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应更具尚武精神

时间:2022-10-27 03:27:39

大多数西方人都爱将中国“妖魔化”,在他们眼中只要是中国的,好像就是不好的,这样做是否别有用心?

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社会经历了反反复复的政治动荡,即所谓的“历史悲情”,在“历史悲情”中“成长”起来的中国人,形成了中国人共有的性格特征,就是所谓的“弱国心态”。

很多人认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里,凡是能够看得到和摸得着的地方,都在持续地发展和进步,唯独中国心态至今还没有梳理和顺。若要寻找更宽广的强国之路,那就应该将中国过去的历史作为一面镜子,从现实与历史的比较中反思,这样深刻的反思很有可能会决定中国的未来之路!

在变幻莫测的国际环境中,该如何彰显自己的民族精神和力量呢?其实很简单:提高国家的安全保障能力。中国不再是曾经那个弱小的国家,必要的时候,中国也应采取武力措施来保证国家的利益。

当然,尚武并不意味着破坏和平,但在和平发展的道路上,总会出现一些令人不快的事情,此时尚武精神就显得很有必要了。当然,这一切的背后就需要伟大的民族精神的支撑。

尚武促进国家统一

尽管世界人民都崇尚和平,但是若想要国际社会真正地摆脱野蛮,恐怕还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每个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必须保证国家的安全力量,因为安全力量是促使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历史上的每一个强大的王朝,都有着坚定的尚武精神。

翻开世界历史的书本就会发现,尚武精神为一个民族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力量,让一个国家能够保持旺盛的精力,从而能够更好地维护国家的政权。尚武并不意味着毁灭,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它能够保护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

回顾中国历史,也正是因为尚武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霸气的王朝,正是一场又一场的战争,才让中国一步步走到了今天。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最终使秦国成为五霸中的一个,并且为以后一统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秦人的尚武精神源自于他们所面对的经济生活和战争扩张,正是因为法家所提倡的主张中,有对“尚武”的推崇,才带来了秦国的高度凝聚。正是因为尚武精神的存在,才造就了秦国的一统天下。

由此可见,尚武精神能够促进国家统一。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本人对兵权的掌握非常敏感,于是他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以后又通过“杯酒释兵权”来控制国家的兵权。自此以后,宋朝形成了重文轻武的风气,而尚武精神也随着时间变得越来越淡。

古今中外的经验都告诉我们,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意志和智慧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理念,意志和智慧又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为一种精神,那就是尚武精神。在时代的中国,百废待兴,发展条件十分艰苦,但意志力让人们甘愿接受艰苦环境的挑战。尽管遭到了西方强国的一致阻挠,但中国仍然有所发展。“两弹一星”的奇迹极大地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

这个时代的革命军人更是将意志力和智慧融为一体,革命烈士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一个又一个的光荣事迹屡见不鲜。在朝鲜战场上,越南、缅甸战场上,这些事迹让世界人民感到震撼。而促成这些事例的本质原因就是中国内部的尚武精神。

尚武精神并不是要把军事列为国家发展的中心,而是让人民从内心中散发出对于军民感情的自然尊崇,同时能为军人捍卫国家领土完整感到骄傲和自豪。

近代史的“百年耻辱”与“尚武精神”

历史上的中华民族,尽管经过了许多个辉煌的朝代,但是到最后却严重缺乏一种健康民族都应该有的“尚武精神”,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腐败的清政府一再退让、妥协,结果换来的不是和平,不是同情,而是更加肆无忌惮的掠夺。当然,尚武精神和国家的强弱也是有关系的,当时的中国人之所以没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整个社会的形势有关。但是现在不一样了,现在的中国正在慢慢地发展并壮大,完全有能力也有资格“尚武”,不是为了侵略,只是为了应对他国的压力。需要切记的是,尚武精神并不意味着凡事都用武力去解决,或者将军事征服和武力的强大作为一种无上的光荣。它只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动力,更是一种无形的督促和提醒。

尽管中国几千年来受到儒家学说的影响,一直坚持谦让、和顺的做事原则,并不愿意和武力扯上直接的关系。但是,国际环境的发展却不得不让中国人重新抉择。

一位日本人在访问一个中国人之后,在自己的访谈录上写道:在中国人的脸上看不到西方人和日本人常有的野兽特征。表面看来,这句话有恭维中国人文明的意思,但是鲁迅先生读了这句话后,说中国人的脸上没有野兽的特征,但有“家畜”的特征。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中国人尚武精神的缺乏。

中国人的确不尊崇尚武精神,在武力的配备上也是很少真正用心。18世纪,一位英国人前来访华,他的用意是说服清政府能够同英国扩大贸易,同时他也有探测中国真正军事实力的意思。清政府也知道他的用意,于是便安排了大量的士兵手持长矛列队欢送英国人。尽管从表面看上去,中国的军队显得勇猛有力,但是明白人一看就知道,同手持洋枪的外国人相比,中国的军事装备实在是太落后。既然外国人知道中国的军事力量比不上他们,那么他们当然会肆无忌惮地进行侵略和掠夺了。

中国缺乏尚武精神,这也表现了中国人在对待人和对待自然关系上的不同看法。传统的中国人崇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但是西方人却主张征服自然。中西两方在尚武精神方面的差异可能来自他们各自对待人性的看法不同。

尚武推动国家发展

有尚武精神的人做起事情来往往干脆果断,在重大决策上更容易获得成功,而文人相对比较拖沓。正如中国1898年“百日维新”的失败和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相对比,这其中的原因固然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日本明治维新主要是一群武士在起领导作用,从而能更加迅速地解决问题,而中国的文人志士较多,在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时候不免总是耍嘴上功夫。进度也就停滞,最终以失败告终。从这段历史中也可以看出,尚武精神对国家的重要性。

尚武精神能代表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它不会给国家带来灾难,反而会稳固国家的统治。新世纪的中国应该拥有尚武精神,这样才会更加强大,才能与发达国家相抗衡!

(摘自《大国思维》湖南人民出版社 图/陈明贵)

上一篇:逼出“精致” 下一篇:Identity―Reconstruction of African Amer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