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住宅给排水设计

时间:2022-10-27 12:46:25

浅谈现代住宅给排水设计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人们在购买住宅时,除了关注住宅的楼层、面积、平面布置等因素外,同时也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住宅设备上。给排水系统作为住宅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系统设计是否合理,对今后住户的装修、日常使用与维护将产生重要影响。现结合本人在住宅设计过程中的一些经验与体会,谈谈住宅给排水系统设计中的一些特点。

关键字:水表给水设计排水设计

1 水表的设置方式

现代住宅要求厨房、卫生间使用的水、电、气应做到三表计量出户。“三表出户”的目的是便于计量、减少打扰。为此,新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第3.4.17条规定:住宅的分户水表宜相对集中读数,且宜设置于户外;对设在户内的水表宜采用远传水表或IC卡水表等智能水表。在实际工程中,水表有以下几种设置方式:

1.1 设置在室外的水表箱内

这种方式常用于多层单元式住宅中,分户水管沿室内管井或建筑外墙引入户内,相应水表集中在外墙的水表箱内,此种方式在南方一些地区应用很普遍。水表的位置根据供水方式可在底层也可在屋顶层。建议给水管道入户后加设一个控制阀门,以便于住宅户内的管道维修,户外水表箱应加锁,由小区管理人员统一管理。

1.2 设置在楼梯间处的水表间内

对高层及超高层住宅或建筑外立面有特殊要求的住宅,给水立管及水表间均设在楼梯间或走道外,由水表间至各户的给水横干管敷设在楼板下面,此种设置方式的缺点是管道的使用量增加较多,给施工和管理都增加了难度。

1.3 采用IC卡(或TM卡)智能型水表,水表设置在厨房或卫生间内

此种水表应用先进科技,居民可持卡至售水处购买任意数量的“水”,然后将卡插入水表中即可打开阀门供水。此卡具有记忆、累积、报警、断水等功能(TM卡智能更高些)。

1.4采用智能抄表系统(即电子远传水表)

对于高标准住宅小区,开发商一般采用自动计量系统,对水、电、气三表实现全自动化收费管理。智能抄表系统是通过在水表上加装辅助装置,用导线将用水量信号传输至户外的信号收集器完成的。

2 给水管道工程设计

2.1 管径确定

管径确定时应考虑远近期结合,同时照顾经济性和可靠性。管径确定涉及设计供水量及经济流速的确定。设计供水量根据下列各种用水确定:

(1)综合生活用水:包括居民生活用水和公共建筑用水。根据居民生活用水定额或综合生活用水定额及最高日时变化系数综合分析确定。

(2)工业企业生产用水和工作人员生活用水:生产用水量根据生产工艺要求确定;工作人员生活用水量(含淋浴用水量)根据车间性质确定。

(3)消防用水:消防用水量、水压及延续时间等根据现行有关规定确定。

(4)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根据路面、绿化、气候和土壤等条件确定。

2.2 管材选用

设计时应结合各种管材的特性做到管材选用经济、合理。因此管材首先应有足够强度。同时结合建设要求做到经济合理。

2.3 设计时需注意的问题

(1)混凝土支墩设置:

给水铸铁管特别是球墨铸铁管在室外给水管道工程中应用较为广泛。一般在施工较大口径的室外给水铸铁管时,多在如下位置处:如管道系统的水平弯头、三通、管道末端及返弯处需设置混凝土浇注的支墩。一般在管径大于350mm及在松软土壤敷设时考虑设置。

(2)钢管防腐:

在管径要求大、受水压力高路段,及穿越铁路、河谷和地震区等管段较常采用钢管敷设。埋地钢管一般采用水泥砂浆内防腐,外防腐一般采用石油沥青及环氧煤沥青,分普通级、加强级、特加强级三个等级,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

3 排水管道工程设计

3.1 排水体制的选择

排水工程设计应以批准的当地城镇(地区)总体规划和排水工程总体规划为主要依据。排水体制(分流制或合流制)的选择,应更根据城镇和工业企业规划、当地降雨情况和排放标准、原有排水设施、污水处理和利用情况、地形和水体等条件,综合考虑确定。新建地区的排水系统宜采用分流制。

3.2 排水量确定

(1)现就分流制体制的排水量确定进行分析。污水设计总流量Q(L/s)

Q=Q1+Q2+Q3

其中:1 Q1为居住区生活污水设计流量(L/s)。按下式计算

Q1=n×N×Kz / (24×3600)

n――污水定额(L/(人*d)),含居民生活污水定额和综合生活污水定额,可按当地用水定额的80%~90%采用。

N ――设计人口数

Kz――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有关规定计取或按实际数据采用。

2 Q2为工业企业内生活污水量、淋浴污水量(L/s)。应与国家现行的《室外给水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协调。

3 Q3为工业企业的工业废水量(L/s)。工业废水量级及其总变化系数应根据工艺特点确定,并与国家现行的工业用水量有关规定协调。

(2)雨水设计流量Q(L/s)

按下式计算:

Q=F×q×ψ

其中:1 F为汇水面积(ha)

其划分应结合地形坡度、汇水面积的大小及雨水管道布置等情况划定。地形较平坦时,可按就近排入附近雨水管道的原则划分汇水面积;地形坡度较大时,应按地面雨水径流的水流方向划分汇水面积。

2ψ为径流系数。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有关规定计取。

3 q为设计暴雨强度(L /(s* ha))。按下列公式计算:

q=167A1(1+ClgP)/(t+b)n

式中 t――降雨历时(min)。t=t1+mt2,t1为地面集水时间,一般取5~15min;m为折减系数,暗管取2,明渠取1.2;t2为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

(3)管材选用

室外无压排水管一般很少采用金属管,只有当排水管道需要承受较高压力或对渗漏要求严格的地方(如污水泵站的进水管和出水管等)才采用金属管材。近几年,双壁波纹管、HDPE高密度缠绕管等也在室外排水工程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4 设计时需注意的问题

4.1钢筋混凝土管接口选择

用于排水的混凝土管的管口形式常用的有平口管、企口管和承插口管。对于接口要求强度较高、严密性闭水性较好的污水管道宜采用柔性或半柔性接口。

4.2管线高程控制

管线高程控制应从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同时城市道路下的市政管线错综复杂,为在高程上使各管线基本相互错开,也应合理控制各管线高程,一般来说,从上至下管线顺序依次为电力管(沟)、电讯管(沟)、煤气管、给水管、热力管、雨水管、污水管。

5 结束语

住宅给排水系统看似简单,但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作为工程设计人员,应本着技术、安全、经济性原则,在实践中努力创新,寻求最佳的给排水设计方案,适应住宅设计发展的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要求。

上一篇:智能楼宇空调系统故障预测与诊断探讨 下一篇:基于三区联动上街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