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霍乱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时间:2022-10-27 11:50:13

一起霍乱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2.243

基本情况

2008年7月13日19∶15,疾控中心检验科人员在我县桑株乡卫生院送来的1例腹泻患者大便标本中检出霍乱弧菌,经地区疾控中心复检确认为霍乱弧菌小川型(非流行株)。桑株乡位于皮山县东南部,距县城80公里,辖19个行政村,总人口29598人,共6661户,以农业为主。患者为色提力村人,该村位于桑株乡南部,距乡政府8公里,全村278户971人。

流行病学调查

临床症状体征:患者于7月9日上午出现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痛、烦躁等症状、下午症状加重,即送往桑株乡卫生院进行治疗。

当地乡卫生院医生查体:体温38℃,患者有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大便为黄色稀便,每日4次;呕吐呈喷射状,呕吐物为食物残渣;先吐后泻,有轻度脱水。乡卫生院初步诊断为食物中毒、急性胃肠炎。对患者进行补液、补钾与纠酸、抗菌药物治疗。同时采集患者大便标本,7月12日向县疾控中心送检。

流行病学史:患者及家人无外出史,有饮生水、吃生冷食品史。疫情发生前,7月6日,疾控中心在进行饮用水水源监测时,在该村饮用水水厂引水接口处和水厂蓄水池水中检测出霍乱弧菌,紧急送往地区疾控中心复检确认为霍乱弧菌,小川型,非流行株。7月7日疾控中心经向县领导汇报后,配合水利部门在加强饮用水监测的同时对全县各集中供水点进行了消毒。患者家饮用水来自于桑株乡闸口水厂,该水厂水源为泉水,于2002年建设,位于哈尼卡村,设计饮水人口为2016人;建设内容为高位水池1座,沉淀池2座。桑株乡闸口水厂供水范围为哈尼卡村、艾力格村、铁热克恰克村、色提力村、桑株村、东巴克村、木阿拉村、巴斯卡克村共8个村的1415户6328人饮用该水厂输送的水源。水厂四周设有2.2m高的围墙将水厂与外界隔离,水厂内2个沉淀池为水泥防渗结构,高位水池为混凝封闭式结构。该水厂由泉水经8000m长的非防渗明渠输水,明渠紧邻农田和公路,极易受到人畜粪便、化肥及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的污染,存在严重水污染可能。

处理经过及措施

隔离治疗传染源:县疾控中心安排乡镇卫生院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该患者7月13日霍乱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在治疗过程中,疾控中心对其便样又进行了2次检测(15日1次,18日1次),确定2次便样检测结果为阴性后,在当地卫生院住院治疗9天,于7月19日出院。

切断传播途径:采集患者及其家属、密切接触者、前后左右邻居的便标本进行进一步检测。采集患者家和邻居家的水、苍蝇标本,进一步查找传染源。对卫生院病区、患者家进行消毒处理。疫情经通报水利部门后,水利部门进一步加强对饮用水的管护、消毒措施,同时对桑株乡闸口水厂关闭4天,排出被污染的水源后,对蓄水池予以清理消毒。消毒剂为漂白粉。保护易感人群,患者家属、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医学观察。要求乡卫生院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做到“三早一就”、一定要按时上报疫情。实行24小时值班制,加强疫情日报、零报制度,组织人员加强霍乱预防知识的宣传。经采取各种防控措施后,患者2次便样检测结果为阴性,痊愈出院,密切接触者无续发病例,饮用同一水源人群腹泻病监测10天,监测到的腹泻患者标本霍乱弧菌检测阴性,饮用水标本连续检测7天阴性,本次疫情结束。

讨论

本次霍乱疫情是在水源监测检出霍乱弧菌之后发生的,同时,患者7月9日发病并采标本,7月12日标本才送检,7月13日实验室确诊,疾控中心进行流调时患者症状已消失。反映出腹泻病监测中存在诸多问题。

要做好“三管一灭”(管水、管粪、管饮食、灭蝇)工作。进一步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卫生防病意识,不喝生水、不吃生食、饭前便后要洗手、不随地大小便、出现吐泻症状及时到医院就医等。疾控部门腹泻病监测季节,进一步加强水源监测,同时加强与水利部门、供水部门的沟通。水利部门、供水部门加强水源的管护,对疾控部门反映的问题要及时彻底予以处理,输水明渠改用输水管道。各级医疗部门加强腹泻病监测工作,对疫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报告和就地处理,及时上送监测标本。腹泻病监测季节,各监测单位实行24小时值班制,加强疫情日报、零报制度。

上一篇:欠发达地区建立规范化接种门诊的重要性和必要... 下一篇:长沙市常规免疫接种率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