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有四失范文

时间:2023-12-02 05:36:54

学者有四失篇1

关键词:失眠症;头皮针;刮痧;膀胱经第一侧线

失眠症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之一,是一种以患者主观睡眠体验差,失眠者对睡眠时间或睡眠质量不满意、睡眠后存在未恢复感,影响日间功能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1]。失眠症大多原因未明,现在西医针对失眠症的治疗大多采用以非苯二氮卓类药物镇静催眠为主,但此类药大多具有成瘾性、依赖性、戒断性反应、抑制呼吸、影响昼间觉醒质量、行为和容易出现操作性事故等不良反应,也同样成为严重的医疗、社会问题[2-4]。中医将失眠症归属于“不寐”,是因为阳不入阴而致心神失养、心神不安、阴不敛阳的一类病症,可遵循补虚泻实,调整营卫阴阳,佐以宁心安神的治疗原则[5]。本文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6年5月我院睡眠康复中心采用头皮针配合膀胱经第一侧线刮痧疗法治疗失眠症患者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共治疗44例均为十堰市太和医院睡眠障碍康复中心收治失眠症患者,男22例,女28例,年龄19~65岁,平均40岁;病程2个月~7年,平均18个月。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参照《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6]中失眠症的诊断标准:①几乎以失眠为唯一的症状,包括入睡困难、睡眠浅、多梦易醒、或醒后不易再睡,次日精神疲乏,或白天困倦,或躯体不适等;②具有失眠和极度关注失眠结果的优势观念,活动能力下降,社会功能受损;③至少每周发生3次,并至少已持续1个月;④排除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症状导致的继发性失眠。

1.3纳入标准 ①符合1.2中诊断标准;②中医辨证为心脾两虚、阴虚火旺、心胆气虚、痰热内扰、肝郁化火、胃腑不和;③患者依从性好,知情同意,配合治疗;④患者病后未行治疗,或近1w以上未服用镇静催眠类药物。

1.4排除标准 ①其它精神疾病或躯体不适所继发失眠;②酗酒或精神类药物所致失眠;③经期、围绝经期、怀孕、或准备怀孕妇女;④因皮肤问题不适合刮痧治疗患者。

1.5方法

1.5.1治疗组 头皮针配合膀胱经第一侧线刮痧疗法 患者仰卧,以传统头皮针刺法取百会穴、四神聪,采用一次性毫针,百会穴直刺,四神聪朝百会方向斜刺,进针深度0.5寸,留针30 min。每隔10 min行针1次,行针手法以平补平泻为主,1次/d,6次为一疗程。针刺结束后,患者俯卧,充分暴露背部,涂少许刮痧油,用刮痧板以45°角沿膀胱经第一侧线单向轻刮5 min,用力均匀,找出痧疹较密集的部位,即疹点,再在疹点处加大力度重点刮,以出现紫红色痧疹为度。心脾两虚者,重点刮心俞、脾俞;心胆气虚者,重点刮心俞、胆俞;痰热内扰者,重点刮脾俞、肝俞;阴虚火旺者,重点刮肾俞、心俞;肝郁化火,重点刮肝俞,1次/3d,2次为一疗程。每疗程间休息1d,治疗3个疗程统计疗效。

1.5.2对照组 采用单纯头皮针刺法,方法及疗程同治疗M。

1.6疗效标准[7]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疗效判定标准:①痊愈: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治疗指数≥85%;②显效:50%≤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治疗指数

2 结果

见表1。

3 讨论

失眠中医称之为“不寐”、“不得卧”、“不睡”,现代医学归属于睡眠障碍范畴。中医认为本病多因心脾两虚,生化之源不足;或数伤于阴,阴虚火旺;或心胆气虚;或宿食停滞化热,食热扰胃;或肝火扰神,均使心神不安,心血不静,阴阳失调,营卫失和,阳不入阴而发为本病。不寐的主要病机在于脏腑功能失调,营卫不和,卫阳不能入于阴[8-9]。《灵枢・邪客》篇:“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述:“夫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阴主夜,夜主卧,谓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矣。”[10]故治疗宜遵循“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或宁心安神”的原则。调整脏腑气血阴阳的平衡,以使气血调畅,阴平阳秘,脏腑功能恢复正常[11]。本次纳入患者均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时间短,多梦易醒,否认其他继发因素所致失眠,中医辩证为六中常见失眠症型,应用头皮针配合膀胱经第一侧线刮痧疗法治疗符合宁心安神、补虚泻实这一治疗原则。

百会穴为督脉要穴,是人体的最高位,《针灸资生经》用: 百会“百病皆主”“人身有四穴最急应,四百四病皆能治之,百会盖其一也”来描绘百会穴[12]。督脉,循行于后背正中,入脑络,有统摄全身阳脉经气的作用,故称“阳脉之海”,“脑为元神之府”[13],结合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及腧穴局部治疗作用,针刺百会穴,可有效调摄患者精神情志,调理诸身阳气;四神聪在百会穴前后左右各一寸,现代针灸学记载该穴有镇静安神、清头明目、醒脑开窍的功用,可治疗头痛、眩晕、癫狂、痫症、失眠、健忘、中风、震颤麻痹、脑炎后遗症、内耳眩晕症等疾病[14]。针刺百会、四神聪在中医疗法治疗失眠中发挥重要作用,贾莹梅[15]通过针刺百会、四神聪,探讨失眠患者血清氨基酸类神经递质释放,最终得出针刺该组穴位可促进脑络疏通,保证血浆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正常合成与分泌,缓解因精神紧张与情绪波动诱发加重的中枢神经兴奋,从而延长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本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百会加四神聪头皮针刺法,符合中医整体与局部的辩证论治观念,遵从疾病治疗原则,减少患者头针针刺数量,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患者依从性。常规头针取穴治疗失眠症[16-17],虽然也疗效确切,但头部血管神经分布丰富,针刺治疗常痛感明显,患者常因紧张而停止治疗,与本研究相比,百会加四神聪取穴,可有效避免患者紧张情绪,提高患者依从性,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对于失眠症患者,本组取穴结合膀胱经第一侧线刮痧疗法同样可以达到治愈效果。

刮痧这一中医传统治疗方法,具有清热泻火、舒经通络、祛邪排毒、调理脏腑、调整阴阳的作用,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临床各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且疗效比较显著,临床中可配合针灸、拔罐、按摩、刺络放血等方法使用[18]。“膀胱足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从巅入络脑…夹脊抵腰中”,是“阳中之阳”,是十二经脉中循行路径最长、联系脏腑组织最多的经脉。背俞穴位于膀胱经背腰部第一侧线,为脏腑之气疏注之处,具有反映脏腑功能状态、调节脏腑气血、治疗脏腑疾病的作用[19]。根据《内经》相关篇章的论述,营卫二气的昼夜运行节律,对人体睡眠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营卫之气主要循经脉而行,足太阳膀胱经处在由阴出阳的关键位置:“太阳之气又从营卫之气出入于内外也”[20-21],选取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作为刮治部位,既可发挥刮痧的作用,又可发挥膀胱经的治疗作用,最终达到外调营卫,内调脏腑的治疗目的,同时,失眠症的发病常为多因素的共同作用,本研究先整体刮膀胱经第一侧线,整体调摄,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再针对不同症型,重点点刮相应背俞穴,施以虚实补泻手法,实现对因治疗的局部治疗观念,达到阴平阳秘、脏腑调和。

本次研究中采用头皮针配合膀胱经第一侧线刮痧疗法治疗22例失眠症患者,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8%,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睡眠时间及睡眠质量明显提高,因失眠所致躯体不适,也大有改善。

笔者认为头皮针配合膀胱经第一侧线刮痧疗法治疗失眠症方法简便,疗效满意,值得临床应用。在治疗期间,患者应注意饮食调摄、规律作息、畅情志,适度体育锻炼,避免因饮食、精神、情志等影响睡眠质量。头皮针刺法和刮痧虽为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对于其作用机制,现代医学研究很少,严重阻碍了这种方法的普及和发展;目前为止刮痧疗法尚缺乏规范化、标准化的操作,对其疗效评价也缺乏统一评判标准,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张鹏,赵忠新.《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3,13(5):363-367.

[2]张斌.国际睡眠障碍(ICSD-3)分类及其睡眠验室监测[A]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中国睡眠研究会南方培训中心.国际注册多导睡眠技师认证(RPSGT)课程培训班讲义.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中国睡眠研究会南方培训中心.2015:12.

[3]中医中医科学院失眠症中医临床实践指南课题组.失眠症中医临床实践指南(WHO/WPO)[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6,3(1):8-25.

[4]赵忠新,张红菊,黄流清,等.失眠的治疗药物及其使用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7,26(11):851-856.

[5]高克斌,梁亚红,薛淼,等.中医药治疗失眠的研究[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04:2172-2173.

[6]Kocsis R N.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Fifth Edition(DSM-V)[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ffender Therapy& Comparative Criminology,2013,57(12):1546-1548.

[7]赵慧敏.刮痧疗法治疗失眠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4,12:63.

[8]马捷,李峰,宋月晗,等.失眠中医病因病机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19(5):106-108.

[9]钟海平,张光霁.失眠的病因与发病机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3):307-308.

[10]凌燕,冼绍祥,刘树林,等.古代医家对失眠病因病机的认识[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0(1):169-172.

[11]季文博,高家荣,姜辉,等.失眠的中医病机及治疗策略[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24(8):804-807.

[12]洪文学,樊凤杰,宋佳霖,等.百会穴研究概况[J].上海针灸杂志,2006,25(2):42-45.

[13]曹奕.督脉在中医脑病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24(11):1035-1038.

[14]姜爱平.四神聪穴的临床应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7):78-79.

[15]贾莹梅.针刺四神聪、百会穴对失眠患者血清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6,06:567-568,571.

[16]冯有亮,王欢欢,胡煜,等.八卦头针配合火龙药灸治疗原发性失眠60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4,30(8):100-102.

[17]黄琳娜,安军明,董虹凌,等.头针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疗效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2011,09:596-597.

[18]王莹莹,杨金生.刮痧疗法临床治疗病种研究与展望[J].中国针灸,2009,29(2):167-171.

[19]张伟,陈明人.失眠从膀胱经论治[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23(4):4-6.

[20]章增加.论膀胱(经)的生理功能及临床意义[J].中医药通报,2011,10(2):29-31.

学者有四失篇2

【关键字】加味四妙散;尖锐湿疣

【中图分类号】R686 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331-01

尖锐湿疣是由人瘤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常采用物理及化学疗法治疗,同时结合抗病毒及免疫调节剂,易复发是其主要特点。我们自2008年起采用加味四妙散(自拟方)治疗尖锐湿疣76例,因发病部位不同而取不同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76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以发病部位共分三类,第一类为女阴,部位包括外阴、阴道、宫颈,共31例,第二类为肛周,男女不限,共37例,第三类为,共8例。患者年龄从20―70岁。患者类型包括初次患病及反复发作者。所有患者均经醋酸白试验为阳性,所有患者均为泛发型。

2 治疗方法

2.1 药物组成:苍术15g、黄柏15g、薏苡仁30g、牛膝15g、当归15g、苦参15g、荆芥10g、牛蒡子15g、木贼15g、香附20g、黄芪30g、黄精30g、牡蛎30g

2.2 给药方法:上述中药煎汤,每服120ml,每日二次,3个月为一疗程。疗程内疣体消失即停药,超过疗程仍未治愈者改用其它治疗。

2.3 随访方法:疣体消失后随访8个月。

3 疗效判定与结果

3.1 疗效判定:分痊愈及无效2级。痊愈:疣体完全消失,随访8个月无复发。无效:疣体未消失或8个月内复发者。

3.2 结果:第一类患者痊愈29例,无效2例,痊愈率93.5%;第二类患者痊愈28例,无效9例,痊愈率75.7%;第三类患者8例全部无效。其中痊愈者中,疣体消失时间从45天--90天不等,绝大多数患者疣体消失时间在70―90天之间。无效患者均为疗程中疣体未消失者,未发现复发病例。

3.3 不良反应:12例患者开始服药时有轻度腹胀及排气增多,随疗程进行症状逐渐消失。余患在治疗及随访期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4 讨论

尖锐湿疣复发一直是困扰临床医生的一个问题,由于没有完全针对人瘤病毒的药物,因此常采用抗病毒与调节免疫两种手段来进行抗复发治疗。我们根据中医秽毒淫于肝络的理论,发现加味四妙散治疗女阴的尖锐湿疣有非常显著的疗效,同时对于男女肛周的尖锐湿疣,治愈率虽不及女阴,但疗效也很显著,对于男性部位的尖锐湿疣,此方法无效。从治疗中我们还发现患者的疣体变化不是脱落,而是前期无明显变化,甚至部分患者在治疗的前30天内还有部分新发疣体,而在药物起效(多在治疗2个月以上)后10--20天内,疣体迅速从变小到消失。部分患者身上还患有寻常疣,在治疗中及随访期内寻常疣无变化。由此我们推测加味四妙散在长期应用后可能在机体的某些部位(女阴、肛周等)产生了某种形式的代谢产物,人瘤病毒摄入了这种物质后,病毒的代谢出现了障碍,从而使患者在发病部位暂时对人瘤病毒产生了免疫力。加味四妙散在女阴及肛周尖锐湿疣的治疗中均有很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中采用。

参考文献:

[1] 郭应禄;胡礼泉 《临床男科学》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2] 王侠生;廖康煌 《杨国亮皮肤病学》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

[3] 陶苏红;顾军;赵广 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研究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6(03)

[4] 欧丽嫦;何悦;李慧忠 微波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软膏治疗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8(4)

学者有四失篇3

关键词:失眠;针药合用;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25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504-01

失眠亦称不寐,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属于祖国医学的“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范畴?不寐的证情轻重不一,轻者有入寐困难,有寐而易醒,有醒后不能再寐,亦有时寐时醒等;严重者则整夜不能入寐?治疗上西医常以镇静安定药对证治疗为主,但药物依赖性及成瘾性强?笔者运用针药协同治疗失眠患者38例,颇有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观察患者76例,均来自门诊?根据就诊顺序按随机数字表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其中男13例,女25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68岁,平均39.5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26个月,平均10个月?对照组38例,男12例,女26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64岁,平均38.0岁;病程最短1.5个月,最长22个月,平均9.5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病情分布等方面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中有关失眠的诊断标准拟定:入睡困难,时常觉醒,睡而不稳或醒后不能再睡;晨醒过早;夜不能入睡,白天昏沉欲睡;睡眠不足5 h,并排除妨碍睡眠的其他器质性病变?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用自拟镇肝养心安神汤联合针刺治疗?镇肝养心安神汤药物组成:香附10 g,珍珠母30 g,磁石(先煎)30 g,当归12 g,生地黄15 g,莲子心20 g,酸枣仁(炒)24 g,夜交藤18 g,茯神20 g,远志10 g,合欢皮15 g,甘草6 g?1剂/d,水煎,早晚分服,7 d为1个疗程?穴位:四神聪?安眠?神门?足三里?三阴交?照海?针刺方法:穴位常规消毒,用30号毫针快速刺入选定的穴位?其中四神聪?安眠平补平泻,神门?足三里?三阴交?照海用补法?留针0.5 h,1次/d,

1.2.2 对照组 服用谷维素20 mg/次,维生素B 620 mg/次,3次/d;舒乐安定2 mg/(次・d),晚上睡觉前0.5 h服用?

两组均治疗7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疗效?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中有关失眠的疗效标准拟定?临床痊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时间在6 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神充沛?显效: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增加3 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有效:症状减轻,睡眠时间增加不足3 h?无效:治疗后失眠无明显改善或反加重?

2.2 治疗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

3 讨论

人体的正常睡眠是大脑皮质功能和自主神经功能正常的表现,中医学认为神安则寐?中医学称失眠为不寐?《景岳全书》对不寐证作了精辟的分析: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唯知邪正二字尽之矣?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2]?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二由营气不足耳,有邪者多实,无邪者皆虚?又云:无邪而不寐者,必营血之不足也,营主血,血虚则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本症的病因很多,诸如情志内伤,思虑太过,房劳过度,惊恐伤肾,饮食不节等,以致气血阴阳失和,脏腑功能失调,阳不入阴,神不守舍而不得安眠[3]?因此,治疗本病的关键在于育阴潜阳,养血宁心安神[4]?方中香附解郁,使气血运行畅行无阻;珍珠母镇肝潜阳,以制约肝气扰动心神;磁石坚肾阴,以防虚火上僭;当归?生地黄补心血,以养心神;莲子养心血,清心火,安心神;酸枣仁?夜交藤养心安神,使心神宁静而夜寐自安;茯神?远志化痰宁心安神;合欢皮解郁安神;甘草和中,使脾土健运而四脏安和?诸药合用,能养心血,潜镇安神,使心神宁谧,夜寐悠然?针刺治疗中,四神聪[5]为奇穴,居于头顶百会四周,对调动太阳?督脉之经气,使气血上荣脑髓,阳神得以潜藏入阴具有重要意义?针刺该穴,既能调整头部经气的运行,健脑安神,又有安神定志之功能,以改善大脑功能的失调状态,达到益脑安眠的作用?安眠属经外奇穴,针刺该穴能镇静安神;神门养心调神;足三里?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之交会穴,具有健脾以化生阴血,调整三阴经平衡的功能;照海穴为足少阴肾经之穴位,补此穴可以益水生阴?诸穴相伍,使阴血得生,心神得养,共奏安神之功能?治疗期间应嘱患者解除思想顾虑,避免情绪激动,适当参加体力劳动,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等?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一辑)[S].1993.186-187.

[2] 周晓卿.顽固性失眠辨治八法[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19(2):44-46.

[3] 姚黎.安神定志汤治疗失眠症100例[J].河南中医,2005,25(9):48-49.

[4] 钱彦方,骆斌.失眠症的中医药论治[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6(6):79-82.

学者有四失篇4

[关键词] 水土流失 “四荒” 产权制度 生态经济系统

我国红壤占地面积约为61.8万km2[1],因开发利用多有不合理之处,致使荒丘与侵蚀面积各占红壤总面积的1/4和1/3,“四荒”资源丰富[2]。而随着人口剧增,为解决紧张的人地关系,转移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区的“四荒”用途和提高其单产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之一。本文以“四荒”资源丰富的南方红壤丘陵水土流失典型区――福建长汀河田为例,分析其 “四荒”开发利用特征及现状,并在该地“四荒”主体荒丘实施山地生态重建示范工程,构建以物质能量良性循环为核心的生态经济复合系统[3-5],寻求解决人地矛盾,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6-8]。

1 长汀县水土流失与“四荒”的关系

长汀县是南方红壤丘陵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其水土流失历史长达上百年,治理历程已逾半个多世纪,但至今仍未彻底解决,根据统计资料及遥感解译信息,长汀县的水土流失面积及各流失程度比重如表1所示。

从表1看,长汀县水土流失面积虽有明显下降,但所占比重仍较大,长汀县的地貌主要可分为中山、低山、高丘、低丘等四个类型。分布面积分别占全县面积的21.3%、51.9%、24.1%、12.92%,其中最适合人类生产生活的丘陵面积仅占全县的37.02%,根据2003年底遥感解译信息分析,叠加长汀县水土流失分布图与高程图的结果看,长汀县的水土流失面积主要就是集中在海拔240m~500m的高低丘地貌区,占流失总面积的88.55%,从土地利用类型来看,以林地发生水土流失的绝对面积最大,占总流失面积的76.4%,耕地和未利用地分别占总流失面积的19.47%和3.01%,从水土流失分布的坡度来看,在≤5º和5º~25º的范围内分别占9.80%、80.05%,即急坡(25º~35º)以下的土地侵蚀面积占总流失面积的89.85%,由于水土流失,原来的林地、耕地、园地出现了抛荒,特别是原来的疏林地、未成林地和果园,形成了以小老头松和老头果树为主的低效林果园,更甚者则是覆被稀少的“沙包土”侵蚀山丘地,久而久之成了“四荒”的组成部分。可见,在长汀县,作为人类活动和影响最频繁,自然条件最优越,主要被开发为耕地和园地等农用土地的丘陵低山,由于长期的水土流失无法根治而成为“四荒”的问题是很显然的。

2 长汀“四荒”传统开发利用特点

由于 “四荒”这一水土流失地的出身,使其在开发利用中具有独特的特征,即:(1)从组成“四荒”系统的光、热、水、土、营养元素等环境要素看,水土流失使其处于失调状态,且恶劣的环境条件,容易导致水土流失进一步加剧。(2)

从其生命要素看,“四荒”系统的原始植被毁坏后,在长期的生态演替中没有形成与其恶劣的环境相适应的生命系统,其突出特点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处于失调状态; (3)从传统发挥其系统的功能看,它不是以生物产量的最大化为目标,而是定位于满足社会的生态需要。

由于“四荒”系统的上述特征,我们可初步得出结论:若以满足社会生态需要为开发治理目标,“四荒”在经济学上具有“公共物品”属性,在开发中具有强烈的经济外部性,若投资者不计私利,以发展社会生态为目标,则经济外部性表现为正外部性,若投资者以成本效益考虑产投比对其收益影响,则社会生态需要必然让位于经济发展需要,而发展“四荒”经济,资金、劳力投入大,需要治理周期长,短期内难见经济效益,在条件同等的情况下,很难吸引个体投资者,这就形成长期以来的共识:作为生态需要而实施“四荒”的开发治理,只能依靠政府和集体组织对其不断的投入。长汀历史上的治理正是这样的路子为主,其结果仍然有大量的“四荒”水土流失地存在。

3 “四荒”开发利用的新思路

基于上述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通过对长汀河田的四荒改造调查和实践,针对长汀“四荒”现状,本文在调研和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两点开发思路。

3.1 通过制度创新,继续推动“四荒”产权制度改革

改造“四荒”首先应在制度上进行创新,以小流域为治理单元,在根据土地区位和利用条件确定“四荒”具体的治理开发方向后,进一步明晰“四荒”的产权,对其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明确界定。其基本构架是:所有权归集体所有,使用权归农民或其他开发主体,收益权在集体与开发主体之间按合同分割,使用权的处置权(转让权)主要安排给了开发者。使用权可承包、租赁或拍卖;这样就使“四荒”的外部性内部化,保障了投资主体的权益,增强其投资的积极性,到目前为止,长汀县对“四荒”的经营管理体制中主要有个人承包、联合承包、租赁、拍卖四种模式。这一改革,较好地解决了水土流失治理、管理、经营、服务等方面的“大锅饭”问题,调动了广大社会各界人民群众投资办水保的积极性,推动水土保持的投入和建设,由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了多元化的市场经济体制。水土保持的经营、管理、服务由粗放型转向了集约型。

3.2 因地制宜,构建“四荒”生态经济复合系统

针对长汀“四荒”特点,设计以充分开发利用“四荒”为目的的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其实质是将“四荒”纳入生态农业的良性循环系统中,形成“四荒”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以期同时获得“四荒”治理和开发并重的高效农业生态系统,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由于长汀“四荒”存在着严重水土流失,遏制并治理水土流失是开发利用“四荒”的前提,根据长期研究表明,增加地表覆被是南方红壤丘陵水土流失区有效削减土壤侵蚀的主要途径,我们设计以牧草为纽带,把融低效林、低效果园和牧草为以一体的林果草子系统与畜禽养殖子系统和塘渔养殖子系统结合起来,大力发展“草-牧-沼-果(林、渔等)”生态农业模式,通过实践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这一模式中,根据地形地貌特征设置以草――牧――沼――果(林)为主要模式的农作循环体系,把“四荒”改造纳入农作循环系统,参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具体做法是:在荒山坡直接种植优质牧草或在原有的荒山低效林和低效果园内套种生态草和优质牧草(以Ⅱ系狼尾草为主),作为荒山的先锋覆被,减少地表的同时以提供青饲料发展畜牧业(在此利用当地传统悠久的养猪)和部分养鱼,利用畜牧业的废弃能量――猪粪尿制造沼气供日常照明、取暖和生活燃料,将沼渣、沼液施于荒山上的牧草地、低效果园和低效林地,发挥有机肥对“四荒”土壤质地改良有利的优势,达到突破“四荒”土瘦的限制作用,促进牧草及果树的成长,最终形成以治理和开发利用“四荒”为目的的良性物质能量循环,恢复“四荒”生态功能的同时,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 “四荒”生态经济复合系统成效分析

4.1 提高“四荒”生产力,改善土壤肥力状况

由于“四荒”一直是水土流失剧烈区,其开发利用的限制因子就是土壤侵蚀,实施“四荒”生态经济复合系统重建后,降低土壤侵蚀的同时,“四荒”单位面积产出也提高了。在此应用土地当量比方法来比较长汀“四荒”果园套种牧草与单种果树或牧草的产量关系,其计算公式如下:

Yi――多作物群体第i个作物单产;Yi'――第i个作物单作群体单产;

i――多作群体中的各个作物;n――多作群体中作物的个数。

当LER=1时,表明多作群体与相应单作群体具有相同的资源利用效率;当LER>1时,表明多作群体资源利用效率比相应的单作群体高;反之,则反。通过计算,长汀“四荒”果园套种牧草与单种果树或牧草的当量比LER≈1.35,显然大于1,可见在“四荒”地开发果园种植,初期应提倡等高种植并套种牧草及生态草,使 “四荒”空间资源集约利用并达到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出的目的。

在复合系统中,畜牧业带来的大量有机质改善了“四荒”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通过对实施试验点的板栗园与园外侵蚀“四荒”地的土样分析得知:前者速效磷和速效钾分别为9.50mg/kg和423.7 mg/kg 而后者仅0.01 mg/kg和12.1 mg/kg;而对原“四荒”上实施改造的低效林区与未实施改造的低效林取土样化验结果是:前者全氮、全磷、全钾和有机质含量分别为0.062%、0.035%、3.02%、1.14%,后者为0.019%、0.03%、2.26%、0.38%;虽然都处于土壤养分严重缺乏水平,但前者明显好于后者。可见实施“四荒”生态农业循环系统,对提高土地生产力和改善土壤养分状况是可行的。

4.2 改善“四荒”小生态环境,为植被的正向演替奠定基础

为了比较复合系统对改善“四荒”生境的影响,通过应用生态因子自动监测仪对比观测改造试验区和“四荒”侵蚀山地(后简称对照点)的小气候,结果显示:改造试验区的最热月气温日较差比对照点小1.3℃~2.5℃,日平均气温也低于后者;前者空气相对湿度比后者高2个百分点以上,而相对湿度的日较差比后者小5%~10%,20cm地温值的日较差前者比后者小1℃~2℃,且日均值低于后者,由此可见,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建设使气温变化趋于和缓,空气湿度增加,地温条件改善,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改善了“四荒”的小气候生境,为推动植被正向演替奠定基础。

4.3 经济效益显著,社会效益彰显

根据当地开发现状,在“四荒”典型区域内选择了公司、专业户和庭院三种实施规模,研究其实施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后,对经济效益的贡献力,通过2年连续观测,对比三种实施规模在实施该系统而增加的开支和增加的毛收入与净收入:其中,增加的开支主要是租赁荒山、荒山的管护费、和建沼气池费用;增加的毛收入是指节约的饲料费用、提高产仔率和猪仔成活率带来的经济效益、沼气节约的日常燃料开支、沼渣沼液节约的果园肥料开支四项之和;而净收入即由毛收入扣除增加的开支。根据三种模式在2003年的经营规模和实际记录,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可见,实施“四荒”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对三种经营规模都能带来明显的经济收益,且规模增大效益增加,凸显规模经营的效益。

此外,由于牧草的介入,增加太阳能利用率,推动当地畜牧业发展并提高其在大农业的比重,提供的畜产品作为加工业的主要物质来源,推动当地食品加工业的发展,畜牧业同时带动各种涉农服务业的发展,从而有利于长汀县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沼气池的应用对解决畜牧业点源污染、净化农村生活环境起重要作用;“四荒”使用权与所有权的分离使“四荒”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得以实施,吸纳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根据试验,大约每公顷废弃的侵蚀劣地可吸纳3个劳动力,而实施复合系统后每0.66hm2的土地可以多安排2~3个农村劳动力,这解决了当地劳动力剩余、资源闲置的问题,缓和了社会就业压力。通过推行“四荒”生态经济复合系统,为当地农民学会多层次多级链集约利用资源和综合发展经济奠定了基础,对当地推行生态农业起示范作用。更重要的,使“四荒”恢复生机,改善了水土流失区的生境。

参考文献:

[1] 红黄壤利用改良区划协作组.中国红黄壤地区土壤利用改良区划[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5.

[2] 靳相木,綦好东.“四荒”产权制度创新:内涵、原因与扩散[J].生态经济,2001,(5):7-10.

[3] 高群.国外生态-经济系统整合模型研究进展[J].自然资源学报,2003,18(3):375-384.

[4] 朱鹤健,程炯.闽东南特色农业生态模式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 2002, 17(3): 313-318.

[5] 马传栋. 生态经济学[M].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6.

[6] 王德建,徐琪, 刘元昌.草基―鱼基生态系统的能量转化与养分循环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1997,8(4):426-430.

[7] 李文华.生态农业――中国可持续农业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8] 赵其国,吴志东,张桃林.我国东南红壤丘陵地区农业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J].土壤,1998(3):113-120.

学者有四失篇5

【关键词】 谷维素、补中益气丸、钙片卵巢良性肿瘤手术;植物神经系统症状

肿瘤,多为一侧或双侧球形肿块,多为囊性,表面光滑,活动,与子宫无粘连,术前肿瘤标志物检查未见异常,术后病检示卵巢良性肿瘤术后一星期及半个月后绝大多数出现失眠、多梦多汗、怕冷、四肢无力等症状,往往借助镇静剂才能入睡,但因多汗怕冷等惊醒。四肢无力,食欲欠佳,出院后数次医院就诊,疗效甚微,通过使用谷维素、补中益气丸、钙片治疗后症状大大改善或基本消失,无论从心理及生理上免除了这些患者的痛苦。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本院共治疗61例卵巢良性肿瘤手术后出现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并发症患者,年龄29~51岁,卵巢肿瘤剥除者29例,单侧或双侧卵巢肿瘤切除者32例,两种术式患者病例数、年龄差异、病情病程基本相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1例患者中其中有28例已在本院或其他医院就诊,口服安定等镇静剂治疗,再次或多次就诊效果欠佳,其他33例患者首次就诊,两组患者病例数、年龄差异病情病程基本相同(P>0.05,无显著差异)。

1.2 临床表现 61例患者于术后一星期至半个月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失眠多汗、怕冷、四肢无力及食欲欠佳等症状,妇检无其他阳性体征所见。

1.3 实验室检查 B超盆腔未见明显异常。

1.4 处理方法 一般处理:心理疏导,告知此类药物治疗观察疗效,无任何不良反应及副作用,缓解其心理压力及焦虑心理,嘱其服药其间正常饮食及适当活动,但需遵医嘱服药,勿漏服。给药方法:谷维素0.2 g,3次/d,补中益气丸2粒3次/d,钙片2片2次/d,共14 d,参照各药物说明书及各类药物用药注意事项,有此类药物过敏史的、有内科合并症如胃、十二指肠溃疡或心功能不全使用洋地黄等药物者慎用谷维素或钙片,其中28已服用安定等其他镇静剂及其他药物者停用原药[1]。

2 结果

61例患者在服药后3~7 d后症状明显改善,15 d后失眠多汗、怕冷、四肢无力、食欲欠佳症状基本消失,能正常活动,食欲正常等,其中28例不再使用安定镇静剂催眠。随访一个月后无一例再次出现上述症状。

3 讨论

卵巢良性肿瘤手术患者因肿瘤切除或剥除单侧或双侧卵巢肿瘤以及手术中大多使用电刀时对卵巢组织损伤,而致体内内分泌功能调节紊乱而出现失眠多梦、多汗、怕冷四肢无力、食欲欠佳等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症状,安定等镇静催眠药其镇静催眠疗效明确,但无植物神经系统功能调节作用,长期服用易成瘾,而谷维素有调节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及内分泌平衡障碍的作用,补中益气丸主治饮食劳倦,脾虚、气弱、内伤寒热而引起的头昏自汗、少气懒言等症[2],钙片有补充手术后患者长期卧床易致骨质疏松、钙盐丢失等,此三种药物均无成瘾性,无依赖用药作用,停药后无不良反应,非常有效地解除了此类患者术后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症状。

参考文献

[1] 杨宝峰.药理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学者有四失篇6

不得不承认,《重返五四现场》的细节叙述是引人入胜且耐人寻味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的创新思维,如将备受冤屈的陈炯明与梁启超、陈独秀一起列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代表性旗手。

为什么要开除一些旗手的代表性地位而抬高陈炯明的地位?叶曙明解释:“因为我觉得他是真正理解了新文化运动的意义,他没有搞群众运动,没有演双簧戏,没有动不动就打倒这个、打倒那个,没有主张全盘摧毁传统文化,他是真正一点一滴地把新文化落实到社会生活中,他用事实证明了,新文化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对这个混浊的社会,它是一种功效神奇的清洁剂……”

笔者认为,那些盛行进化论与盲目乐观情绪的五四书生们,身上仍然有着后来的批评者的影子。区别仅仅在于,今天的叶曙明先生知道了前辈的努力是失败的,所以他要从失败中得出经验。“从失败中得出经验”,是笔者对以叶先生为代表的中国绝大多数历史学者的历史学研究的总结。人们总是说,我们应该从失败中得出教训,然后提醒自己以后不要再犯这样的错误。一个人两次犯同样的错误是可悲的。但有一个更为久远的声音则告诉我们,人总是要前仆后继地犯着相同的错误。所以,我们需要反省的不仅仅是结论,还有自己的思维方式。

――沈 阳(文史学者)

回顾“五四”,除了重温革命世纪和政治问题的教训外,还需要重新梳理民族社会的思想资源问题。陈丹青曾说:“在我们的上下周围,鲁迅那样的物种灭绝了――岂止是他,伟大的早期人,伟大的早期共产党人,伟大的革命者与启蒙者一代,在今天的人群与人格类型中,消失净尽――而在鲁迅的时代,这些人不论为敌为友、为官为匪,但他们的伦理道德血脉教养,个个跨越唐宋,上溯先秦,同时,他们是中国第一代世界主义者,第一代现代民族主义者,第一代新型的文化精英和政治精神。”

我们当代的历史热很大程度上是在发掘“五四”的遗产。但实际上,以胡适、鲁迅为代表的五四圣贤们并没有提供足够的思想资源,尤其是他们作为现代民族主义者有着非常严重的欠缺,他们的盲区其实也应该是我们的遗产、我们的思想资源。叶曙明先生以流畅的文字叙述了他眼中的“五四”,尤其是把广东人梁启超、陈炯明当作的开端和结束,言之成理,令人耳目一新。这是一本值得细读的书。

学者有四失篇7

【关键词】 心理学测试

【Abstract】 AIM: To assess daily hassles for students in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ies so a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METHODS: A daily hassles rating scale was used in military medical students (DHRSMMS) and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SPSS 100 program. RESULTS: In the 935 cases, the factor scores of adaptation and learning were highest in the 6 factors of DHRSMMS. Adaptation factor score was the highest in 1st year students and the loss factor score was the higher in 2nd year and 4th year students, females, and nonsingletons. Economy factor score was higher in males, nonsingletons, 2nd year and 5th year students. The acquaintance factor score was higher in 2nd year and 5th year students and the learning factor score was higher in 2nd year and 4th year students, and nonsingletons. The job factor score was higher in 4th year and 5th year students, and governmentissued cadets. CONCLUSION: The main daily hassles for military medical students are adaptation and learning. Differences of daily hassles are found in students of different genders, academic years, training types and singletons or nonsingletons.

【Keywords】 military personnel;students medical;daily hassles; psychological test

【摘要】 目的: 评定军校医学生的日常困扰,以提高心理干预的有效性.方法: 选用军校医学生日常困扰评定量表团体测试军校医学生,用SSPS 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935名被试中,因子分最高者为适应、学业因子.适应因子分在一年级中最高;二、四年级、女性和非独生子女的丧失因子分较高;经济因子分在二、五年级、男性、非独生子女中偏高;二、五年级、男性中的交往因子分较高;学业因子分在二、四年级和非独生子女中偏高;四、五年级、计划生中的职业因子较高.结论: 影响军校医学生身心健康的主要日常困扰是适应、学业因子.日常困扰的影响在不同年级、性别、培养类型及是否独生子女之间存在差异.

【关键词】 军事人员;学生,医科;日常困扰;心理学测试

0引言

日常困扰作为心理应激的微应激源,对人们身心健康的危害已得到大量研究的证实[13].文化背景、传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差异,年龄、性别和职业等因素的不同,致使不同群体日常困扰的迥异[4,5].军人和医科大学生的双重角色,使军校医学生与其他专业大学生及地方医学生相比,在校期间所面临的日常困扰必然具有其独特性.本研究旨在判别军校医学生的日常困扰,为提高军校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供参考.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某军队医科院校的学制为4 a和5 a的本科医学生935(男639,女296)名,年龄17~25岁,平均(2139±1459)岁;计划生725名(775%),并轨生210名(225%);独生子女615名(658%),非独生子女320名(342%);一年级124名(133%);二年级341名(365%);三年级216名(231%);四年级145名(155%);五年级109名(117%).

1.2方法

1.2.1测试时间2003年秋季学期开学后2 mo.

1.2.2测试形式采取整群抽样的方式,以学员队为单位,集中在教室进行团体测试.由主试统一讲解作答要求,然后由被试当场独立完成并交卷.发出问卷995分,回收995分,回收率100%;有效问卷935份,有效率94%.

1.2.3测试工具选用军校医学生日常困扰评定量表[6],该量表由6个因子43个项目构成.每个项目按0~5分计分,量表总分为0~215分,量表总分为: 43个项目的得分总和;量表的因子分为: 各因子的项目分之和,再除以该因子的项目个数.因子分是反映被试日常困扰的指标,因子分愈高,困扰愈大.评定量表的信、效度良好[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两组数据之间的比较,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以上数据间的比较,则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2结果

2.1军校医学生日常困扰评定量表各因子评分结果(Tab 1)表1日常困扰评定量表各因子评分(略)

Tab 1可见,本次测试的935名军校医学生中,日常困扰评定量表各因子评分较高者为适应因子和学业因子,其他因子分按评分大小排位依次为丧失、经济、职业、交往因子.适应因子中,项目分最高者为“课余时间自主支配的时空少”和“法定节假日不能自由安排”;其次为“不能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和“队列训练”.考试失败或成绩不理想、学业负担重的项目分则在学业因子中最高,其次为多门功课集中考试、学习努力但成绩不理想、对所学专业兴趣不大和上解剖实验课.

2.2不同年级之间的比较

2.2.1不同年级间的适应、丧失、经济因子分比较从Tab 2可见,适应因子分随着年级数的递增而逐步减小,一年级最高,五年级最低.经过两两比较,在α=005检验水准,一年级分别与四、五年级间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年级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丧失因子分二年级最高,一年级最低.经过两两比较,在α=005检验水准,一年级与二年级间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各年级间无统计学意义.经济因子分经过两两比较,各年级间无统计学意义.表2不同年级间的适应、丧失、经济因子分比较(略)

2.2.2不同年级间的交往、学业、职业因子分比较见Tab 3.表3不同年级间的交往、学业、职业因子分比较(略)

Tab 3可见,交往因子分二、五年级较高,一年级较低.经过两两比较,一年级分别与二、五年级间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各年级间无统计学意义.学业因子经过两两比较,一年级分别与二、三、四和五年级之间,二年级分别与四和五年级之间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各年级间无统计学意义.职业因子分随年级的递增而增大,一年级最低,五年级最高.经过两两比较,一年级分别与二、三、四和五年级之间,二年级分别与四、五年级之间,三年级分别与四、五年级之间有统计学意义,四与五年级及二与三年级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

2.3不同性别之间比较男、女生之间的量表因子分比较,在经济、丧失、交往因子分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

2.4不同培养类型之间比较军队院校医学生的培养类型有计划生和并轨生.这两种培养类型的学生均是通过每年高招统考,成绩合格入校;在校学习期间的费用,计划生实行供给制,并轨生则是由学生方负担;就业方面,计划生采取指令性计划分配,并轨生则进入人才市场自由选择职业.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量表的适应、丧失、经济、交往、学业因子分在计划生和并轨生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因子分计划生为(154±085),并轨生为(139±080),两者比较,P

2.5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比较二者之间的量表因子分比较,在丧失、经济、学业因子分间存在差异(P

3讨论

3.1适应、学业因子是军校学生的主要日常困扰对刚踏入军校的大多数学生而言,既要应付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变化,又要适应军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及作息时间,这就有可能增加他们适应新环境的困难.加之大学学习与中学阶段的学习有非常大的差异,其特点就是教师直接指导的减少和强调学生的自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对教师授课方法的适应,以及自修时间的合理利用,也是新生面临的问题.在适应因子中,课余时间自主支配的时空少和法定节假日不能自由安排这两个项目分排在前两位,这一结果提示我们,在军事化管理的军队医科院校,如何协调青年学生普遍追求个性发展的需求与服从军校高度集中统一管理之间的矛盾,理应成为管理者探讨的问题.

有研究证实,学习焦虑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明显影响,有35%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焦虑[7].本次测试结果显示,学业因子是除了适应因子之外对军校医学生群体心理应激影响程度较大的微应激源之一.尤其对二年级和四年级学生、非独生子女的影响明显.可能的原因是,本次施测的时间正值二年级学生开始学习基础医学课程,学生面临学习方法的适应;四年级学生临床专业课程开课,学生要习惯新的学习内容.学业因子中,项目分排在前3位的均与考试和学习成绩有关.医学专业的课程门类繁杂,尤其是需要强制记忆的内容较多.因此,医学生的学业负担问题就显得比较突出.绝大多数军校医学生非常珍惜在校学习机会,对自身有较高的要求和期望,希望以优异的成绩来体现自己的价值,因此,学习成绩的好坏就成为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之一.

3.2日常困扰对军校医学生的影响在不同性别、培养类型及是否独生子女之间存在差异经济因子对男性及非独生子女学生影响明显.可能是男生在经济方面更加希望独立,不大愿意依赖家庭或者是社会交往较多、开支较大所致.经济因子对非独生子女影响明显,可能与学生的家庭经济背景有关.在大学生中经常出现的丧失有:以前所处地位的丧失、荣誉的丧失和自尊的丧失、安全的丧失等等[8].安全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军校医学生离开家庭,远离父母,要独自面对和适应一个全新而陌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安全感和归属感的获得是适应大学校园生活的重要环节之一.同学发生意外的刺激以及健康的丧失可作为应激源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重大影响.另外,进入大学的学生在中学时代往往都是成绩优异的学生,他们往往已经习惯了既往的优越地位,但进入人才聚集的大学以后,势必使部分学生失去原来“拔尖”地位,而成为一般甚至比较差的成员,这种优势地位的丧失往往导致部分学生对校园生活的适应困难.一般来讲,这种地位变化的落差越大,对学生的影响越大.荣誉的丧失对大学生身心的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有些自认为应该获得的荣誉却没有得到的人,常会导致心理失衡.丧失因子不仅会影响学生的情绪和生活,更重要的是,可能极大地影响他们对自己的看法以及对以后学习及生活的态度.无论是什么样的丧失,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大学生的自尊心理,严重时还会使他们在情感和生活上产生障碍,甚至出现自杀等问题[8].丧失因子对非独生子女、女性的影响强于独生子女、男性.可能的原因是,能够进入军校的女生绝大多数在高中阶段是出类拔萃的优等生,这部分人一般自我期望值比较高,一旦遭遇丧失的情境,挫折感就格外强烈.非独生子女大多来自农村和偏远的地区,生存条件和个人发展机会大多不如独生子女,进入大学以后,由于面临更多的适应问题,使个体在既往群体中的优势地位不能得到体现所致.

3.3职业因子对四、五年级及计划生的影响应引起高度关注军校医学生从第4学年开始进入临床学院学习临床医学专业课程,随着临床见习课时的增加,使学生对自己将来的职业角色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第5学年,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在此期间,学生通过亲历临床实践,扮演职业角色,体验和感受工作氛围,对医生(护)职业的社会责任有了初步的切身感受.对于五年级学生而言,即将面临毕业去向和分配问题.因此,职业因子就成为四、五年级学生的主要微应激源.在社会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组织形式和生活方式多样化的大环境影响下,使军校医学生的独立竞争和求实意识增强,价值取向多样化.在选择职业岗位时,他们更趋向于追求人格的独立自主,当毕业去向与个人意愿发生冲突时往往会产生一些困惑,这或许是职业因子对计划生的影响程度强于并轨生的原因.因此,学生管理干部、任课老师应针对军队医科院校的毕业分配政策,有的放矢地予以积极引导.

【参考文献】

[1] Philip LR(著).石林,古丽娜,梁竹苑,等(译).压力与健康[M].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0:17-70.

[2] Blankenstein LT, Flett FL, Koledin S. The brief college hassles scale: Development, validation and relation with pessimism[J].J Coll Student Deve, 1991;32:258-264.

[3] 杜文东,陈力.医学心理学[M].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59-60.

[4] Naidu RS,Adams JS,Simeon D, et al.Sources of stress and psychological disturbance among dental students in the West Indies[J].J Dent Edu,2002;66(9): 1021-1030.

[5] Dinsmore CE,Daugherty S,Zeitz HJ. Student responses to the gross anatomy laboratory in a medical curriculum[J].Clin Anat,2001;14(3): 231-236.

[6] 师晓宁,刘晓虹,李川云,等.军校医学生日常困扰评定量表的初步编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3;25(6):594-597.

Shi XN,Liu XH,Li CY,et al.The development of a daily hassles rating scale for military medical students[J].Acad J Sec Mil Med Univ,2004;25(6):594-597.

[7] 李晶,刘根义,潘红娜,等.医学生个性、紧张性生活事件及心理卫生评定结果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7;6(2):115-116.

Li J,Liu GY,Pan HL,et al.Analysis of personality,tonic life events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evaluation in medical university students[J].Chin J Behav Med Sci,1997;6(2):115-116.

[8] 付云,刘秀芬,孙建功.医学生心理问题有关因素的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9(1):26-28.

学者有四失篇8

【关键词】 《黄帝内经》;医德;医学养生道德;医学治疗道德

医学道德简称医德,即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医务人员在医务活动中的职业心理素质、职业精神品质和职业传统习惯,是以善恶标准评价医务人员品质和依靠社会舆论、内在信念、传统习惯来调整医患之间、医务人员之间、医务人员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黄帝内经》的问世,使中医的医德有了最早的文字表述和阐释。《内经》概括和总结了当时医家对医德的认识,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医德思想,宣告了中医医德理论的诞生。《内经》中的医德思想内涵丰富、外延广泛,可以分为医学养生道德、医学预防道德、医学治疗道德和医学护理道德四个方面,其中,医学养生道德是指,包括医生在内的所有人的养生思想和健康观念都具有鲜明的道德视野和伦理价值;预防道德是中医医德的突出特点和重要方面,《内经》是预防医学的典范,“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治疗道德也叫临床道德,是指医护人员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伦理道德,《内经》为后世临床开辟了个体心理疗法的先河;护理道德是中医医德的有机组成部分,《内经》对中医护理道德进行了朴素总结和全面阐述,奠定了护理道德的基础,从生活护理、精神护理、饮食护理、病情观察和药疗护理等方面确立了基本道德规范。限于篇幅,本文只对《内经》中的医学养生道德和医学治疗道德进行分析,并就《内经》医德思想对医学生德育的启示进行探讨。

1 关于医学养生道德

医学养生道德指的是,包括医生在内的所有人的养生思想和健康观念都具有鲜明的道德视野和伦理价值。《内经》中的养生道德思想受道家思想影响颇深,崇尚道家所提倡的清心寡欲、怡然自安的道德观,如在《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号召人们遵循道家自然无为的养生之道去生活,指出养生道德的核心在于“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并论述了上古真人、至人、圣人和贤人养生所达到的境界,其中,圣人可以“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古人的生活习惯和养生理念是“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自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故也”。古人通过“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达到了健康长寿的目的。而“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这种放纵而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观念,会引发多种疾病,“故半百而衰也”。所以,在《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强调,聪明人在没病时,就注意养生,而愚蠢者在发病时,才知道调养,所谓“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愚者不足,智者有余。有余则耳目聪明,身体轻强,老者复壮,壮者益治。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淡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在《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还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思想,并阐述了四时养生原则,认为在天地四时之气的变化中调摄好精神情志是养生的关键,即“春气之应,养生之道”、“夏气之应,养长之道”、“秋气之应,养收之道”和“冬气之应,养藏之道”,提出了“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的命题,指出“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可见,讲究养生之道,追求合乎道德的生活方式,从而达到平和阴阳、“形与神俱”,就是《内经》所认可的最高养生道德。

2 关于医学治疗道德

治疗道德也叫临床道德,是指医护人员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伦理道德。

《内经》指出,医者在治疗中所具备的伦理道德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熟练掌握医术,诊断全面周到

《内经》认为,为医者要熟练掌握医术,且要精益求精,善于掌握运用色脉诊法,结合时令气候、具体病情,力求诊断全面周到,必须“审于分部,知病本始,八正九候,诊必副矣”(《内经·素问·疏五过论》);医生在临证之时,必须认真诊察疾病,精神、形态、舌象等都为望诊所必察;呼吸、语言、声音、气息等都为闻诊所必审; 问诊应耐心细致,反对“诊病不问其始……妄言作名”(《内经·素问·徵四失论》)的草率做法;切诊要虚心凝虑,专心致志,举凡脉象、肌肤、胸腹、手足都为切诊所必循,“能合脉色,可以万全”(《内经·素问·五脏生成》)。医者只有四诊合参、综合分析,才能全面掌握病情,避免治疗差错,做到“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而“能参合而行之者,可以为上工,上工十全九;行二者为中工,中工十全七;行一者为下工,下工十全六”(《内经·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上工平气,中工乱脉,下工绝气危生。故曰:下工不可不慎也”(《内经·灵枢·根结》);“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其次,刺其已衰者也。下工刺其方袭者也,与其形之盛者也;与其病之与脉相逆者也。故曰:‘方其盛也,勿敢毁伤,刺其已衰,事必大昌。’故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己病。’此之谓也”(《内经·灵枢·逆顺》)。所以,《内经》要求医者要努力成为上工,不断提高临床水平,“见其色,知其病,命曰明;按其脉,知其病,命曰神;问其病,知其处,命曰工……故知一则为工,知二则为神,知三则神且明矣”(《内经·灵枢·邪气脏腑病形》)。

2.2 熟悉体贴病人,实施个体心理治疗

《内经》认为,病人是本,医生是标,即“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 (《内经·素问·汤液醪醴论》)。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应始终以病人为核心,要全面考察病人的社会背景、个人生活、心理状况等,“从容人事,以明经道,贵贱贫富,各异品理,问年少长,勇怯之理”(《内经·素问·疏五过论》);要耐心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熟悉病人的心理变化,有的放矢地治疗。《内经》把五种针法中的“治神”列为第一,“凡刺之真,必先治神” (《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就是强调医生在临床施治时要集中精神,体贴病人,与病人沟通,把握时机,“经气己至,慎守勿失。深浅在志,远近若一。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神无营于众物也者,静志观病人,无左右视也。义无邪下者,欲端以正也。必正其神者,欲瞻病人目,制其神,令气易行也”(《内经·素问·针解》)。可见,《内经》为后世临床开创了个体心理疗法的先河。

2.3 施治一丝不苟,切忌粗心大意

《内经》提出,医者在看病施治时必须一丝不苟,切忌粗心大意,“诊有大方,坐起有常,出入有行,以转神明。必清必净,上观下观,司八正邪,别五中部,按脉动静,循尺滑涩,寒温之意,视其大小,合之病能,逆从以得,复知病名,诊可十全,不失人情。故诊之,或视息视意,故不失条理,道甚明察,故能长久”(《内经·素问·方盛衰论》)。在《内经·素问·徵四失论》中,指出了那些看病草率的庸医所造成的四种过失:一是诊治中弄不清疾病的阴阳属性,“不十全者,精神不专,志意不理,外内相失,故时疑殆。诊不知阴阳逆从之理。此治之一失矣”;二是学术不精,盲目行医,“受师不卒,妄作杂术,谬言为道,更名自功,妄用贬石,后遗身咎。此治之二失也”;三是辨不清病人的社会、个人生活、精神心理等状况,“不适贫富贵贱之居,坐之薄厚,形之寒温,不适饮食之宜,不别人之勇怯,不知比类,足以自乱,不足以自明。此治之三失也”;四是不问发病原因,“诊病不问其始,忧患饮食之失节,起居之过度,或伤于毒?不先言此,卒持寸口,何病能中?妄言作名,为粗所穷。此治之四失也”。因此,医者必须德行高尚、精神专一、认真负责,否则,就会在诊治上出差错。

在《内经》中,黄帝、岐伯、雷公都是“圣人”、“至人”、“真人”和“贤人”的代表,也是古代众多医家道德形象的化身,他们那种谦虚谨慎、礼义待人、敬重对方的医德风貌,同样值得我们当代医学生学习。笔者认为,《内经》中的医德思想对医学生德育的启示在于:作为当代医学生,要成为一名好医生,必须具备《内经》中所要求的“三高”:高超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和高度的责任心。同时,还要树立以下四种观念:一是树立生命至上的生命观;二是树立重义轻利的义利观;三是树立高度敬业的职业观;四是树立良好医貌的礼仪观。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塑造为一名心慈术精、品正貌端的好医生。

参考文献

上一篇:一枚硬币范文 下一篇:四大美男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