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画色彩的初步分析

时间:2022-10-27 05:30:37

装饰画色彩的初步分析

【摘 要】随着科技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人类审美意识的不断增强,装饰画越来越多地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作为一种文化的存在,一种独具风格的艺术表现形式,将被更广泛地应用。

【关键词】装饰画;色彩;绘画

装饰画这门课在艺术设计教学实践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培养学生艺术创作的审美情趣、创意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表现个性及体验社会共性美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装饰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人类最初时期与会话没有本质的区别,都起源于原始的壁画、岩画、图腾绘画等。但随着人类物质生活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绘画随之便从装饰功能中逐渐脱离出来,并发展为“纯审美”的艺术形式。而装饰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始终紧随着生产实践而不断发展、变化与更新。

现代装饰画作为装饰艺术中的独立画种,历史悠远,光辉灿烂,装饰画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并不仅仅作为单纯的装饰,而是一种艺术创造,一种具有自己独立语言的视觉艺术。进一步说,装饰画艺术的创作构思与表现都有赖于对功能、材料、工艺、美学等方面详尽了解,如何将四者有机的结合也是艺术家始终探索的客观规律。

伴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的进步,追求生活、美化生活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和追求的目标,装饰功能愈来愈被重视,并被运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装饰画,它大到建筑装潢,小到案头摆饰,都是人们对美的追求是心灵美在绘画艺术中的表现和流露。在视觉艺术中,装饰画作为一个画种,所显示的简洁明快是其他画种所乐意采用和借鉴的艺术表现形式。我国传统美学所倡导的“以简叙繁”,就是把描绘对象提炼概括,这是形式美的需要,要有利于突现绘画对象丰富的内涵,使装饰美感染观众。

1 装饰画的色彩

装饰画色彩是画面美化的重要内容。色彩不仅能在心理上改变物体的形体结构和材料的质地机理,而且能产生冷暖、明暗、远近、轻重、大小,以及兴奋、紧张、轻松、安静、烦燥和优郁的效果。

装饰画色彩受工艺限制,具有简练、纯朴、浪漫、夸张的特点,一般用在实用品的装饰上。装饰色彩的运用,从远古,我国原始社会山顶洞人用红色粉末涂染装饰品,仰韶文化时期的人用红色、黑色(有时用白色)绘制陶器花纹,战国时期人们用5种颜色来装饰大鼎,代表阴阳五行,以及后来唐朝人用雍容华贵的金黄色装饰家居、着装、壁画等。

装饰画色彩创造着纯粹的艺术色彩形式,装饰画色彩的表现力装饰画面色彩的魅力和感染力不能简单地被理解为颜色的鲜艳程度或深浅程度。因为它不是单一的。譬如璧画,是建筑的一部分、又是装饰环境的装饰画(既是壁画,又是装饰画);又譬如漆画,是装饰漆器的装饰画(既是漆画,又是装饰画)。

当然装饰画色彩不是信手乱涂,而是要结合实际情况,反复推敲,那准色彩最终达到我们想要的理想色彩,加以理解性的、知识性的色彩运用,以达到装饰画的效果,同时装饰色彩也是人文色彩的借鉴,通过听音乐、讲故事等,从中感受色彩在心中的想象与感受,使我们所创作出的装饰色彩富有单纯、秩序、节奏、鲜明、对比、统一与比例。

2 装饰画个性化色彩的表现

装饰画与一般绘画一样,都是由构图结构和造型结构以及色彩结构共同组成画面的结构特征。其中色彩结构特征是个性化色彩的具体表现。色彩结构包括画面色调,色彩形状大小、色彩位置的比例安排,色彩的明度、纯度、冷暖关系、色彩对比与协调法则,色调的调节,色彩的变化笔触等。个性色彩表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色调,色调的类型取决于“三大色系”,即“冷色系列”、“暖色系列”和“调和系列”(凡带有不同色彩倾向的黑、灰、白均属调和色系)。冷暖系比重大的为“对比色调”。“调和色系”比重大的为“调和色调”,在调和色调中黑、灰、白的比重不同的,有可形成“低调子”、“中调子”、和“高调子”。二是画面的主调色,占画面最大面积,决定色调冷暖倾向和色调个性。

个性化色彩是由作者的修养、素质、生活经验、经历、社会背景以及作者情绪对色彩的喜爱等方面决定的。如古典主义绘画中酱油色倾向,大多采用黄色、黑色、白色、暖和色和红色。这是合乎当时的审美观念,以及当时的的。是由社会环境决定的。如凡・高等对辉煌、高纯度的色彩,特别是对黄色的偏爱,在他的作品中大量地出现。蒙德里安喜欢用红、黄、蓝、白、灰。个性化色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画面色调。色调一般分为对比色调、类比色调、调和色调。色调的类型取决于“三大色系”的比重,即“冷色系列”、“暖色系列”和“调和色系”

二是装饰画面的主调色。占画面绝大部分面积,决定色调冷暖倾向和色调个性。

三是主色与肤色的搭配处理方法。这是由作者作画的习惯决定的。

四是色形状。如康定斯基喜用红、黄、蓝、黑色块相互交融,用笔热情奔放,纵横交叉的线条、形状各异的点富有强烈的节奏感。他与蒙德里安相比,一个偏向感性,一个偏向理性。

总之,个性化色彩的形成有色彩的形状、大小、色彩位置的比例安排,色彩的明度,纯度,冷暖关系,色彩对比与协调关系,色调的调节,色彩的变化、笔触、色调等。

3 装饰画中色彩心理分析

色彩的视觉是一种生理机制和心理现象,色彩的视觉分为明觉、暗视觉、色彩视觉的补色性。

明视觉是指眼睛在光线明亮的情况下,能辨别颜色细微的变化,辨认物体的细节。暗视觉是指光线暗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分辨不出颜色,只能见到敏感不同无色彩层次。色彩视觉的补色性,既指人看任何一种颜色时,都要求这种颜色的相对补色,如果这种补色不存在,眼睛便自行调节,视觉上制造相对补色,以求心理的平衡。如:春节时在红纸上写春联,黑色的字在红纸上泛绿味。

影响色彩是觉得因素,首先,决定性的因素是色彩自身的属性,即色相、纯度、明度以及冷暖。其次,影响人们色彩视觉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环境色。也就是当色彩的条件不变,一个色尽快与另一个色块并置时,由于对比作用,视觉对于同一色彩呈现出不同的感受。装饰色彩常利用色块配置视觉效应来强化感染力和组织形式美。

色彩的视觉作用于心理,产生或鲜或灰、或暖或冷的感觉的同时,心理反过来也作用于视觉色彩,如对色彩的理解、感受、创造和发展,这就是一个心理过程。

心理作用与视觉色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传统色彩心理和现代色彩心理。传统色彩心理追求的是客观的自然中瞬间多变的光、色视觉想象,称“视觉性光色”现代色彩心理追求的是将客观色彩作为主观创造性造型的要素,称“观念性光色”。装饰画也正是追求这种色彩心理。

4 结论

色彩是组织装饰画形式美的一种重要表现要素。装饰色彩不拘泥于固有色、环境色、光源色的束缚,更多的是从主观情感和工艺技术出发。立足于色彩三要素的变化规律。装饰色彩的“主观性”是指提炼、鬼男、变化、夸张等特征。因而装饰色彩具有强烈的象征性和浪漫性。

参考文献:

[1]章利国.《设计艺术美学》[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

[2]阮荣春,胡光华.《中国近现代美术史1911-1949》[M].天津美术出版社,2005年

[3]俞剑华.《中国璧画》[M].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1958年

[4]庞熏.《谈装饰艺术》[J].《装饰》,1997年5月

[5]赵农.《中国艺术设计史》[M].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

上一篇:通信系统程控交换设备安装及维护措施 下一篇:SDH在铁路方面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