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O与企业绩效管理

时间:2022-10-12 01:22:20

CFO与企业绩效管理

当企业成长起来之后,发展就成了问题--如何在合适的速度中健康地发展,这也有赖于CFO的战略优化职能。CFO需要的是整合好的、可以使用的信息,信息的时效性与准确性同样重要

BPM(企业绩效管理,Business Performance Management),代表的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它对提高企业管理效率、支持企业战略更新及灵活快速地进行战略调整有很大作用。为推动BPM在中国的发展,致力于BPM研究、教育和培训的北京大学光华海波龙企业绩效管理研究中心(北大GH-BPM研究中心)近日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正式成立。该中心的成立对于中国企业人,特别是CFO,有着什么样的意义?我们就此做了采访。

IT,BPM与CFO

随着IT技术的发展,国内外财务界都出现了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财务人员的分工越来越细,一方面部分工作人员参与企业的战略规划,并为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另一方面,部分工作人员集中获取财务数据,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适时性。相对于传统的对外披露法定报表以及财务政策的实施和推进职能,CFO的角色和职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事物性的工作转向策略咨询顾问和绩效管理上,成为企业绩效管理的主要领导者。对CFO来说,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企业内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改变了其职能,他们也面临着通过何种方法和手段来顺应职能的转变。BPM的出现开始成为许多企业CFO眼中有效的工具和方法。

BPM与IT技术息息相关,是IT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的自然延伸;海波龙首席技术官John Kopcke为我们描述了跟随企业需求而产生的BPM:“20世纪70年代,美国兴起了决策支持系统,到了90年代,企业的信息化带动了ERP、CRM等系统的普及,并产生了大量的企业数据。数据有了积累,企业需要将这些数据利用起来,于是产生了对BI(商务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的需求。随着BI应用的深入,企业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绩效和盈利,他们迫切需要知道企业的绩效在哪里、盈利在哪里以及原因。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便产生了对BPM的需求。”如同一位将军,在结束一场战斗以后,必须明确自己的战果,胜利(也许是失利)的原因――炮弹(成本)到底落到了什么地方?取得了哪些战果(利润)?当然最重要的是,所有这些分析都为以后的胜利奠定了数据基础。

在人们普遍认识ERP之后,BMP的概念总是与ERP一起被提起。BPM与ERP是什么关系呢?“企业中的流程很多,可以分为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而ERP只是E化了企业部分业务流程(如采购、生产、销售、财务等),是众多E化工具之一。而流程管理是从流程角度看企业运作的一套管理体系,其内容非常庞大。可以说BPM贯穿了ERP的前前后后。” John Kopcke先生认为,BPM是IT技术发展的自然延伸,是E化后的进一步发展。海波龙中国董事总经理曹建静先生举例说:“ERP是对底层业务系统产生的大量信息和数据的收集,而BPM不同,它是将获取的数据集中进行分析和应用,比如管理层查看企业的利润情况,为什么是10%,而不是20%,不仅可以看结果,而且可以分析其中的原因。ERP则无法实现这个层面的应用。海波龙的BPM与ERP之间是互补的关系,通过两者的结合将企业对数据的应用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BPM在中国

在中国,科学管理的潜力巨大。许多企业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落后,即使所处的行业前景良好,企业本身的“盘子”也很大,也很难实现很好的绩效,这需要提高企业管理层素质。再如,当企业成长起来之后,发展就成了问题――如何在合适的速度中健康地发展,这也有赖于CFO的战略优化职能。CFO需要的是整合好的、可以使用的信息,信息的时效性与准确性同样重要。

海波龙进入中国两年多来,一直致力于推进BPM在中国的发展。对此,中国企业会做什么样的选择呢?海波龙认为中国BPM的市场还处于推广和培育期,还处在部门级应用阶段,与国外企业有一定的差距。在我看来这种差距是观念上的,对绩效管理理念的认同将是影响BPM在中国企业应用的关键问题。但是John Kopcke先生的回答令我惊讶:“产生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并非只是意识上的,事实上,中国许多企业的管理层都具有很宽阔的视野。国内的应用落后于国外,主要还是因为国外的基础架构较之国内成熟得多,他们更容易实施BPM。”现在,ERP、平衡计分卡、全面预算管理等管理理念和工具在中国已经得到应用和普及,但企业间应用的效果差别却如此之大,对它们的评价也毁誉参半,“ERP在我们企业可以说是成功上线,但是我不知道应不应该用成功来说它的运行,虽然会有很多改善,看到很多成绩,但是运行成本一样很高。”一位CFO谈到。BMP遇到的问题也与所有其他管理工具一样,减少这些工具在企业内部运营的摩擦力,需要企业和产品供应商双方的努力。

上一篇:CFO与外汇风险管理 下一篇:企业内部控制框架:比较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