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违法犯罪现状分析及预防对策思考

时间:2022-10-27 12:51:16

【摘要】(一)侵财犯罪案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深刻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加之贫富差距加大、地区间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就业后收入少;低收入以...

高校大学生违法犯罪现状分析及预防对策思考

摘 要: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既是青年中有较多机会接受现代科学技术教育的一部分人,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受益者;又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实践者和完成者,承担着振兴祖国科技事业、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重担,从而成为祖国振兴的中坚力量。近年来,大学生犯罪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有鉴于此,着力考察大学生犯罪的基本情况和原因,力求探索预防大学生犯罪的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犯罪;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2-0214-02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既是青年中有较多机会接受现代科学技术教育的一部分人,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受益者;又是 “科教兴国” 战略的实践者和完成者,承担着振兴祖国科技事业、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重担,从而成为祖国振兴的中坚力量。正因为如此,他们承载了更多的关注与期待。然而,近几年来大学生的违法犯罪事件让人记忆犹新:长沙医学院女大学生李爱娟62刀砍向同室好友致其6级残疾、陕西某高校大学生因无钱购买手机而绑架四岁男孩勒索赎金、苏州科技大学学生何饶炜多次盗窃学校电脑主板和网卡、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博士生黄小庭多次参与制毒……一系列的犯罪行为,撞击着人们的神经、震颤着人们的心理、引发着人们的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件如此地快速上升?又是什么让他们这些“天之骄子”变得如此残忍?

一、大学生犯罪的基本情况

(一)侵财犯罪案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深刻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加之贫富差距加大、地区间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就业后收入少;低收入以及高房价等问题,都对大学生思想、心理、行为产生了许多不利的影响。特别是社会上盛行的“有钱就有一切”、“拜金主义”、 “享乐主义”使得社会涉世不深、判断力较弱的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出现偏差,追求享受奢侈生活,进而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获取金钱。据《中国教育报》 2004年11月12日消息, 大学生犯罪案件中其中盗窃犯罪约占总数的50%。来自陕西渭南、宝鸡两市高校大学生因违法犯罪受到行政拘留。以上处理的案件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所犯罪刑中盗窃类犯罪所占的比重约在45% - 55% 之间, 且逐年上升。

(二)暴力犯罪案件性质恶劣,社会反响强烈

暴力犯罪以往在大学生犯罪中所占比例不是很大,但近些年来呈迅速增长趋势。如今在大学生的违法犯罪案件中暴力犯罪案件所占比重较大,据调查该类案件约占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件的30%左右。大学生暴力犯罪屡见不鲜,后果非伤即残,甚至出现一些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恶性案件。

(三)涉性犯罪问题比较突出

大学生涉性犯罪是当代大学生犯罪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虽被高度重视,但犯罪率仍呈上升趋势。而且涉性犯罪手段日趋恶劣,大学生涉性犯罪多使用暴力、胁迫等极端的手段, 同时还采取诱骗、药物麻醉等方式妇女, 奸淫劝女, 强迫妇女, 性骚扰, 侮辱调戏妇女,甚至杀害被害人。

(四)智能化犯罪逐渐增多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高科技智能化犯罪是当前大学生犯罪呈现出的一个新特点,表现为大学生在犯罪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科技优势和智能优势,如云南大学马加爵杀人前先在网上查阅了许多资料, 确定作案时使用的工具以及如何出逃,这个计划相当周密。

另外, 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的大学生犯罪案件日益增多, 且由单纯的制造病毒对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危害逐渐向其他犯罪对象及领域蔓延。网络犯罪已经涉及网络盗窃、网络虚假信息、网络、网络诽谤、网络恐吓、网络赌博、网络诈骗等领域。

二、原因分析

(一)家庭影响

俗语说: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可见社会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很重要,而家庭这个小环境是一个人社会化的开始,或者说是人生的第一环境。从子女出生的那一刻起,他们就注定要对家庭产生强烈的依赖性,而家庭的自身状态、父母自身素质以及对子女的教育方式等家庭因素也自然而然地影响着子女的成长、成才。

1.残缺家庭。在单亲家庭和离异家庭中,由于父母一方死亡或者离婚导致子女的监护、教育责任落在父母亲中的一方身上。各种因素导致父母亲一方精力有限难以教育引导子女,而且单亲和离异家庭中的父母一方陷入个人痛苦和不幸之中往往对忽略对子女的关爱、照顾,从而在子女的心灵中孕育了潜在的心理危机。在这样一个缺乏温暖气氛和父母亲情呵护的家庭里,子女们往往呈现性格扭曲、感情片面发展的状况,再加上外部的不良诱惑和自身认知能力、自制能力不强, 极易走上犯罪道路。

2.教育方法不当。父母过度地溺爱子女,对子女有求必应,对子女的错误过度迁就和忍让,这些造就子女的自私、冷漠、感情的脆弱,一旦有外界刺激时, 就容易导致违法犯罪的发生。而某些家庭对子女任意打骂忽略子女的人格尊严和心理需求,这种教育方式大大地削弱了子女与家庭的感情,加深了子女与父母的隔阂。从而使这些家庭的子女具有更多的攻击性和叛逆性,也极其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由此可见,一个充满温馨、民主氛围且和睦的家庭环境会对子女产生积极的影响,使其更加对家庭产生依恋之情;而问题家庭则会对子女产生消极的影响,使他们在进行某种行为很少考虑家庭成员的感受,凭自己的感情用事,极易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

(二)学校因素

学校是青少年从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二个社会化场所, 它担负着培养“ 四有” 新人的重任。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师的教育态度、方式、方法都对在校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起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步入大众教育阶段,各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在校大学生人数剧增,就业压力增大、教育教学管理滞后等现象,由此导致了教学、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上一篇:固定资产子系统账务处理操作比较分析 下一篇:“模拟公司”实践导向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