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O融资思考

时间:2022-10-27 07:01:26

CFO融资思考

资源的稀缺性虽然决定了企业生存、发展存在的局限性,但没有一个企业因为资源的稀缺而主动放弃生存的权力和发展的机会。CFO如何获取资源、如何配置资源,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在CFO平凡、日常、默默无闻的工作中,最能体现我们职业价值与重要性的工作就是融资。这一点,从大多数企业把融资作为考核CFO的最重要指标来看,就可以得到印证。而对于CFO来说,实际上,整个融资操作过程也是我们履行风控与价值创造职能的实践过程。

无论是股权融资还是债权融资、无论是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每个企业对融资均有个性化的需求和具体的市场环境。笔者相信,每位CFO都会有自己的体会与经验,每个企业也都有成功的案例。在本期专栏中,笔者不想班门弄斧,再重复叙述融资理论与融资方式,只是想贡献出一些在30余年财务主管生涯中对融资工作的思考,与大家分享。

战略介入是融资前提

二三十年前,笔者在担任某家大型国有电子企业的财务处长时,工作的第一要务就是在没有发工资之前,把当月的工资借到手,把用于维持简单再生产的材料采购资金融进企业,维持企业的生存。当时的企业没有真正的战略发展规划。即使有,制定规划的主力也是技术人员与市场营销人员,而财务人员只是企业的融资工具,是被动的战略执行者。财务人员不考虑战略预算与战略规划的契合,也不考虑负债后的还款来源,更没有进行中、长期的现金流平衡预算,带来的结果是企业在融资上借一笔是一笔、维持一年是一年,最终债台高筑、资不抵债,面临破产的状态。

上述情况在那个年代相当多的国有企业里都存在,所以才有后来的四大国有银行成立资产公司,剥离不良债务,也有了企业的债转股与债务重组。一些国企通过资产重组复兴了,也有一些国企永远消失了。如果说劣势企业的淘汰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不得不付出的必要成本,还能够让人接受。但是每当笔者见到因为企业破产而下岗待业的员工们时候,内心就被深深刺痛。那时,笔者常问自己,作为当时企业的财务主管,我们需要负什么责任?我们能否把企业做得更好一些?我们如何才能让企业的决策者听进我们的呼声?

当然,上述问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早已解决。但正因为曾经的经历,笔者在之后职业生涯的融资工作中,总是时刻提醒自己:要将CFO的战略意识贯穿于融资操作过程的始终。

融资风控应向未来延伸

企业的会计假设前提是持续经营,所以每次融资,我们必须考虑对投资者与债权人的责任问题,基业长青的基础是我们对他们做出承诺的兑现程度。股权融资,企业要给出资者尽可能高的利润回报;债权融资,企业要用未来现金流覆盖还本付息的费用,这是每个企业融资前必须回答给投资者与债权人的问题。

从企业自身的角度来看,融资更多的是基于企业的未来发展,而发展是风险与计划并存的未来判断。对于企业的CFO来说,要对未来的风险与计划进行判断,现在和未来的资产负债水平是我们必须把握的问题。对所谓合理的资产负债率,到底是40%还是60%,还是其他?30多年来,笔者请教过诸多大腕专家,遗憾的是未能得到满意的答复。国家宏观经济走势、企业所在行业的发展趋势、企业的竞争能力、发展阶段、未来战略的落实情况等等,都可能影响到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而资产负债率的高与低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风险水平。笔者所在的企业目前正尝试用自由现金流来衡量集团与各下属企业资产负债率,试图动态评价企业债务违约风险、设定资产负债预警机制。我们之所以采用自由现金流预测作为负债预测的依据,是因为我们认为,在满足了企业正常经营与发展的现金需求后,能够支付股息与偿还债权人本息的现金流才是可靠的未来现金流。

在实际工作中,融资的风险控制面临着来自未来市场的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性等多方面的挑战。由于国企文化传统和为了适应可批性需要等多方面原因,我们的投资项目可研报告往往报喜不报忧,对经济预测偏乐观,谈及机会多、谈及风险少,所谓敏感性分析也基本上仅考虑了静态基础上的单价变动因素影响,而对市场、成本、资源等多种要素影响往往予以忽略。即便是看到了上述问题,但从企业发展战略层面考虑,就目前中国CFO的能力与影响来看,我们又很难颠覆可研报告。此时我们的谨慎、稳健原则应该起作用,用同志的话来讲就是:“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融资是战术层面的问题,所以CFO可以起到更积极的作用,我们要根据现实与未来的可支配资源状况设定合理的负债水平,要对企业项目的未来风险进行充分的估计,要对可能的外来与宏观因素变化进行必要的防范,更要对其他专业人员所做的技术经济预测进行必要的职业修正。

总之,每一个项目、每一笔融资,CFO都必须尽可能的预测风险,设计风险可控的融资方案与危机应对方案,保留一定的风险空间。

CFO是企业信用的人格化代表

金融机构出于对风险控制的考虑,在贷款过程中会对企业的规模、市场份额、信用等级、资产质量、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等指标进行全面考察、评估。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一方面,对企业而言,我们的议价能力会逐步提升。另一方面,银行也会提升对企业贷款审核的门槛。由于我们大部分负债都是对未来的一种投入,贷款的还本付息也是用企业未来现金流来偿还,所以基于过去与现在企业财务数据的贷款审核与评估,先天受信息不对称与未来不确定性的影响,存在风险。弥补这个未来风险的核心是金融机构对企业决策经营团队的信心与诚信认可程度。其中,企业CFO的诚信记录在某种程度上是企业诚信的人格化代表。俗话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2007年,北汽集团旗下两家二级企业合资成立的一个内联企业为扩大再生产需要8000万元技改贷款,但两个股东中的一个股东由于是老国企,信用条件不够,又没有可质押的资产,其出具的50%担保无法获得银行认可。无奈之中,笔者找到该银行的最高领导,并告诉他,笔者担任这家企业的董事长,而且这家企业是北京现代的独家供应商,经营情况良好、发展正常,只是它的股东之一由于历史原因,担保不能被贷审委接受,但仍然希望得到领导的支持。该领导了解,30年来,经笔者之手借的钱没有不还的,他考虑了半分钟后说:“老马值这4000万的信用”。随后,该银行通过变通方式支持了我们的零部件企业。3年后,我们信守合同,按期还本付息。等到再争取银行支持时,该行很快给予了信用贷款资质,信心来自于这个企业本身的发展。

笔者的体会:对投资者、债权人而言,所谓公共能力,一方面来自于企业的实力,也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他们对企业CEO、CFO的人格、能力、诚信度的判断。所以CFO的职业道德、个人诚信会影响企业的信用度。在满足其他条件的情况下,CFO作为企业信用人格化的代表,会对企业融资带来直接影响。

融资是一把双刃剑,既是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企业破产的直接原因。在市场经济残酷的竞争环境下,由于我们认知的局限,对机会与风险的把握是非客观的,所以深度理解企业发展战略、遵守诚信原则、高度关注风险并努力做到风险可控,是CFO的重要职责。

上一篇:快活林 9期 下一篇:俞敏洪:做成事情的3个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