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型教师成长之我见

时间:2022-10-27 02:39:44

学者型教师成长之我见

摘要:成长为学者型教师是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笔者从学者型教师的特点入手,在师德修养、专业文化素养和发展空间三个方面对学者型教师的成长做了初步的探究。

关键词:学者型教师;师德;专业素养;成长空间;构建

一般认为,学者型教师是以自己的学科性质和教学个性为基础,通过学习、研讨和实践,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实践操作模式、教学思想或教育理论,在此基础上,构建完整的教学体系,进而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教学流派的教师。学者型教师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知识以脚本、命题结构和图式出现,并能进行完整的知识整合。二是具有较高的解决教学问题的效率。能将通过自动化而“节约”的大量认知资源集中在教学领域高水平的推理和问题解决上,依靠广泛的经验.只需少许努力就可以迅速地完成各项任务。三是富有敏锐的解决问题的洞察力。能鉴别出有利于解决问题的信息,并有效地将这些信息联系起来,找出相似性及运用类推来重新建构问题的表征,从而取得新颖而恰当的解答。

关于21世纪学者型教师如何成长的问题最新探讨的主要观点认为:要有自我发展和自我超越的意识;要进行探究式学习;要不断获取教学专家技能;要学会创造性反思以及构建多元化知识结构等等。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才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在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大开放的教育环境中,教师尽快成长成为学者型教师,已是新时代对教师特殊的要求。下面笔者拟从三个方面就学者型教师的成长问题做一些初步探讨。

首先,学者型教师应具有良好的师德。

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和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也是对教师行为的基本要求。其特征表现在师德意识具有较高的水准,师德行为具有楷模性,师德内容具有继承性。

党的十报告中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书育人,必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师德是教师职业的灵魂,是否具有高尚的师德是衡量教师最起码的标准。教师的师德修养水平,对于建立教育活动中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维持学校工作的良性运作和保证教育任务的顺利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尚的师德对于学生世界观和人生态度的形成,对学生身心发展、人格形成、职业选择、人生道路的转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对学生,教师必须“爱”字当头,这种爱是对学生的宽容之爱、信任之爱、赏识之爱、理解之爱。宽容之爱,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信任之爱,它是一种有生命的感觉,是一种高尚的情怀,是对师爱最好的诠释;赏识之爱,它是冬日的暖阳,是沙漠的甘泉;理解之爱,它能帮助学生消除理解道路上的各种障碍。

其次,较高的专业的文化素养是学者型教师成长的基础。

教师只有具备广博的专业文化知识,才能够得心应手的将所教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站在一定高度上,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每节课、每次专业活动都有一定的收获,才能够更进一步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基本功,才能灵活自如地指导学生去探究、去发现问题并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才能有效地对学生的思维做出恰当地引导,有效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最少应有一桶水”,而且这桶水需要适时的充实和更新换代。正如加里宁所说,“既然你在今天、明天、后天就得把你们所有的一切都贡献出来,但同时你们不能日新月异地补充自己的知识、力量和精力,那你们就什么也不会留下来”。学者型教师除了具备本学科知识技能和能力外,还应有深厚的教育理论修养,广阔的教育前沿视野,敏感的教育问题意识和过硬的科研能力。要不断获取新时代所要求的教学技能,能探究地获取新理论、新观点、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使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地得以更新。要创造性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及多媒体设备,具有超越意识和发展意识,并能不断地进行反思提高,所有这些,是成为学者型教师必不可少的。

再次,学者型教师的成长需要可供专业发展的良性空间。

新的历史时期,教育教学本身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一大批学者型教师,去完成教学和教研任务,但由于现有大部分中小学教师在中学文理分班,大学专业分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分离,导致专业面狭窄,知识结构不合理,人文素养不高。相比与教育发达地区,边远地区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师整体的专业素养、教学水平不高,第一学历较低,后续的教育培训等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对他们来说难以弥补先天的学科缺陷,高学历低水平现象较为普遍。更为甚者,不具有可供专业发展的良性空间。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育思维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影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不利于学者型教师的成长。教育管理部门、学校、社会、教师个人要切实贯彻素质教育和新课改观念,在教育教学管理、实践、评价诸体系内构架多元形式的、有利于学者型教师成长和发展的空间。

因此,了解新时期教育的特点以及时代对学者型教师需求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以一种超功利的宁静心态,在自己固有的文化知识结构基础上进行建构和提升,在信念、爱心、学习、积累、反思和研究中不断求索,不断熔铸和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不断适应新时代、新发展、新需求,才能尽快成长为一名学者型教师。

参考文献:

[1]刘延东.学习英模事迹 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在庆祝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抗震救灾先进典型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2008-9-9日(1).

[2]张鹏程.做学者型教师[G].中国培训,2001年08期.

[3]叶小媚,刘国平.中国师生手册,中央文献出版社.

[4]德.论提升中小学教师文化素养的必要性[G].教学月刊 中学版,2009年05期下.

上一篇:点亮一盏启明灯 下一篇:浅谈如何做好民族地区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