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世界,另一番风景

时间:2022-10-27 10:39:40

“我”的世界,另一番风景

【名家佳段】

1.这家伙瘦得像一条老豇豆悬摇在秋风里。别可怜他,他精神好得很,一天到晚信口雌黄。

废话特多。他那鸟嘴1957年就惹过祸了,至今不肯自噤。自我表现嘛,不到黄河心不死!

说实在话,这家伙缺乏诗人的气质。看见一树花,他不去联想青春爱情,倒去细看花蕊,研究什么雌雄同花异花。看见一只鸟,他不去联想蓝天啦自由啦,倒去调查它的古名和洋名。某处风景绝佳,大家都醉了,他一点也不醉,倒去观察山林的滥伐和水质的污染。游泳,他只觉得好玩,一点儿也联想不到风浪与拼搏。爬山,他只觉得太累,一点儿也联想不到崎岖与攀登。诗人的气质,就是疯疯傻傻,如梦如醉,他缺少的正是这个。

看这家伙写诗,实在有趣。他在一张废纸上涂涂抹抹,一句句地慢慢拼凑,一字字地缓缓雕琢,真是老牛拉破车,嘴里还要嘟嘟哝哝,就像和尚念经,看了叫人心烦。又常常停下笔查字典,一点也不爽快。这样磨磨蹭蹭,冷冷静静,斤斤计较,还有屁的灵感!

总而言之,这家伙不是写诗的材料。

说到诗风,这家伙极顽固。人家都在更新观念,纷纷地“现代”了,他还在弄传统,讲究形式节奏之美和音韵平仄之美。要求易懂,要求朗朗上口,的见鬼!我相信年轻人决不愿意读他的诗。历史将淘汰他,无情地!

这家伙最怕我。每次去看他,他都躲入镜子,和我对骂,就是不敢出来。

――流沙河《这家伙》

2.姓贾,名平凹,无字无号。娘号“平娃”,理想于顺利;我写“平凹”,正视于崎岖。一字之改,音同形异,两代人心境可见也。生于1953年2月21日,孕胎期娘未见梦星入怀,生产时亦没有祥云罩屋。幼年外祖母从不讲甚神话,少年更不得家庭艺术熏陶。祖宗三代平民百姓,我辈哪能显贵发达?原籍陕西丹凤,实为深谷野洼;五谷都长而不丰,山高水长却清秀。离家十年季季归里,因无衣锦还乡之欲,便没“无颜见江东父老”之愧。先读书,后务农;又读书,再弄文学;苦于心实,不能仕途;拙于言辞,难会经济;捉笔涂墨,纯属滥竽充数。若问出版哪几本小书,皆速朽玩意儿,哪敢在此列出名目呢?如此而已。

――《贾平凹小传》

3.诺贝尔的“自我介绍”

阿尔弗雷德・诺贝尔:仁慈的医生本该在他呱呱坠地之际,就结束他多灾多难的生命。

主要美德:平素清白,不牵累别人。

主要过失:终生未娶,脾气暴躁,消化不良。

唯一愿望:不要被人活埋。

最大罪恶:不敬鬼神。

重要事迹:无。这样说是不够的,还是多余了呢?在我们这个时代,有哪些事情才能被叫作“重要的事迹”呢?在我们这个被称为银河系的小小的宇宙漩涡中,大约运行着100亿颗太阳,但太阳如果知道了整个银河系有多大,它肯定会因为自己的渺小无比而感到羞愧不已。

――诺贝尔《诺贝尔自传》

【借鉴点】

品读以上极具个性化的名人“自我画像”片段,我们拍案称妙的同时,也不难领会出“自我介绍”的些许写法。

可绘形,展示“我”的风采。可以说,自画像的首要切入点就是“我”的外观,从长相到衣着,从体形到神情,无不展示出“我”的风采。《这家伙》开篇以比喻起笔,从形体上的“瘦”行文,既刻画出“我”的外观特点,又衬托出后文“精神”之洒脱,惟妙惟肖地画出了“这家伙”,让人击节称妙。

抓特点,表现“我”的情趣。如果说外貌是区别于他人的“显性特征”,那么性格、特点则是“隐性特征”。从《这家伙》的轻松调侃,到《贾平凹小传》的低调质朴,到《诺贝尔自传》的公允谦逊,无不表现出各自的性格情趣,也显示出人与人之间的迥异之处,各具风采,精彩纷呈。尤其是《诺贝尔自传》用简洁的文字直接概括自己的美德、过失和罪恶,更是意味深长。

挑事例,突出“我”的个性。为了展现“这家伙不是写诗的材料”,《这家伙》着笔于研究花、调查鸟、查污染等事例;《诺贝尔自传》看似无事例,实则叙述自己的人生态度。两片段有叙有议,有长有短,不矫情、不做作,通过具体、典型的事例,使自我更立体化、个性化。

巧表达,彰显“我”的特色。巧表达应该有多种表现:可以呈现在结构上,如《诺贝尔自传》以“分项摘要”的形式组织,条目清晰,言简意赅;可以呈现在语言上,如《这家伙》的轻松调侃,《贾平凹小传》的含蓄幽默,《诺贝尔自传》的韵味绵长,可以呈现在表达方式上,如《这家伙》以叙述为主夹杂议论,《贾平凹小传》也长于叙述,《诺贝尔自传》则是重于议论。

【快乐仿写】

我有一双灵敏的大耳朵,浓浓的眉毛衬托着一双明亮的小眼睛,只要一张开嘴巴,周围的亲朋好友总会幽默风趣地取笑道 :“哟,你的一副大门牙足以使你成为‘大板牙’形象代言人了!”这时,我总会不好意思地挠挠后脑勺,谁叫我的两个大板牙这么醒目呢!

――邱兰舒《我的自画像》

我是个忠实的“日记迷”。自小学三年级起,我就养成了写日记的良好习惯。无论平时的学习负担有多重,我总能留给自己足够多的时间去收集生活的和风细雨,将眼里的世界、耳中的声音、心中的思绪缕缕梳理,写出一篇篇让人雀跃的日记。一路走来,我付出了许多,也收获了许多。《在日记中成长》《让我感动的一只蝴蝶》等日记还获得了全国小学生网络作文大赛一等奖。

――朱周涛《我的自画像》

虽然本人是女生,但由于个性像男生,又因为体重超标,所以,同学们就称我为“胖哥”,因为这名称我还闹了不少笑话。话说在某年某月某日,某人约胖哥我出去玩,玩了一会儿,觉得口渴了,便去买水。某人礼貌地问了我一句:“胖哥,选这个好吗?”谁知,老板会错了意,连忙拿出一包“胖哥槟榔”来。某人不但不跟老板解释清楚,而且还故意把槟榔袋子撕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槟榔扔了过来,还说:“胖哥,接着!”我当然不认输,一把接住,并说:“槟榔,就凭你这小样,还敢跟我胖哥比?”

――曾秋《我的自画像》

一次下课时,她的本子不见了踪影,她把整个课桌翻了个遍,也没有找到。“我的本子,你怎么死得这么不明不白啊!”她带着惋惜的腔调吼着,有同学建议她去登个“寻本启示”,这倒给了她启发。她找了个凳子放在讲台前,拿着一个卷起来的本子站在凳子上,大声吼道:“亲爱的同学们,你们见过本大小姐可亲又可爱的本本吗?”同学们看着她,教室里一片寂静。半晌,同学们都狂笑起来,原来,本子就在她自己的手上!

――吴瑞静《这就是我》

我是一个很好相处的人。别看我沉默时一本正经的,脸像干冰一样“嗖嗖”冒冷气,似乎额头上写着“闲人勿扰”四字。其实我是一颗红毛丹,壳与刺都很软,轻轻一剥便可看到柔软甜美的果肉。那硬邦邦的果核,是让我勇往直前的梦想。也正是因为有这个果核,我的内心才有强大的力量。我的肢体语言很丰富,因为我容易激动。记得有一次值日,当我拿着一把有些损坏的扫把扫地时,老师告诉了我一个好消息,我抓着扫把就蹦,结果扫把被我当场肢解……但我稳重起来也能独当一面的,换句话说,我是“静若处子,动如脱兔”――尽管我爹娘并不这么认为。但是,你能从世界上再找出一个像我这样的人吗?

――朱若瑜《我是我,我为自己代言》

【片段升格】

下面选段节选自《与众不同的我》,在刻画“我”的特点时,存在哪些问题?请稍作思考。

“小展小展,快点出来啦,再不出来,就不带你玩了!”“不嘛,不嘛,待在家多好,来吧,我们一起在家里玩吧!”好友气得额头上现出三道皱纹,她说:“既然你是个害羞爱静的女生,就永远待在家里好了!”告诉你们哟,我可是曾经七天没出过家门的。什么,你问我待在家里干什么?我告诉你吧,当然是看书,看电视喽。那个76集的《甄执》让我看了10遍之多,我都快能背下来了。你可知,其他事来袭不打紧,错过了《甄执》那可就不好办了!细看《甄执》,那台词自成一体,那人物刻画得细致入微,真是一种享受啊。有时,没事就拿出曹雪芹的《红楼梦》看看,你不知我还是个不折不扣的“红迷”呢!

很明显,这个片段可取之处是,主要选取了“我”爱待在家里的特点行文。但在表达过程中:语言上欠斟酌,可设法使语言再灵动一些,或者再贴近学生生活一些;方式上略显单一,不妨增加几句该段主要刻画的“与众不同”之处的句子,画龙点睛,稍作小结;详略上,可删掉一些多余,或者不能集中展现人物特点的语句。

“小展,你给我出去,再不出去,你就要发霉了!”“不嘛,不嘛,宅在家多好,来吧,亲,‘我们爱就宅一起’!”好友气得额头上现出三道黑线,她说:“你真是个不折不扣的宅女,说的话还把人雷得外焦里嫩,好了好了,实在攻不下你这座堡垒,你宅着吧!”告诉你们哟,我可是创造过七天不出家门的“伟大”宅记录的资深宅女。什么,你问我宅在家里干什么?我告诉你吧,当然是看书看电视喽。那个76集的《甄执》让我看了10遍之多,我都快能背下来了,可是还是会被里面的人感动呢!至于书吗,曹雪芹的《红楼梦》已经成了我的“朋友”,有事没事就拿出来看看,我可是个不折不扣的“红迷”呢!听到了没,我就是我,是喜欢宅,喜欢说雷人语的我,是有些喜欢怀旧风,有些“二”的我,是平淡生活里的沉得住气的我!

升格后的文段,在刻画“我”的“宅”的特点上,更鲜明,更集中。人物语言的润色,如“宅”“雷”“二”等词,既显示出人物的风采,也紧扣时代脉搏;行文语言的简化,使文章内容更集中,更紧凑;段末增加了一句总结性的话语,使人物的特点更鲜明,紧紧回应文章标题。

上一篇:五大趋势影响数据中心和云计算 下一篇:从“语码转换的单码视角”看马来西亚的罗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