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大学生龙狮运动损伤特点探究

时间:2022-10-27 10:09:36

普通高校大学生龙狮运动损伤特点探究

摘要:文章通过查阅有关龙狮运动员损伤研究的相关文章,了解其研究状况。同时访问部分教练员,了解当今高水平龙狮训练比赛的特点及其与运动损伤的关系。在结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研究龙狮运动损伤特点,探究损伤的发生规律和潜在原因,提出预防措施,对保证龙狮运动训练的系统性、有效性和提高训练质量都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龙狮运动 运动损伤 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8-0092-03

前言

人们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的损伤称为运动损伤,多与体育运动项目技、战术动作,运动训练水平,运动环境与条件等因素有关。运动损伤的出现不仅影响运动员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同时也影响了教学质量和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表现(即竞技水平)。如今舞龙舞狮运动已成为凝聚世界华人的一股巨大力量,这对在校大学生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构建和谐文明社会,将起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因此,对普通高校龙狮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及特点进行调查研究,对预防和减少运动损伤、提高训练的医务监督水平、增强大学生的运动自信心、活跃大学生活动的兴趣,提高运动效果,保证龙狮运动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龙狮运动损伤的特点

1.1 龙狮运动损伤的发生率和原因

根据调查发现,在龙狮运动训练及比赛中,运动损伤发生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两种:自身因素(思想麻痹、精神紧张、身体状态、技术动作、带病带伤)和其他客观因素(器械问题、场地不良、缺乏保护措施、局部负荷、气候)。在自身因素产生的损伤统计中,因心理素质(思想麻痹、精神紧张)不稳定造成的损伤有63人次,占主观损伤因素的45.3%。技术动作失误为55人次,占主观因素总损伤的39.6%;在客观因素造成损伤统计表中可以看出局部负荷过大和缺乏保护措施是造成运动损伤的两大主要原因。

在刘期努、谢云辉调查的78名学生运动员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经历,有的学生还不止一种。调查结果表明:随着训练年限的不同,运动损伤的发生率也有很大的差异,表现为训练时间短(训练时间不足一年)的学生较之训练时间长的学生(一年以上)发生损伤的频率要高。究其原因:一是竞技龙狮训练本身具有的客观危险性特点(特别是高桩南狮)引起学生运动员的心理变化,如产生紧张和恐惧,而导致损伤的发生;二是刚开始训练的学生缺乏从事龙狮运动的经历和经验,在动作技能形成的泛化阶段,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错误和失误,导致运动损伤的产生;三是训练时间短的学生运动员在身体素质和专项运动能力方面比训练年限长的学生运动员普遍要差些;四是对准备活动认识不足,忽视准备活动,特别是专项准备活动,导致损伤的发生。另外,缺少必要的保护措施和自我保护意识也是导致高发运动损伤的原因之一。

1.2 运动损伤的性质和程度

运动损伤的性质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急性损伤指一瞬间遭受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造成的损伤,慢性损伤指局部过度负荷、多次微细损伤积累而成的劳损,或由于急性损伤处理不当转化而来的陈旧性损伤。

运动损伤的程度按伤的轻、中、重度进行划分,轻伤指在受伤后仍可以按原计划进行训练,中等程度伤指在受伤后不能按原计划训练,需停止患部练习或减少患部活动,重度伤指在伤后需要全休一周以上才能恢复训练。

1.3 龙狮运动损伤的部位

曲绵域等的《实用运动医学》(第二版)里讲到,常见的运动损伤有14种。参考现代竞技体育项目项群训练理论,龙狮运动类似于武术套路单项、艺术体操单项和花样滑冰等项目运动员的常见损伤也出现在龙狮运动员身上。龙狮运动员的损伤部位多集中在肩背部、腰部、膝关节、肩关节和腕关节等部位,刘期努统计了78名参加龙狮运动平均年限在1.56年的学生运动员,发现腰部损伤占28.9%,腕部损伤占24.2%,踝部损伤占15.9%,这三个部位的损伤占总损伤的69%。

1.3.1 踝关节

踝关节稳定性主要由两侧韧带支撑,外侧韧带由三条较细的韧带组成,内侧韧带是一束较宽、厚的三角韧带,外侧韧带相对内侧韧带而言,其承力程度要差很多。同时,足内弓较高,作用力指向外侧,这样加剧了踝关节潜在的不稳定性,脚不正常的内翻或外翻所产生的巨大压力都会引起踝关节的扭伤。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龙狮运动中,踝关节的内侧副韧带也是易伤部位。

1.3.2 腕部

腕骨解剖学划分腕部骨性结构由远端尺挠骨、腕骨和掌骨基底组成。临床与解剖学把腕骨分成八块立方状骨质。以功能划分时,近排腕骨不包含豌豆骨。舟状骨分远近两极,近排腕骨不包含舟状骨远极。腕骨间有很强的骨间韧带,尤其是近排腕骨,骨间韧带是腕部功能结构中的主要成份,它们维持着骨间相连关系,并形成关节内陷,为远排腕骨提供骨性支架。关节内陷的不完善和损伤,关节面发生退化,腕部功能减退。龙狮运动是一项上、下肢同时配合协调的全身运动,对腕部的灵活性要求更高,因此,关节内陷的这一解剖特点大大提高了腕部损伤的几率。

1.3.3 腰部

腰部的扭伤多发生在有腰骶、骶骼关节和腰背两侧骶棘肌。腰部的骨骼结构是由5个腰椎骨、骶骨和两侧骼骨构成。第5腰椎和骶椎构成腰骶关节,此处负重量大,是活动度大的腰椎与固定的骶椎相交处,承受的压力较大,易患劳损。

1.4 龙狮运动损伤的分类

调查发现,舞龙舞狮运动损伤在学生运动员身上主要表现为以下6种类型:擦伤、挫伤、肌肉拉伤、关节扭伤、闭合性骨折、和关节脱位。其中,损伤率最高的类型为肌肉拉伤,调查显示,这种肌肉拉伤主要包括急、慢性的腰肌劳损。比如说:舞龙中的“直躺快龙”、“摇船舞龙”,北狮中的“前后滚翻”、“狮尾挂腰”以及南狮“腾空推进接回头跳”、“高举转体270°”等高难动作,都要求运动员爆发用力,急速扭腰。擦伤和挫伤分别占第二和第三位。对舞龙运动员来说,擦伤主要发生在虎口部位和背部。南狮运动员的擦伤主要分布在胫骨前面、大小腿内侧、胸腹部及两肋,这些擦伤的造成主要是因为运动员占位不准确或掉下钢丝。挫伤发生部位则主要集中在运动员的足跟部位,因为被高举的狮头或腾空推进的狮头和狮尾都具有很大的势能,在落地或落桩的刹那足底会受到很强的冲击力。

2 运动损伤预防与处理

2.1 加强思想安全教育,不断提高损伤的预防意识

在教学训练比赛中,让大学生从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运动损伤的预防,对预防的意义有充分的认识,同时还应加强安全、组织纪律性及体育道德教育。另一方面可以以专题讲座或图片展示的形式在学生中开展运动安全教育,逐渐提高学生的预防意识。

2.2 做好合理的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的目的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使其达到适宜水平,加强各器官的活动,克服各种功能惰性。准备活动量应根据个人的功能状况、气象条件、教学训练的具体情况而定;准备活动的内容应根据龙狮训练和比赛的内容而定,在肌肉兴奋性较低或气温较低时,准备活动的时间应适当延长,一般以身体发热、微微出汗为宜。

通过各项研究调查表明,创伤分布以四肢为主,占损伤总数的83.6%,且多发生在关节部位,其中以踝关节扭伤占首位32.6%,因此,建议在技术课教学中应有针对性地进行踝关节及小腿的力量柔韧性练习,从而提高踝关节的稳固性,减少损伤,同时,可以在易伤部位,如踝关节、膝关节、手腕关节处提倡使用护具。

2.3 规范技术动作,提高专项技能水平

运动技术形成有其自身规律,在泛化阶段和分化阶段,由于学生对龙狮运动技术概念理解不深刻,练习中出现多余的动作后,技术掌握不稳定,这种情况下就容易发生损伤。

2.4 强化身体素质练习

当前大学生力量、灵敏性、柔韧素质较差,动作僵硬、不协调,遇到一些较复杂、难度较大的技术动作或在运动量、强度加大的情况下就容易发生损伤。实践也充分证明,当学生身体功能状况下降或不佳时,其力量、速度、灵敏性、柔韧性、反应力及协调能力均显著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参加龙狮运动易引起损伤。

2.5 加强易伤部位的肌肉力量

加强易伤部位和相对较薄弱部位的训练,提高它们的功能,是预防运动损伤的积极手段。根据龙狮运动的项目特点及人体的解剖生理特点,腰、膝、踝关节和手腕部容易发生损伤,因此有针对性地加强这些部位肌肉的力量练习,对于预防运动损伤是必要的。

2.6 运动损伤的处理

运动损伤处理采用休息、冰敷、压迫及抬高患处的治疗原则。龙狮运动中若发生急性的挫伤、关节韧带扭伤、肌肉肌腱拉伤,应该立刻休息,停止运动,同时对发生损伤部位进行以下4个步骤的处理:休息,其目的是减少继续活动所引起的疼痛、出血及肿胀现象,发生损伤部位至少休息24-48h;冰敷,除了具备止血、消肿的效果外,还具有止痛及放松肌肉的效果;压迫,目的是为了止血消肿;抬高患处,主要目的是为了消肿,一般需要将发生损伤肢体高于心脏平面。

综上所述,运动损伤是龙狮运动训练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依其发生的情况看,一部分是与项目技术特点有关的损伤,如所谓的“龙狮腰”、“龙狮腕”;另一部分则多与意外有关,如动作失误造成的擦伤、拉伤、扭伤等;运动员的心理等主观因素和局部负荷过大、缺乏保护措施等客观因素也是引起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

上一篇:清代满族皇家冰嬉探析 下一篇:小心!不良习惯让你变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