推进理论研究,加大实践投入,以充分发挥电子技术在国家发展建设过程中的增值作用。

电子技术应用范文第6篇

引言

我国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实施,对技术领域与经济领域均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为了适应新技术发展要求,满足相关行业对人才的大量需求,不少工科重点高等院校都已经开设了电子技术应用设计课程。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言,该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领域的实践教学环节,是电子技术基础实验课程的深化和提高。课程设计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基础理论知识指导工程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1]。从电子技术类人才的培养趋势看,随着现代电子信息业逐步迈向网络化与全球化,电子业务在不断创新,新的电子产品不断出现,电子产品市场日益国际化,整个电子业的技术更新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适应这一形势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其需要人才熟悉现代电子业务、电子产品设计与运作机制,具备运用数理分析方法和现代电子技术手段分析和解决复杂电子行业类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同时还要能够与国际对接[2]。但现实情况是,国内高校所培养出的此领域高级创新型和应用型技术人才仍相对匮乏,表现为大部分学生对于传统设备的运作较为熟悉,但对实务领域前沿技术较为陌生,甚至对一些新型设备闻所未闻,接受过系统理论熏陶且了解融合前沿技术的新型设备运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凤毛麟角。在上述人才需求约束下,我国现有的“电子技术应用设计课程”教学内容能否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如何使教学内容的设计更有益于目标的实现,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拟在回顾国内外高校“电子技术应用设计课程”内容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市场发展特色,提出基于动态分层设计与持续创新理念的“电子技术应用设计课程”本科教学内容改革思路。

1国内外电子技术应用设计课程教学内容特点的梳理与比较

对国内外电子技术应用设计课程教学内容特点的梳理,有助于在形成清晰对比后,挖掘出国内电子技术应用设计教学内容结构设计上的优势与不足。在梳理的过程中,不仅针对电子技术应用设计课程,而且借助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所开设课程对人才培养目标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1.1国内电子技术应用设计教学内容特点梳理调研结果显示,近年来国内高校的电子技术应用设计课程主要围绕功率放大器(简称功放)展开,但在具体的教学上大多停留于对电路图的讲解和简单的试验。这导致学生没有能够真正独立地参与到设计、制作中去,头脑里仅有一个笼统的概念,学习兴趣不高;且仅按照经典电路图进行设计、安装、调试的设计步骤已和电子应用技术不断创新与发展下的市场需求发生脱节。为此,部分重点高校开始着手于结合功放制造领域的前沿技术,对电子技术应用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其直接表现是加入一些融和前沿技术的功放设计内容(表略)。整合上述高校所加入的融和前沿技术的功放设计内容的特点发现,各高校在设计课中对于前沿技术的引入各有侧重(如清华大学侧重于磁悬浮应用方向,北航侧重于仿真技术方向,南航侧重于宽带高效E类功放设计方向,哈尔滨工业大学侧重于D类音频功放设计方向),但未能使学生的设计内容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体系[3]。

1.2国外电子设计教学内容的特点美国大学的电子设计课程主要设置在工程学院和理学院。开设电子设计课程的代表学校有哥伦比亚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它是7门必修课程之一的,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其教学内容,目的在于希望培养学生熟练地把工学知识统一起来解决电子类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增加课程设置的难度的同时,他们对数学的要求非常高,如融入FokkerPlanck方程解分布、格林函数、偏微分方程的数值方法等。试图在实践的同时也注重对学生学术理论的培养。而在设计实验的教学中,融入了企业案例讨论,设计创新成败案例,发散性电子产品设计,强调实践中自主创新能力所占比重也是非常之大的[4]。不容忽视的是,国外代表性大学在引导学生动手创新的过程中是有一条主线贯穿的,并有天降奇想,或头脑风暴式的思考创新。

2国内传统电子技术应用设计

课程教学所面对的尴尬对比国外发展情况,可以发现,虽然改革开放后电子技术应用设计课程在我国得到了较快发展,但不乏发现其中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从目前国内高校工程教学的侧重点来看,其在教学过程中普遍以呆板的设计为主要内容,教材和教法都是围绕这个层次展开的。但目前国内低端市场并不发达,所授内容缺乏实践意义,因此许多学生辛苦学习之后却难以在市场环境中得到应用,出现空中楼阁式教学的尴尬。具体表现为:(1)选材范围狭窄、体系繁琐。目前国内的电子技术应用设计教材,大多为传统教材,涉及内容新颖性不强。而如果加入新型功放设计,只作简要介绍就内容太少;如要详细介绍,因为是新兴知识,铺垫知识较多,因此罗列介绍需要费墨不少,浪费了课程的时间。(2)教学内容抽象空泛。由于没有实际的市场交易为对应参照,教师教的时候只能以虚拟情景来模拟,学的一方则只能依靠强记硬背,由此得到的结果及分析技巧难以与现实印证,优劣难知,也就难以唤起学生共鸣[5]。(3)现代电子设计技术凸显不足。从科学发展逻辑来讲,以复杂功放为代表的理念与技术是对传统电子设计的一大突破。目前的教材和教法都只集中于传统技术分析这一较窄的领域,未能抓住设计技术演进这条主线,也就不能凸显电子技术应用设计在电子类学科发展中的重要地位。(4)教学方法单一。传统实验教学通常采取一刀切式的教学方式,无论实验难易都必须完成,这使得部分学生产生畏惧心理,甚至对造成对简单实验都没有勇气去完成的情况;而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做完实验后无所事事,对其他学生还会产生干扰。电子技术设计是电子专业学习的较高层次产物,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支撑,同时在企业活动中又有着广泛的用途,因此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6]。为此我们需要对传统的电子技术应用设计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既不能学习与市场现状脱节的空中楼阁式的高难度技术,也不能仅仅满足市场实践现状而忽视高难度技术的学习,需要在两者之间形成动态权衡,更紧密地与中国技术市场实践创新相结合,以充分发挥这门课程的理论魅力与技术威力[7]。

3电子技术应用设计课程教学内容的动态分层设计

3.1持续创新理念与动态分层设计创新是在原有资源的基础上,通过资源的再配置,再整合(改进),进而提高(增加)现有价值的一种手段。创新也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持续创新是持续永久地拓发新思维,新想法,不断地总结改善和提高标准。动态分层设计在于以动态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将整个研究的课题视为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分步骤完成,按照上一步骤的结果选择下一步骤的行动,逐步推进不同难度层次的创新的实现[8]。

3.2电子技术应用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改革设计通过梳理国内外电子技术应用设计类课程特色和教学特色,提出在当前教学中以动态分层设计与持续创新理念为主线的、能应用于中国技术经济增长实践的教授策略,配以案例法和实践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的同时具有动态前瞻性分析问题和技术创新持续性的能力。电子技术应用设计课程内容改革的重点是立足市场需求,减少验证型实验设计,增设分析型或研究型设计题目,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并能掌握前沿技术。课程内容设置应体现基础性、系统性和前沿性[9]。围绕功率放大器是当前国内高校电子技术应用设计类课程的主要内容,而前置放大器、功率放大器、频率均衡器又是三位一体的功放设计的事实,结合市场前沿,笔者认为,可以构筑6个层次的实验教学内容[9]。(1)第一层次———功放设计基础内容。这个层次是本设计课的基础部分,要求学生按照经典电路图对功放进行设计、安装和调试,且要求全体学生独立完成,且完成期限较短。通过这一层次的设计主要实现学生从实务操作角度对功放设计基本内容的掌握[10]。(2)第二层次———实用前置放大器设计。基于第一层次的设计基础,从器件原理出发,结合实际问题,联系市场普遍使用状况,设计前置放大器。(3)第三层次———设计难度较低的频率均衡器。频率均衡器是一种可以分别调节从前置放大器过来的各种频率成分电信号放大量的电子设备。通过对各种不同频率的电信号的调节来补偿扬声器的缺陷,补偿和修饰各种声源及其他特殊作用,通常的频率均衡器是对高频、中频、低频三段频率电信号分别进行调节,然后将调节好的信号送给功率放大器进行放大,最后将放大好的信号送给扬声器发出悦耳的声响[11]。在这一层次中,主要实现学生对不同高、中、低频段的总体设计,是初级设计与中级设计的一个接口。(4)第四层次———学生独立完成上述三种设备三位一体的一整套完整音响系统。通过这一层次的设计主要实现学生从实务角度对理论的深入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部分是中级设计与高级设计的一个接口。主导设计思路如(图略)(5)第五层次—对频率均衡器不同频段内的具体设计与学习。这一层次的设计内容改革是要将新技术和新型设计的方法充实到教学中去,以体现前沿性。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设计[12],教师要在其设计之前加入前沿知识讲座,并带领学生进入相关企业进行实际调研。(6)第六层次———学生自选独立完成一个完整音响系统设计。这一层次的设计要求学生试探性的对比国内外前沿技术差距,针对所调研企业的现实问题或企业要求进行设计。通过这一层次的设计力图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进一步实现产学研的紧密结合。上述各层次设计内容的构建思路是动态演进的,后两个层次的实现可依据学生理解程度进行筛选。借鉴动态分层设计与持续创新理念的整体思路如(图略)所示。

4教学内容改革实施现状

电子技术应用范文第7篇

1.1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不够成熟

数字电子技术赋予信号“数字”的价值,利用这一特征表象计算信息数据,发送信号指令,以实现快速处理、高速传输。但是目前我国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还存在一些瓶颈,具体表现在传输速率低,业界所使用传输信道都是有限带宽,为了提高数据传输,只有将误码率限定在某阈限之内。但是这样一来造成的负面效应是实际信号强度与噪声强度会对传输整体有影响。因此,如何在提高传输速率的同时又能保证信号不扰是当前数字信号处理领域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1.2产业结构不合理

近年来,国电子信息发展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但是主要以加工为主,缺乏创新。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电子信息行业起步较晚,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电子信息技术方面相应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科研成果,专利产品得不到保护,导致科研工作者研发缺乏足够的信心和创新的动力。与此同时,我国信息产业没有形成规模效益,信息产品或服务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出口产品附加价值低,许多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要改变这一现状不仅要靠国家的政策扶持,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对新兴的科技公司给予政策鼓励,加快提升电子电器行业生产工艺和装备水平,带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还要靠大批优秀人才的努力,而高端技术人才的缺乏也正是制约我国电子信息行业快速发展的瓶颈,因此,只有更多的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领域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贡献力量,才能突破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

2电子技术应用前景

2.1电气节能领域

节能减排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电机交流变频调速技术是当今节电、改善工艺流程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改善环境、推动技术进步的一种主要手段,近几年的发展,高压变频调速技术已经日趋成熟,变频调速控制,既能节约能源,又具有保护功能,如过流、过压、过载保护等等,能减少电流对电网的冲击。应用在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如变频技术在机床设备上的应用,使得数控机床与以往方式-油压电机相比,不仅提高了工件的研磨精度,降低工件的表面粗糙度,而且不需要油压保养,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变频技术在电梯上的应用使得交流感应电动机在高速运行时电力传动效率高从而节省电能,并且使电梯轿厢结构紧凑,重量减轻。与此同时,新能源发电也是电气节能的一大亮点,电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发电等,这也成为电力电子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以光伏发电系统为例,除了光伏阵列之外,系统所包含的发电机侧PWM变换器、系统控制器、变桨控制器等多个电力电子变换环节都与电力电子应用技术密切相关。电子电力应用技术提高了发电容量,电能波动小,电能质量高,从而提高整个电网运行的可靠性。

2.2智能化电子技术领域

当前,电力电子技术已进入高频化、标准模块化、集成化和智能化时代。大到最近提出的智能电网概念,即在电力电子技术方面能实现新型储能、灵活输电,并且承载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最终实现电网高效、稳定、安全运行。小到智能化的创新产品,从一开始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到如今风头正劲的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智能电子产品的发展如火如荼,智能单品、智能套件不断吸引企业和民众视角。“互联网+”的概念不仅在互联网行业内受到瞩目,更是得到了跨界合作的欢迎,智能化的挑战越来越大,要求企业形成垂直或者横向的全方位的产业链结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智能家电等一系列电子产品将会有越来越好的市场前景,智能互联才是消费电子产品发展趋势。而作为核心技术,智能化电子也必将成为令人瞩目的一大领域。

3结语

电子技术的应用正在日新月异地发展,在各个行业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连接传统行业与信息化产业链的关键学科,电子技术要不断地发展和创新,使得这一技术在新的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电子技术应用范文第8篇

PLC属于一种使用数字进行运算的电子系统,在工业环境下为了进行分析应用而专门设计的。它使用可编程存储器,在存储内部执行定时、计数、顺序的控制、逻辑的运算和算术的运算等等操作的指令,并且通过模拟方式、数字方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不同类型的机械生产的过程。PLC以微处理技术作为基础,把控制处理的规则存储在存储器中,将其应用工业控制领域,属于一种新型的工业控制装置。PLC将控制、仪表、电气这三电集为一体,能够灵活地、方便地组合各种不同要求与规模的控制系统,来适应不同工业控制的具体需要。因为PLC是为了工业控制而进行设计的,其结构较为坚固紧密、体积较小,是有效达到机电一体化的控制设备。伴随着微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PLC自身的制造成本在不断地下降,功能逐步增强。在许多先进的工业国家中,PLC成为工业控制不可或缺的标准设备。

2PLC自身特点

2.1极高的可靠性

因为在工业生产环境中,环境条件可能比较差,因此需要PLC具有较强的抵抗干扰的能力,并且其应该能够在较为恶劣的环境中长时间的顺利的运行。

2.2使用方便

PLC操作较为方便,对于PLC进行操作,包含了程序输入操作与程序更改操作。许多PLC使用编程器,进行程序更改以及输入的操作。更改程序也可以直接按照地址编号或者接点号进行顺序寻找或者搜索,然后进行更改。使用PLC进行编程也十分方便,PLC有功能表图、布尔助记符、梯形图多种程序来进行设计语言控制。并且当系统出现故障的时候,通过软件和硬件的自诊断,进行维修的人员能够根据有关的故障代码显示和故障信号灯的指示,很快地确定故障的位置,能够迅速地排除故障,节省修复的时间。

2.3灵活性高

PLC具有很高的灵活性。PLC采用编程的语言包括功能模块图、功能表图、布尔助记符、梯形图等,只要掌握一种语言,就能够进行编程工作。PLC按照应用的规模不断进行扩展,它不仅仅能够通过增加输出、输入卡件来增加点数,还可以通过扩展单元来增强功能和容量,也能够通过多台的PLC进行通信,来扩大功能和容量。PLC操作具有灵活性,使用PLC,设计工作量将会大大的减少,安装施工工作量以及编程工作量也会大大地减少,操作变得十分的灵活方便,控制和监视变得更加容易。

2.4机电一体化

PLC是专门用来进行工业过程控制的设备,其体积不断减小,功能却在不断地完善,其抗干扰的性能逐渐增强,电气与机械部件进行来有机地结合,实现机电一体化,将计算机和仪表电子的功能综合到一起。

2.5适应面广

现代的PLC系统,不仅有顺序控制、计数、计时、逻辑运算等功能,还具有模拟量和数字的输出输入、记录显示、人机对话、通信、功率驱动、自检等功能。既能够控制一台的生产机械、一条的生产线,又能够控制一整个的生产过程,其适应面的范围比较广。

3PLC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

3.1工作环境

PLC需要环境温度在0到55oC,在安装时,不能够讲其放到发热量较大的元件下方,并且四周空间应该足够的大,方便进行通风散热。还有为了保证PLC绝缘性能,对于湿度也有要求,空气相对湿度应该在85%以下。PLC应该尽量地远离较为强烈的震动源,避免振动频率10到55Hz的连续或者频繁振动。倘若使用的环境不能够有效避免震动,就应该采取减震的措施,例如可以使用减震胶。同时要避免易燃和有腐蚀的气体,例如硫化氢气体、氯化氢气体等。对于在空气中存在的带有腐蚀性的气体或者是粉尘比较多的环境,应该把PLC放在封闭性良好的控制柜或者控制室中。PLC对电源线产生的干扰有一定的进行抵制的能力。在电源干扰十分严重或者对于可靠性的要求比较高的环境之中,应该安装一台带有屏蔽层隔离式变压器,来减少设备和地之间的相互干扰。通常PLC都会有直流24V进行输出,提供给输入端,倘若输入端用外接的直流电源时,最好选用直流稳压的电源。

3.2控制系统中干扰及其来源

(1)干扰源及一般分类。

对于PLC控制系统造成影响的干扰源,大多是产生于电压或者电流急速变化的位置,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电流改变出现磁场,对于设备造成电磁辐射,磁场不断改变,产生了电流,高速的电磁产生了电磁波。一般电磁干扰按照干扰模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差模干扰和共模干扰。共模干扰指的是信号对地产生的电位差,在一定情况下,共模电压能够通过不对称电路转换为差模电压,对测控信号产生直接的影响,导致元器件受到损坏,这一种共模干扰的情况可以称为直流,也可以称为交流。而差模干扰,指的是作用在信号两极之间的干扰电压,通常由空间电磁场于信号之间耦合感应以及由不平衡的电路转换,形成共模干扰所出现的电压,这样的干扰不断叠加于信号上,对于测量和控制精度产生直接的影响。

(2)PLC系统中干扰的主要来源及途径。

在PLC系统在电子技术中运作时,出现干扰的来源以及途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强电干扰、柜内干扰、来自信号线进行引入的干扰、来自接地系统混乱时的干扰以及来自PLC系统内部的干扰。强电干扰,指的是由于PLC系统进行正常供电的电源,都是由电网来进行供电的。因为电网的覆盖范围比较广,因此它会受到所有的空间每电磁干扰,然后在线路上出现感应电压,形成强电干扰。而柜内干扰指的是在很多情况下,控制柜内部的高压电器,比大的电感性的负载以及混乱的布线,都会比较容易对于PLC造成相当程度的干扰。而来自信号线的引入的干扰,指的是使用PLC控制系统进行连接的各个类型信号的传输线,除了能够有效传输各类的信息外,还是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外部的干扰信号。这种干扰主要能够分成两种途径,首先是通过变送器进行供电的电源或者是共用的信号仪表出现供电电源乱串的电网的干扰,这经常容易被忽视。还有是信号线受到来自空间内部电磁辐射的影响,就是在信号线上产生外部的感应干扰,这种情况是比较严重的。由于信号引入的干扰可能会导致I/O信号的工作异常以及大大降低测量的精度,在严重时,将会导致元器件受到损伤。而来自接地系统混乱时的干扰,可以说,接地是能够有效提高电子设备自身电磁兼容性的一种有效的手段。进行正确的接地,既能够抑制电磁出现干扰的影响,还能够抑制设备往外发出干扰,然而错误的接地,可能会导致十分严重的干扰信号,影响PLC系统,使其无法正常的进行工作。还有来自PLC系统内部的干扰,其主要由于系统内部的元器件与电路间产生的相互的电磁辐射而形成的,例如逻辑电路的相互辐射以及其对于模拟电路造成的影响,模拟地和逻辑地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元器件之间出现的相互不匹配的使用情况等。

4结束语

在21世纪,PLC将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其产品的种类将会变得更加丰富、规格更加齐全,现今,PLC作为能够对网络与国际通用网络进行自动化控制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将在电子技术应用领域发挥出越来越多的作用。在PLC控制系统中,干扰属于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因此,在进行抗干扰的设计中,应该综合地考虑各个方面的不同因素,有效地合理地抑制抗干扰,只有这样才能够让PLC控制系统顺利的正常的工作。伴随着PLC应用领域不断地拓宽,如何才可以可靠的高效的使用PLC,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电子技术应用范文第9篇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应用研究

电力系统中有关电工电子技术应用的层面较为广泛,如针对发电环节中的静止励磁、发电频率以及能源转换的应用;输电环节中柔流输电、高压直流输电等方面的应用;节能环节中对变动负荷电动机,以及提高有效功率等方面的应用。为此,要想有效确保电力系统能够正常供应,满足人们对电力的需求,就需要不断加强其在上述层面的实际应用。

1发电环节

1.1静止励磁

在电力发电环节,对静止励磁实施有效控制,是电工电子相关技术应用的重点方向。如技术人员可通过变频电源对电流频率实施适度调整,确保该发电系统能够保持在最大的发电功率,极大程度地提高了技术人员对整体系统的调控管理能力,除此以外,在火力资源进行发电的系统中,该技术也有着一定程度的应用。例如:技术人员可利用变频调速装置,有效处理该发电系统中效率低、能耗大等遗留性问题,从而为大幅度提高火力发电系统的发电效率提供了有利基础。

1.2发电频率

这里以水力发电系统为例,在水力发电模式中,影响该体系发电频率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地域内水流速度或者压力等,都对水力发电体系有着根本影响,并且这些因素无法有效地被人为控制,因此,水力发电的频率也无法长期保持稳定。但是频率稳定是进行电力传输的基本要求,受这些因素的影响,水力发电体系的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得到突破。然而通过电工电子技术对水力发电过程中发电频率的控制,完美解决了发电频率无法有效控制的问题。此外,对于其他类型的发电系统,如在太阳能发电技术发展的过程中,电工电子相关技术在其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也起到了核心作用。

1.3能源转换

与其他类型的资源相比,太阳能资源具有压倒性优势,并且随着社会上太阳能发电技术的不断完善,其对于缓解社会能源危机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是,对于该系统发电功率较大的状况,如何切实将其内部的大功率资源转变为可供人们使用的小功率电力资源,是当前太阳能发电技术研究的重点内容。基于此,技术人员通过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不仅完美处理了太阳能发电系统中的难题,同时有效促进了大功率太阳能资源能够以人们可利用的功率形式进行电能输出,并进一步推动着太阳能资源向稳定、持续的方向发展。

2输电环节

2.1柔流输电

虽说柔流电技术起步较晚,但是到目前为止,短短数10年时间柔流电技术就已经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并迅速成为当前电力输送环节中的中坚力量。不过传统的柔流技术因操作较为复杂,且应用面较为狭窄,因此,不能有效满足当前时代电力输送的要求。然而,技术人员通过在柔流输电环节中结合电动电子技术,不仅极大程度地简化了操作步骤,同时还有效增强了柔流输电环节中,电流输送的稳定性。

2.2高压直流输电

晶闸管换流阀是电工电子技术在输电环节中的应用标志,随着其在电力输送环节中的深入应用,电力输送体系也不断地朝着高效率、高水平、易操作的方向发展。晶闸管换流阀的大规模应用,不仅有效取代了输电环节中交直变压器的应用,使得电力输送成本得到了进一步的控制,同时还有效提高了电流转换设备在高压直流输电环节中的移动性。

3配电环节

配电系统对于保障电力系统能够稳定、高效运行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而为了确保配电系统的安全和稳定,需要着重处理配电环节中的电能控制问题。在电能生产的过程中,必须在经过运输以及配电等步骤之后,才能供用户使用。在此环节中,很多因素都会导致其电压、电流等发生改变,并且在实际生活中,用电设施都必须在一定的电压范围内才能正常工作,如果电力配送无法达到稳定,不仅会导致电电力资源的浪费,同时还会对用电设施造成损伤,从而给用户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为此,技术人员凭借电工电子技术能够有效地在配送环节中对电力的频率、电压等进行严格控制,且在其处于不稳定状态时,能够及时进行自我调节。

4节能环节

4.1变动负荷电动机

为进一步加强节约电能的效果,还需要不断加强发电系统的节能效果。工作人员在利用发电系统进行发电时,无论是哪种发电系统,本身都会在发电过程中消耗一部分能量,只不过不同的发电系统所消耗的能量高低不同。为有效节省发电过程中的能源浪费,一方面,工作人员可通过在发电过程中,尽量减少其他形式能量的损耗,将系统中更多的能量能够顺利转变为电能传输给用户;另一方面,工作人员可通过尽量减少发电机本身所消耗的能量,来达到节省电能的目的。总体来讲,无论是哪一方面,都需要不断地提升发电机的性能或者有效调节发电系统中变动负荷电动机的工作频率来实现节能的目的。目前,研究人员已经能够凭借电工电子技术来有效控制变动负荷电动机的工作效率,同时这也推动着发电系统中变频调速的应用不断走向成熟,从而有效实现了发电过程中对能源的节省。

4.2提高有效功率,降低能源损耗

在电能使用阶段,由配电厂所配送的电能除被用户使用之外,还有一部分电能则损耗在配送环节中以及各类电器工作的过程中,这样一来,除了会造成电能的浪费之外,还会对电能的质量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为有效提高电能的利用率,降低无谓的电能消耗,就需要研究人员不断提高其有效功率。电工电子技术能够有效补偿电能产生以及输送过程中的无效功率,从而有效降低电能损耗,大幅度提高电能的实际利用率,并有效确保用户能够安全用电。

5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系统中,无论是在其发电环节,还是配电、输电等环节,电工电技术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而为进一步提高电能的利用率,减少电能损耗,让广大用户安全用电、放心用电,还需要研究人员不断发展电工电子技术的基础上,有效地将其应用到发电系统中,充分挥发其技术优势,推动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江.电子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3):41-42.

[2]周威.我国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系统的发展现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5):246.

电子技术应用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创新;电子产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应用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在不断突显,电子信息产业的渗透性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发展正步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对现代经济增长的贡献十分显著,对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信息经济时代,电子信息产业包括微电子、光电子、计算机、通讯、网络等众多行业,在全球经济活动中也发挥着日益重要作用,产学研合作已经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创新技术带动产业升级成为振兴电子行业的重要举措。研究创新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的应用,构建电子信息产业创新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笔者对此进行了初步探究。

一、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目前,虽然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稳步提升,新形势下的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呈现新的特点,电子行业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产业优势仍不明显

在现代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电子信息产业全球化和区域化的趋势,产业阶梯型转移发展的态势十分突出,但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专业化、特色化的优势仍不明显。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生产要素和人力成本不断提高,以低成本实现快速扩张的发展模式受到冲击,产品价格下降导致产业赢利空间日益缩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低成本优势正逐步弱化。另外,能源和原材料供应紧张也制约着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2.科研经费投入不足

在电子产业发展中,科研投入不足,政府依赖性较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经费投入方面,电子信息产业研发经费对政府的依赖过强,电子信息核心技术相对缺失,与西方的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二是科技人员方面,在电子信息产业中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科技活动人员的人数逐年不断增加,而对科员人员的投入反而有所减少,高端技术的专家以及复合型人才非常欠缺,使得中国在高新技术研究开发领域还存有很大空白。

3.改造升级力量不够

电子信息产业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行业,虽然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在规模上名列世界前茅,但由于中国电子信息企业没有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使得电子信息企业普遍缺乏技术创新力,国内关键元器件发展相对滞后,几乎没有生产出能与世界上顶级电子信息产品相提并论的产品。加之信息产业的主流技术日趋数字化、网络化以及智能化,加剧了电子信息产业产业升级的进程,电子信息产业的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已成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4.自主创新能力较差

技术水平偏低、自主创新能力差,也严重制约着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电子信息产品的特点之一就是要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效益。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核心竞争力发生了重大变化,生产日趋规模化,产品日趋个性化。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是核心技术和自有品牌,但就目前来看,我国在电子信息产业的科技成果和新产品开发上的自主创新能力较差,企业普遍重技术引进,轻消化吸收与再创新,创新服务体系发展滞后,自主研发核心技术转化成产业竞争力的机制有待完善。

二、创新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中应用的策略

创新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动力,电子信息技术创新在国民经济中的具有重要地位。为了克服当前产业面临的困难,促进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针对上述电子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在电子信息产业进行创新的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领导重视是创新电子产业的前提

科技创新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引起领导的重视。只有领导重视,才能统筹规划,建立特定的组织进行布局调整、协调规划。完善企业主体、政府扶持两种创新体系,发挥政府在技术创新体系中管理调控的主导作用,应根据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状况适时调整认定目录和标准,建立国家资金支持的重大工程配套保障协调机制。政府引导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要落实优惠条件,降低商检和物流费用,鼓励金融机构对电子信息企业重组给予支持,支持国外企业稳定在我国的生产规模,扩大投资。同时加强企业与科研机构、大学之间的技术创新合作,提高中国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研发与制造能力,建设产学研合作型技术创新体系。只有不断促进技术创新和业务创新,才能实现优势互补和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带动电子信息产品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2.加大投入是创新电子产业的基础

在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要加强科研投入和资本运作,不断加大资金、人才要素的投入,以解决研发的资金问题。只有不断加强对信息产业科研资金的投入,加大对电子信息产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才能使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充分发挥。在加强对信息产业资金投入方面,加大对本土企业研发的支持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前提,政府要加大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创新投入,提高政府对电子信息产业企业自主创新的财政支持,同时,政府主管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深化体制改革,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原动力,在加大对电子信息产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方面,改革研究开发体制和用人机制,创造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吸纳和培养各类高级技术、管理人才,切实提升电子信息产业的持续创新能力,进而提升整个电子信息产业的竞争能力。

3.产业融合是创新电子产业的方向

科技创新更多的发生于交叉学科和科技集成,电子信息产业的科技创新也体现在产业间的融合。从电子信息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产业融合是创新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方向。以市场为中心,以应用带发展,对电子信息产业的产业结构以及产品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支持优势企业并购重组,鼓励优势企业整合国内资源,大力推动业务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推动电子信息行业科技创新更应加强本行业与其它行业的融合,培养电子信息行业的交叉和科技集成能力,使电子信息技术由信息载体发展为业务的集成平台,着重在通信设备、信息服务和信息技术应用等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强化信息技术各领域的运用,有利于拓宽电子信息产业的应用范围和领域,实现我国信息产业科技的快速发展。

4.自主创新是创新电子产业的动力

自主创新能力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对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而言,自主创新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提供巨大的动力支持。只有注重培养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以系统应用为牵引,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仅要加强对电子信息产品和服务的知识产权保护,还要鼓励在电子信息领域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与开发。努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要以新的应用推动产业发展,完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着力以重大工程带动技术突破,加强技术创新,加快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提高国内研发水平。同时,还要坚持自主创新与国际合作相结合,继续加大力度吸引国际电子信息制造业和服务业向我国转移,提高利用外资水平,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的创新发展。

三、结语

总之,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正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虽然存在的一些问题,但是我们面对电子信息产业出现的问题,要敢于迎接电子信息产业带来的挑战,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才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只有通过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努力把握住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机遇,不断优化电子信息产业的结构,积极主动地进行科技创新,才能实现电子信息行业的转型,促进电子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参考文献

[1]张顺.浅谈机械电子行业的科技创新[J].技术与市场,2011(08).

[2]胡树华,汤俊.中部电子信息产业现状及对策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6(04).

[3]单祥茹.新技术成电子行业发展主要推动力-第76届电子展回顾[J].中国电子商情(基础电子),2011(01).

[4]郑英隆.技术创新:化危机与产业升级的动力源泉——中国工业经济学会2009年年会暨“产业转型与产业发展”研讨会综述[J].产经评论,2010(01).

[5]朱娅琼.电子信息:推动创新能力建设积极培育新兴产业—专访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高技术业务部副主任徐红[J].中国投资,2010(02).

[6]万江心.创新中国电子,奉献信息未来-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熊群力[J].现代企业文化(上旬),2009(08).

上一篇:电子技术基础范文 下一篇:多媒体技术基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