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美育的实施论析

时间:2022-10-27 05:41:39

初中语文教学中美育的实施论析

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感是中学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初中生正处于个性心理发育成长的关键期,这个时期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正逐步形成,对美有着较敏感的体验能力,可塑性也很强。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欣赏和创造能力,对其健康成长具有独特的意义,是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重的一个环节。

关键词:语文教学;美育渗透;健康成长;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0-0051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的确,语文教学中需要美育,首先体现在语文教材本身就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语文课本所选范文,涉及古今中外,体裁广泛,小说、诗歌、散文、戏剧……这些文粹精华如颗颗珍珠,闪耀着美的光华,包含着美的因素。其优美的语言、精彩的文辞,括辩的思维,或庄或谐的风格,或悲或喜的情感,无不作为一种精神的享受,震撼人的心灵,影响人的整个精神世界,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在实践中勇于探索、积累经验、寻找规律,教学中给学生一些美学理论,要让学生在对作品的分析理解中认识每一种具体的美,如音乐美、结构美、内容美、情感美、艺术美等。可结合教师讲评提高鉴赏美的能力,进而创造美,用语言文字描绘生活,发现美,提高美的创造力。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认识和感受美。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美的体现

1. 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美

(1)讲究语言的思想美。“语言是思想的表现”,语文课文通过一篇篇范文充分地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伦理美和智慧美。如《白杨礼赞》,作者由衷地赞美了白杨树,白杨树象征了英勇的北方军民那种团结向上、不折不挠的抗争精神;《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表现了现代中国人民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矢志不移的科学精神……即便是译文,如《巨人和孩子》也反应了全人类的公共美德,如善良、彼此关爱等。(2)讲究语言的语法美。一位著名外国语言学家说过:“你应注意的首先是,不论说哪一种语言,都要力求纯正,遵守语法,我们决不违反语法。”汉语主张遣词造句的目的是“传情达意”。孔子说:“辞达而已矣”,意思是说,能把意思表达清楚就行了。语文课本所选的课文大都是典范的白话文,语言不仅合乎现代汉语的规范,而且合乎不同文体的语言规范。如《济南的冬天》《春》等课文,都符合文艺语体的语言特点,具有情意性、形象性、独创性等特征。《苏州园林》《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等常识性课文则具有科学语体的特点,语言运用讲究精确性和简明性。(3)讲究语言的艺术美。孔子说过:“信,辞欲巧”“言之无物,行而不远”,强调的是语言的技巧、文章的文采。在讲求“达意”的同时追求艺术美,是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在语文课文中,词语成色丰富多采,句式配合灵活多样,修辞方式异彩纷呈,韵律节奏和谐优美,章法布局富有变化,语言的艺术美令人陶醉。如《背影》语言朴素,清新隽永,耐人寻味;《周庄水韵》语言绚丽,浓墨重彩,直扑眼帘;《安塞腰鼓》则语言雄壮,激动人心,直捣心田。

2. 体会文学作品的乐律美

语文课文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具有参差错落的节奏美与和谐押韵的乐律美。特别是儿歌、古体诗词、新诗之类的课文,配以叠句、排比、对偶等句式,乐律感更强。通过这类课文及句式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乐律美,从而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深厚感情。如《陋室铭》一文,短小精悍、语言整齐优美,多用对偶排比的句式,除结尾一句外,通篇都是四言、五言的对偶句,对仗工整、一韵到底,像这样音韵和谐、语言优美的文章怎能不叫人乐于阅读和传诵呢?

3. 感受文学作品的形象美

文字性作品一般都是通过对对象的描写来反映人物心灵美、社会生活美和自然景物美的。特别是通过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从而达到颂扬真善美,抨击假恶丑的目的。这些艺术形象对学生的思想情操和意志性格具有巨大的熏陶感染作用,这是任何抽象的道理说教所不及的。如海伦・凯勒《我的老师》中的莎莉文老师,为海伦・凯勒开启了外部世界的大门,并以极大的温和与耐心克服种种困难,完成了对海伦的教育,这一好教师形象使人受到美的感召而净化心灵;《寻找时传祥》中正直、敬业、实在、本分地做人的时传祥,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背影》中的舐犊情深的父亲;《铁骑兵》中的凭着对日寇的仇恨,凭着坚定的革命信念,凭着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保存了自己并粉碎了敌人“扫荡”的八路军战士等。在教学中抓住人物形象,并深刻体会,细心揣摩,反复品味,使学生学会评价美、欣赏美、感悟美。

4. I悟文学作品的意境美

有的课文内容以情景交融、形象逼真为特点。在这些课文中,所描绘的绚丽多彩的场景,所刻画的丰富多姿的人物,所表现的跌宕起伏的情感,所展现的纷繁微妙的心态等,这些情景交融的意境,或令人心旷神怡,陶然如醉;或悲愤填膺,欲哭欲泣;或激昂振奋,若笑若狂。在语文教学中,笔者根据课文的这个特点,用自己的艺术语言和深厚的感情把学生引入课文所展现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到美的意境。如朱自清的《春》中有这样一句话:“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中“刚睡醒”“欣欣然张开了眼”便使这一早春万物带上人的生命特征、带上人的个性化特征,这时,学生会想:万物怎样睡醒?睡醒的场面怎样?这样,学生会在脑海里创设一个个万物复苏的场景,他们会从内心深处发出赞叹:早春真美呀!学生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美育的实施

1. 在诵读音韵中体验情景之美

上一篇:基于分层需要基础上的英语教学策略活化 下一篇:以读促赏:诗词阅读积累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