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不同思维方式在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思考

时间:2022-10-27 05:14:48

基于不同思维方式在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思考

[摘要]思维方式就其本质来说是人的大脑的运动的方式,是人们观察世界、分析事物、解决问题的角度与方法。虽然至今人们不能对思维方式给出一个全面的、科学的定义,但人们无时无刻地、自觉不自觉地在学习和生活中运用着各种各样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的重要性每个人不言自明。通俗地说,思维方式就是人们把从外界获得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后形成新信息的途径和方法。科学的思维方式可以把那些模糊不清的、似是而非的、复杂高深的问题清晰化、简单化、条理化,从而使学习变得比较轻松和高效。科学的思维方式能够从整体上、方向上把握、感知、认识世界,从而使问题顺利解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就基于不同思维方式在地理教学中应用的进行思考研究。

[关键词]思维方式 地理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7-352-2

地理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学习困难的学生思维方式都存在缺陷,他们看问题要么一叶障目,要么静止不变,要么逻辑混乱,如果我们在地理教学中,能有意识地把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与地理教学相结合,或许能够使教学更加清晰、简单、明了。本文试从地理教学若干案例为例,探讨地理教学中运用到的各种不同的思维方式。

1辩证思维方式在地理教学的应用

辩证思维方式是在思维的过程中按照辩证法进行思维的方法。它的实质就是按照辩证法的原则,在联系和发展中把握认识对象,用一分为二,对立统一的观点认识事物,反对用片面的、静止的、孤立的观点进行思考。由于地理环境组成要素的多元性和地理事物之间关系的复杂性,使地理学科有着丰富的、生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内容。

(1)辩证思维方式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例如: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所谓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就是:构成地理环境的五大要素——气候、水文、地貌、土壤、生物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其中一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它要素的变化。从定义上看,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本身就体现了辩证法。②蝴蝶效应。蝴蝶效应是说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其原因是蝴蝶扇动翅膀,产生微弱的气流引起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这是一个连锁反应。涉及地理事物的间接联系和偶然联系。③城市下垫面改变 城市热岛效应加强 雷电、冰雹、龙卷风等灾害性天气增多 人类生存受到威胁。④日本、韩国的沙尘暴天气多起源于中亚和中国,北欧的酸雨产生原因之一是通过西风从西欧带来的。

(2)辩证思维方式要求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问题,例如:①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悄悄地发生了变化。人口增长在二十世纪之前,主要受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影响,二十世纪之后,文化、医疗等因素的影响则越来越大。②交通、市场在工业区位选择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在交通落后的年代,工业布局充分就近资源与能源,但随着巨型船舶的发展,工业区位对资源与能源的依赖越来越小,对交通的依赖则越来越强。③锋前与锋后。对于冷锋来说,冷暖空气的交界面叫锋面,冷空气前进的方向为前方,锋前、锋后以锋面为界。明确锋面的当前位置是清楚锋前与锋后的关键。但锋是运动着的,随着时间的移动,曾经的锋前会变成锋后。④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区位因素复杂多样,且在不断发展变化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交通的不断完善,市场的变化,农业区位对自然条件的依赖度降低。

(3)辩证思维方式要求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例如:①寒潮的功与过;②台风的利与弊;③修建大坝的利与弊;④洋流既可以使海洋污染物得到净化,同时又使污染的范围得以扩大;⑤全球气候变暖的利与弊;⑥季风气候的利与弊等等。

(4)辩证思维方式要求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例如:①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的关系。地带性可以理解为规律性、共同性、一般性,非地带性可以理解为偶然性、无规律性,它们之间具有对立统一的关系。地带性与非地带性不同,这是它们的对立性;但同时一方面非地带性因素叠加在地带性因素之上,使地带性分布规律变得不很完整或不很鲜明。另一方面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形成了复杂的地理环境,这体现了它们的统一性。例如青藏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虽然是由非地带性因素?——地形(海拔高)起着决定性作用,但同时又与其所处的经纬度密切相关,假如青藏高原改变地理位置,同样海拔,却是不同景观。②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关系。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关系可以从三个方面表述:一是二者同时存在,不可分离,如任何一种地貌形态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二是从地质历史时期看,内力起决定性作用,外力起辅助作用,即内力奠定了地形地貌的粗毛坏,外力则对粗毛坯进行精雕细刻;三是在短暂的地质历史时期看,既可以是内力起主导作用,也可以是外力起主导作用,如长江三峡、桂林山水、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是流水侵蚀形成的。③合理的人类活动可以使地理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如植树造林、绿化沙漠、退田还湖、建设水平梯田等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则会破坏地理环境,使地理环境向恶性方向发展,如毁林开荒、围湖造田、过度放牧、资源过度开发、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等。

(5)辩证思维方式要求看问题时抓主要矛盾,例如:①一般说来,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等,但在诸多因素中,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是主要原因,下垫面与人类活动只是对小气候有所影响。②城市热岛的形成与下垫面、人口、交通工具、工业生产排放废热等因素有关,但主要原因是下垫面。③地貌的形成有多种因素:气温、降水、植被、大气环流、人类活动等,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形成的主要原因各异;如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风蚀蘑菇、风蚀城堡主要是风力的侵蚀作用形成的;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则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黄土高原的黄土则是风力的沉积作用形成。④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农业以畜牧业生产为主,但在有河流灌溉的地方,却可以发展种植业。从大范围来看,气候是主要原因,从小区域来看,河流则成为主要原因。

2归纳思维方式在地理教学的应用

归纳思维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即通过对个别事物的观察与思考,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特性,从而得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

例如高中地理教材中地理区位主要包括工业区位、农业区位、商业区位、交通区位和城市区位等内容,内容庞大,但如果能把它们加以归纳与总结,就会使问题简单许多(见下表)。

3类比思维方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思维法把两个相似的事物加以比较,其中 A是学生已知的、熟悉的事物,B是学生要学习的新事物,通过对熟悉的事物A的讲解让学生理解新事物B。类比思维法有触类旁通的效果、举一反三的效果,例如:①遥感技术。在讲解“遥感技术”时,可以把遥感的原理与照相的原理加以对比,把“遥感”影像比喻成相片,把传感器比喻成照相机。②大气的受热过程比喻成击鼓传花,即太阳先把其能量传递给地面,经过地面的吸收转化后,又把能量传递给大气,从而使大气受热。让学生清楚地明白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③大气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可以把晚上的云层比作棉被,云层越厚,保温作用越明显。实际生活中也有许多案例运用这个原理,如在晴朗、寒冷的夜晚,通过燃烧秸秆制造烟雾,在地面撒上一层砂,在农田灌水等方式来给地面盖上“棉被”,从而达到保温的作用。

4形象思维方式对地理教学的应用

形象思维是运用形象、图形、符号等手段,通过直觉来认识和感知世界的思维方法。形象思维最大的优势就是直观、具体、清楚、明了。地理科学中很多事实与假设都和形象思维能力是密切相关的。如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学说”就是用想象而创立的。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有助于探寻地理事物发展变化的成因和规律,有助于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提升,例如:①经纬度示意图。经纬度是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接受,老师最好用一个橙子做演示,切出一个经度或纬度(角度)给学生看,从而加深对这一概念的理解。②各种景观图片。如黄土地貌景观、喀斯特地貌景观、风蚀地貌景观、东北的林海景观、撤哈拉沙漠的热带地貌景观等。③各种示意图。如二分二至日光照图,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锋面示意图;热力环流示意图等。④各种地图。如中国行政区划图、世界政区图、中国地形图、土地资源利用图等。将有关的地图相互叠加来识读,可以使对图的认识立体化,便于认识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因果关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例如把“地球上的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和世界气候分布图相叠加,就可以直观感受到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5批判性思维方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批判性思维是21世纪人类最高级的思维,体现了可贵的质疑精神。不迷信权威、不畏惧权力、不轻易相信书本,包括教科书在内。现在是“知识大爆炸”时代,如何处理繁冗、真假难辨的信息,从而高效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很则显得尤为重要,例如:①目前全球气候真的在变暖吗?主要原因真的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吗?从教材中给出的全球气候变化曲线图可以看出,全球气候一直处在变化之中,而工业革命之前,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小,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另有原因;工业革命之后,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大大加剧,但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人类活动的影响已经成为最主要的原因。②全球气候变暖是地质历史时期的正常变化,还是非正常变化?不少学者认为,目前全球气候变暖仍然属于正常的范围之内。③山区修建公路是沿等高线还是尽量选最近路线教材中给学生传授的山区修建公路沿等高线,也就是所谓的盘山公路。但随着技术的进步,经济实力的增强,架桥和开挖隧道的技术趋于成熟,许多山区修建公路,特别是高级别公路,则尽量缩短距离。④背斜找油气,向斜找水。背斜和向斜是高考中常考查的重点内容,像2011年浙江省一道高考题考查了鄂尔多斯油气田向斜找气的知识,打破了学生常规的背斜找油气,向斜找水的思维定势。

地理教学中发现绝大部分学生,甚至相当一部分老师面对各种试题的时候,不管题目有没有问题,只是一唯地寻找所谓的“正确答案”。 “皮子不存,毛将焉附”!甚至有些时候,连答案本身也值得考问!如果教学只是为了适应答案,那就失去了教学的真正意义。要知道题目和答案都是主观行为,那绝不代表着完美。如果在教学中失去了质疑精神,这样的教育也是值得怀疑的。

上一篇:医院内部物流配送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及库房主动... 下一篇:医学院校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