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搞育种大有作为(上)

时间:2022-10-27 03:46:11

农民搞育种大有作为(上)

编者按:高新一、王玉英退休前分别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果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他们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难得的是退休后依然坚持在基层从事果树、林木的品种选育工作,因此撰写出很多实用性很强的相关技术书籍和文章,受到了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本期将要刊登的内容分为上、下两部分,是二位老师在全国多地经过长期调查、研究后总结出来的,希望能鼓舞广大农民朋友积极参与到园林、果树的育种工作中来,更好地推进我国园林树木、果树产业的发展。

培育优良品种是农业生产上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例如利用盐碱地种植水稻,必须对盐碱地预先进行改良,工作量很大,重盐碱地就更困难,如果能有抗盐碱的品种就省事了。笔者从互联网上得知:广东湛江有一位毕业于湛江农校的知识农民陈日胜,1986年他在海滩的芦苇荡中发现1株野生水稻。在老师的指导下,他经过不断地选育获得成功,定名为“海稻86”,现在已在湛江海滩盐碱地上种植了两千多亩,该品种能在pH值达9.3的重盐碱地种植,并在全国很多盐碱地上都试种成功。这个水稻品种的选育成功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件事同时证明了农民也可以搞育种,而且能搞出大名堂。

作物育种的方法很多,主要方法有生物技术育种、人工杂交育种、自然杂交选优育种和突变体育种。前面两种方法需要具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实验地等较好的条件,目前主要在科研院所或高等院校进行,而后两种育种方法可让广大农民成为科研的主力军。陈日胜培育的抗盐碱水稻品种就属于突变体育种。下面笔者根据经验谈一谈关于园林树木和果树良种的选育工作,希望能鼓励广大农民在育种工作中大显身手,多做贡献。

一、园林苗圃中优良品种的选育

园林树木有一部分是采用分株、压条、插条或嫁接繁殖的,如杨、柳、月季、牡丹等,这些植物一般为表现一致的纯种。但大部分的园林树木是用种子繁殖。种子并不是纯种,而是具有双亲遗传性状的杂交种,因此后代会产生分离,广大农民只有精心选优,才能逐渐发展为良种。下面以桧柏、紫薇、黄栌、元宝枫为例谈一下具体方法。

1. 桧柏(圆柏) 桧柏在北方是极为重要的园林绿化、美化树种。苗圃地都用播种育苗,用种子繁殖后其后代表现很不一致:有的为细圆柱形,分枝密集,生长细高,树姿优美;有的呈尖塔形,基部粗,上部细,顶端尖,分枝密集;有的树形矮胖且分枝松散,不美观;还出现了很多中间类型,它们的生长速度也有很大差别。

在苗圃中,桧柏种子发芽生长2~3年后就能看出苗木生长的特征和姿态,而且生长速度有明显区别,应该进行选优,把树形为圆柱形、尖塔形,树冠内分枝紧凑,生长速度快的树苗留下,把树形、树姿差,生长慢,抗逆性差的苗清除淘汰掉。

一般桧柏作为风景林木,多适宜用五年生左右的大苗,出圃时不必统一挖出,而采用相间出苗,把最好的苗留下,以后用来做母树扦插繁殖,形成生长整齐一致的无性系,不断纯化后就可选出优良的品系,通过进一步发展、鉴定后即可成为新的桧柏品种。

2. 紫薇 紫薇是我国主要的美化树种,但多采用种子繁殖,还没有品种化。生产上通常把开白花的叫银薇,开紫花的叫紫薇,开红花的叫红薇,这些实际上还不能算是品种。紫薇在苗圃中生长时表现差别很大,有的开花早,苗期就开花,有的生长3~4年才开花;花期长短也不同,有的只开一茬花,有的能连续开花3~4个月;花穗的大小和形态差异都很大,特别是花的颜色变化更大,除了白、紫、红、粉色外,还有一些深浅不一的过渡色,如玫瑰红色、紫蓝色等。这些特性在苗圃内就已经表现出来了,此时应该开始选优。每年对其主要性状花期、花色、花穗大小、生长和抗病虫害情况进行考种。以此为依据把生长旺盛、抗逆性强、病虫害少、开花早、花量大、花穗大而美、花期长、花色艳丽的树苗留下,重点培育,把表现相对较差的苗清除淘汰掉。

淘汰劣种时,可把它作为砧木进行嫁接,一般适宜在春季根据所需的树形(灌木状或小乔木形)进行修剪和嫁接,变成最好的优良单株,通过嫁接就能迅速发展成很多优良品系。性状稳定后,通过鉴定可成为新品种。

3. 黄栌和元宝枫 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秋季观赏红叶引起人们的重视。黄栌和元宝枫适宜在山区生长,对荒山绿化起到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到了秋季,叶色由绿转红,色彩斑斓,把锦绣河山点缀得更加美丽。黄栌和元宝枫都用种子繁殖,后代产生明显的分离。从秋季叶色来看,有的由绿转黄后呈褐色,不美观;有的呈黄色或浅红色,表现一般;也有的呈深红色、鲜红色,或红中透黄、黄中透红,非常艳丽。在同样的环境下表现出叶色的明显差别,这也是后代遗传性状的分离。我们要在苗圃中选择那些到秋季叶色鲜艳的苗木,同时要选留那些红叶生长时间长、不易落叶、抗病、抗旱、生长快的苗木,淘汰秋季叶色差、落叶早、抗性差的苗木。不过表现差的树苗也可以作为砧木,在其上嫁接色彩斑斓的优种黄栌和元宝枫。

以上叙述了苗圃地中优种的选育,苗圃地外界条件比较一致,最能反映出苗木遗传特性的差异。苗圃地也是一个杂种和选种圃。自然杂交的种子,在童期可分离出优劣,是进行选优去劣的重要有利时期。

二、经济林木实生树种的选优育种

在经济林木中,核桃、板栗、文冠果、香榧子等,我国多数地区历史上多采用种子实生繁殖,后代良莠不齐。通过近几十年的选优工作,已经选育出一批优良品种,特别是重要的木本粮油植物,例如新疆核桃、燕山板栗,都在原产地通过发动群众选出了一批优种,并通过嫁接繁殖逐步实现了品种化。但笔者认为,在核桃、板栗的品种上还存在严重的问题,有必要在原产地继续发动群众来选种,提高优种的品质。

1.核桃 核桃选优工作以前重点是高产稳产,要求选择核桃壳薄、出仁率高、取仁容易、含油率高的优种,但是在核桃的风味上注意不够。核桃仁食用时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味涩,严重影响到其生食。其实在大量实生树中涩味的表现有很大差别,有的核桃果实涩味很淡,甚至不涩。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选出的“薄壳香”核桃果肉就不涩,应该继续选优,在实生树中选出不涩的优种,这样核桃的品质就提升了一大步。

上一篇:探究经济法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 下一篇:互联网金融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