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四法

时间:2022-10-27 04:19:34

文言文教学四法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我们学习文言文,就是要掌握方法,继承古代的文化遗产。我国古代有许多优秀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们写了大量的作品,在各方面有较高的价值,阅读这些作品才能懂得我们中华民族历来经久不衰的优秀传统和人文精神,才能从“不耻下问”“程门立雪”中知道勤学好问、尊师重教的优良作风,才能从“舍生取义”“精忠报国”里明白民族精髓之所在,才能从“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上把握价值观的取向……因此,激活文言文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势在必行。

第一:教学千法,朗读为本。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朗读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协作能力,多种多样的朗读可以逐渐使学生对文章逐渐理解,将学生带回到几千年前,可以让学生们的现代生活、情感与理念和作者的体验产生共鸣,进而获得美的享受。同时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适应当代生活的能力,陶冶他们高尚的情操,丰富他们多彩的生活。因此一篇文言文,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试读一遍,或全班齐读,或个别朗读,从试读中发现他们读字读音中出现的问题,然后一一板书纠正,并由老师再范读一遍全文。要求学生听清句读,只有读清了句读,才有可能弄懂文章的词句结构和语言意义;反过来也才能读得更正确、更清楚。同时通过反复诵读,利用文言构词造句的特点以及语音停顿、逻辑重音、语气声调等诵读要诀来深化词义句意的理解辨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读《六国论》,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便清晰可见;《蜀道难》,通过诵读,能够疏通文意,体悟到李白豪放飘逸的诗风。

二、归纳积累,融会贯通。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知识积累是能力提高的基础,有计划地进行积累,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古汉语的语言材料和知识,使之形成 系统,而且也能转化为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我们要求每位学生都准备一个笔记本, 建立“文言知识库”,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整理。如每册课本后的“常用实词表”和单元知识短文里要求掌握的实词、虚词,人人必须整理,但对每课词语的整理积累不能局限于该篇,要回顾、翻查从前学过的意义和用法,并随着新课的学习去丰富,即做到纵 向积累和横向积累相结合。此外,进行积累不是机械地照搬照抄,而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联系、归类、比较。例如在一次复习课上,教师列出这样一系列词――之、至、致、往、如、造、诣,让学生比较异同。经过讨论,学生将这些词归为“到”的系列词,教师接着启发学生回忆、整理出其他的系列词,结果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一下子整理了不少。有:“ 走 ”系列词――步、趋、行、走、奔;“洗”系列词――沐、浴、盥、浣、涤;官吏升降系 列词――除、拜、擢、拔、迁、贬、谪、黜、左迁。通过比较归类,学生提高了在文言文 阅读中的词语辨析能力,让课文这个“例子”真正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体现了学会 积累带来的极大益处。

三、质疑探究,激发兴趣。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是《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的。所以对于文言文中字词句的难点,采用质疑的方法,让学生利用工具书,利用注解,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交流得以解决。教师利用一个词语或文中的一个句子,给学生提出疑惑,好比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势必造成思辩的课堂气氛,在讨论中理解课文的中心,深入作者的思想境地。比如在教授苏轼的《赤壁赋》设疑:“如何评价苏轼随遇而安,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先由学生思考回答,再由教师点拨,教导学生面对逆境,要把眼光放长远一些,胸怀放宽广一些。畅达地看待人生的起起浮浮,培养他们豁达的情怀。这样既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又能使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四、改演课本,加深理解。

编演课本剧是笔者在文言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不少文言文是要求背诵的。有一些课文故事性较强,教师如果能够引导学生编演课本剧,对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极大的好处。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所学文言表演出来,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在理解课文,并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印象。选入课本的文言文都是非常优美的文章,大多需要背诵,编演课本剧还可以使得课文烂熟于学生心里,有效地增加了学生的智慧,为丰富文言文乃至多发面的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孙权劝学》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表演吕蒙学习前后的状况,不仅能让学生明晰吴下阿蒙的鲜活形象,也能激起学生好学上进的积极性。为了更好的理解《季氏将为伐颛臾》中的三段对话,也可通过学生表演来加深理解,从而牢记三个论据:“先王以为东蒙主”、“在邦域之中”、“是社稷之臣”。

教师既要教给学生最基本的知识,也要最大限度地给他们拓展更广的更实用的空间。通过运用以上教学方法,调动多种有利因素,既提高了课堂效率,又提高了学生阅读文言文的综合能力。使学生掌握的不仅是知识,也获得精神上的熏陶。

上一篇:如何打造高效的初中物理课堂 下一篇:教育,你幸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