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中再度创作能力培养措施

时间:2022-10-27 09:20:18

声乐教学中再度创作能力培养措施

摘要:声乐教学中的再度创作,是赋予一度创作作品以生命力和表现力的过程。注重声乐教学中的再度创作能力培养对于促进声乐艺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已有文献及声乐教学实践,分别从多个方面对声乐教学中提高学生再度创作能力的措施进行了探讨,并为今后的声乐教学实践提供了有益参考。

关键词:声乐教学;再度创作;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1-0019-01

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准确的演唱歌曲,而且还要求引导学生在尊重原创的基础上,依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加以适当的再创作,然后再演唱出来。这就是声乐教学中的再度创作。由此可见,声乐教学中的再度创作也就是对通常所说的二度创作和三度创作过程的总称,它是赋予一度创作作品以生命力和表现力的过程。对于任何一部声乐作品,如果没有表演者较好的再度创作以对其进行修饰和完善,那么这一作品的生命力也是十分有限的。在当前的声乐教学实践中,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声乐作品的再度创作能力更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从现实角度说,提高声乐教学中学生再度创作能力的措施主要包括:

1.熟悉理解声乐作品的精神内涵

每一部声乐作品都是由词、曲等基本元素组成,而要提高学生的声乐再度创作能力,就必须首先使其认真搞清歌词的准确拼读,试想如果连自己要演奏的词曲都无法分辨清楚,又怎么能进行高水平的再度创作呢?而确定词曲正确拼读的过程也就是声乐专业用语中的"正音",特别是对于一些生僻字和多音字,"正音"的过程尤其重要。在此基础上,还要使学生准确理解声乐作品所要表达的精神内涵。例如对于藏族地区传统的民族声乐作品《康定情歌》,它所要表达的精神内涵就在于男女青年之间那种纯洁高尚的爱情,在旋律上它应该是饱含深情的真挚演唱。只有熟悉了这一点,学生在对其进行再度创作过程中才会把作品中的那种洞穿人心的力量表达出来。而与此相反,有的声乐学生就不理解这一点,采用了欢快的唱法来演唱这首《康定情歌》,虽然在形式上也给听众以新意,但却失去了歌曲本身的穿透力。由此可见,熟悉理解声乐作品的精神内涵是学生提高声乐作品再度创作能力的前提和基础,这一点在实际的声乐教学中尤其应受到重视。

2.声乐技巧的提高

在实际的声乐教学活动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学生对声乐作品的理解都很到位,但就是在演唱中难以把自己的理解准确表达出来。演唱中该快的地方速度达不到,该慢的地方又恰恰唱的太快,或者对声音的控制不到位,气息运用不当,声音无法送达出来,等等。这实际上都是声乐再度创作技巧不足的缘故。在声乐教学中,有句话说得好:"没有声乐技巧就谈不上艺术。"而提高学生对声乐技巧的掌握能力,也恰恰就是提高其声乐再度创作能力的重要方面。因此,必须对学生的声乐技巧能力进行不断训练。在日常的声乐教学练习中,应鼓励学生多总结多交流,定时不定时的讨论自己在声乐演唱中的心得体会。这样就很容易使学生之间不断相互学习,彼此借鉴有用的声乐技巧。而另一方面,声乐教师也可以把自己过去的演唱经验和声乐技巧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学到有用的表演方法。例如,在声乐教学中可以采取"老带新"的形式,分成不同的声乐表演组,每组分配1-2名声乐技巧丰富的学生或老师,这样就很容易提高全组的声乐表演技巧。

3.情感的准确把握

声乐再度创作中的情感把握也是十分重要的。它实际体现的是声乐表演中演奏者的情感使用分寸度。我们知道,每部声乐作品都包含其自身的情感表达,而演唱者自身也会有自己的情感。因此如何协调这两种不同的情感是声乐表达中十分关键的因素,也是提高演唱者声乐再度创作能力必须加以关注的方面。大凡成功的演唱,都是能较好把握自己的情感分寸的,既不会过火,又有适当的夸张。例如在演唱歌曲《为了谁》时,其中有"你是谁,为了谁,我的战友你何时回"一句。在演唱这句时,前面的"你是谁,为了谁"应表达出那种轻声的疑问,但又不能过分表达这种疑问情感,因为这句在本身的情感表达中应是"确定的疑问"。而后半句的"我的战友你何时回"则应表达出那种演唱者的热烈期盼之情,在演唱中则要适当提高情感的强烈程度,否则就会破坏歌曲的情感表达。由此可见,对声乐作品的情感把握程度是决定声乐再度创作能力的关键。此外,演唱者在表达声乐作品情感时还要以适当的肢体语言和表情来配合,也就是常说的"声情并茂"。试想如果唱到情感深处却无任何肢体动作,那肯定会大大破坏演唱的气氛,当然也不会有声乐再创作的有效提升。

4.作品的整体驾驭

每一部声乐作品都是有生命的,有它独特的结构组成和风格。因此声乐的再度创作最重要的是把作品的这种独特生命力所表现出来。而这种思想理应贯穿声乐教学过程始终。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那就需要学生对声乐作品的整体驾驭。我们知道,声乐作品的演唱既需要充沛的体力和脑力,又需要演唱者强烈的表现欲望和扎实的演唱基本功。在此基础上,就是把这些声乐再度创作的各个元素有机组合起来,并通过对作品的整体把握,才能真正提升再度创作能力。对于一些声乐系学生来说,可能他对作品的理解很到位,演唱技巧也很丰富,但在实际表演中却总是难以达到最佳状态。其原因就在于缺乏有机组合这些声乐"元素"的能力,并且对作品的整体驾驭能力不足。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整体驾驭能力呢?事实上,除了前面提到的声乐技巧外,最重要的就是多练多想,所谓"熟能生巧",就是通过大量练习来提高自身的声乐表演能力。应当让每一个学习声乐表演的学生都知道,声乐再度创作能力的高低虽然与一些先天因素有关,但最重要的仍然是后天的勤奋练习,正如老一辈声乐艺术表演家中那些许许多多例子一样,踏实勤奋,都会在声乐再度创作中取得进步。

综上所述,声乐教学中提高学生再度创作能力在方法上有多种,既有声乐技巧的因素,又有对作品的综合把握。但最终还是要靠学生不断的勤奋练习,用心总结,才能在声乐表演中不断取得进步。

参考文献

[1] 杨满年.论声乐表演中的二度创作[J].中国音乐(季刊).2005(3):165-166.

[2] 赵震民.声乐理论与教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3] 程彬.试论声乐教学中有关再度创作能力的培养[D].曲阜师范大学,2008.

[4] 谭顺来.论高师声乐教学中学生二度创作能力的培养[J].大众文艺.2013(13):265-266.

上一篇:独立学院机械类专业毕业设计模式改革的研究与... 下一篇:关于两个随机变量和的分布类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