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育人本位让学生早日成才

时间:2022-10-27 09:57:27

回归育人本位让学生早日成才

教育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兴衰,影响着人类的进程。纵观历史,各国教育都经历了无数次的演变。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存在一个不容被忽视的问题:学校没有把孩子当孩子来看待和教育。更为重要的是,教育不能让社会满意。如何取得好成绩的同时又让孩子的品行端正、能力提升,多年来成为困扰教育界的一大难题。作为教师,是为了应对升学考试注重知识教育,还是为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整体社会的和谐而注重全方面的教育呢?这成为我们深思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回归我们的教育现实,存在的问题往往比我们想象的更让人纠结。有的学校已经变成了封闭式的管理,学生起早贪黑的生活,无所不在的成绩竞争,简单机械的重复训练等等,使原本充满智慧与快乐的学习过程变成了沉重的负担,充满青春活力的学生变得死气沉沉,校园成为许多学生甚至老师感到非常有压力的地方,已不再是成长的摇篮、精神的乐园。这样的教育显然改变了教育改革的初衷,违背了学生心理发展的正常轨迹。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能力极限式地被挖掘,拓展能力得不到发挥,更重要的是有的成绩优秀的学生将来走进社会时沦为了高分低能者,最后的结果很可能会被淘汰,乍一听不禁让人震惊!因此,教育必须坚持育人为本,要让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但要做到这一点,既需要尊重教育规律,又需要社会多个层面的共同努力。

现在相当一部分学生的父母在文化程度、教养方式上存在着缺陷,因此这些学生往往得不到正确的家庭教育。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不少学生理想模糊,缺乏学习动力,劳动观念淡薄,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社会责任感差。而作为国家未来的主要建设者和接班人,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前途和命运,这种状况怎能不让人担忧?既然已经缺失了好的家庭教育,那么这种教育责任很自然地落到了学校教育中来,而直接承担这一重任的就是我们教师。

作为一名中学教师,通过多年来与学生的接触和对他们的了解,我发现文明离我们校园越来越远,道德意识在有的学生心目中越来越淡薄,我在心里不禁自问:这是怎么了?讲道德是做人的起码原则,中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应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学生却很难做到文明礼貌,无疑与我们的教育有着密切的关联。而教师在此过程中,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以身作则,以身示范”,让学生耳濡目染,最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道德准则。此外,对中学生进行良好的意志品格的培养也至关重要,这不仅可以提升他们在学习中的良好素质与能力,还可以让他们步入社会时能拥有坚强的毅力,为社会注入更新鲜的活力。为此,我们教师更应该果断地承担起这一职责,要无愧于教师的使命。只有回归育人本位,才会真正让学生学到知识,明白事理,也才会让社会满意。

(唐山市丰南区第四中学)

上一篇:新课改下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下一篇:生物复习课中应避免的“重和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