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扬州市“就近入学”政策看教育公平问题

时间:2022-10-27 09:17:50

从扬州市“就近入学”政策看教育公平问题

摘 要 我国实行“就近入学”政策是为了促进教育公平,但目前“就近入学”政策还不够完善。扬州市要不断规范“就近入学”政策,促进教育公平,需要加大政府投入,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发展多元教育格局,弥补高考制度缺陷;建立教师流动制度,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完善弱势补偿机制,缩小校际差异。

关键词 就近入学 择校 教育公平

中图分类号:G463 文献标识码:A

To see Educational Equity from Yangzhou City "the Nearest School Policy"

Abstract China adopted the "nearest school" policy in order to promote equity in education, but the "nearest school" policy is still not perfect. Yangzhou City is going to continue to regulate the "nearest school" policy, to promote equity in education, the need to increase government funding to promote the balanced alloca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development pattern of diversity in education, to make up for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ystem defects; to establish teacher liquidity system, the rational allocation of teacher resources; perfect disadvantaged compensation mechanism to reduce the inter-school differences.

Key words nearest school policy; school choice; education equity

教育公平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时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待。教育公平的内涵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教育起点公平,;二是教育过程公平;三是教育结果公平。目前,我国很多地区“择校”现象愈演愈烈,地方政府不得不采取相关措施进行统筹规划,通过实施就近入学政策,平缓竞争激烈的“择校热”,促进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公平。

1 扬州市近年来择校状况

1998年之前:遵循 “相对就近,择优推荐”原则,推荐的学生都是以分数为基准。

1998年:扬州中学初中部停止招生。次年,扬州中学树人学校创办。此后不久,扬大附中初中部也停办。

1998年-2004年:梅岭中学电脑摇号,随机录取学生。

2005年-2007年:从自主选拔到严禁考试。

2012年5月20日,扬州市教育局公布《2012年市区初中招生工作意见》,今年即将入学的初一新生,在2015年参加中考时,将享受扬州中学、扬大附中、新华中学等热点普通高中超过70%的定向指标,同时定向生的录取控制线为中考总分的85%。

《意见》规定,市区公办初中继续实行免试划区相对就近入学的办法。市教育局根据公办初中学校的分布、规模和本年度生源分布情况,确定各学校施教区。小学毕业生的实际居住地址是确定初中施教区的依据。

《意见》规定,各民办学校招生不得举行选拔性考试或测试,不得以“奥数”等竞赛或获奖证书作为依据“择优”进行招生录取,不得以举办“实验班”、“双语班”等各种名义进行招生,各学校招生办法必须在招生前按规定向社会公布。

从以上新闻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出以下信息:(1)“就近入学”和“择校入学”是相对立的入学方式,这对矛盾相互制约,相互补充。就近入学可以保证广大适龄儿童、少年“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体现了教育起点的公平;“择校入学”是部分具备条件的适龄儿童、少年为了追求高质量教育的做法,这是深层次教育公平的体现。(2)采取电脑派位方式来缓解校际巨大的竞争压力。义务教育阶段“小升初”电脑派位是 “就近入学”的一种操作方式,其优点就是不受人为干扰,操作公开,监控严密,能有效地防止学校分配中的以钱、权、情择校的不正之风现象。(3)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在竞争中共同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今年扬州市的招生意见显示树人中学、梅岭中学等较好的民办学校初中招生不得举行选拔性考试或测试,相对遏制了民办学校招收大量优质生源的现象,促进了公办学校的发展。(4)政府教育部门不断规范“就近入学”政策,明确选择公办学校的优惠政策,对优秀学生流向实施了适当的控制,给家长择校指明了方向。

2 “就近入学”是教育公平的非充要条件

2.1 “就近入学”与教育起点公平

教育起点公平,即受教育者平等享有教育机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九条规定:“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这就说明教育应该面向所有的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就近入学”虽减缓择校热现象,但是各个学校资源存在差异,若学生就近的学校较好,则对他以后有更好的升学机会,相反,则缺乏机会。教育机会均等也不是靠“就近入学”就能实现的,若没有这一政策,国家只要有充足的资金投入,保证学校之间各资源均等,采取积极教育发展的措施,学生平等享有权利也会实现。

2.2 “就近入学”与教育过程公平

教育过程公平,即受教育在接受教育过程中能够受到平等的对待以及享受到符合自己特点的教育。由于每个学生之间都存在差异性,有其自身兴趣特点和天赋,教育公平在教育过程中要求是学生接受符合其个性特点的教育,学生是教育的本位,是教育的中心。“就近入学”教育政策,实际上学生没有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何种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只是被动地接受。现在政策不允许办重点班,强化班,也全盘否定分班、分层教学的合理性,与“因材施教”教育原则相违背。

2.3 “就近入学”与教育结果公平

教育结果的公平,即在遵循个体差异性的前提下,通过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使所有的受教育者都能在学校教育的影响下充分发展其潜能,获得与其自身潜能相一致的发展机会。目前,我国教育资源配置各地差异较大,对学生享有的教育权利和机会产生影响。学校间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如城乡之间、公办民办之间、特殊群体学校等,这就使“就近入学”教育政策基本处于失效状态,演变成以钱、权、情来择校。最后变成强者越强,弱者越弱,享有较多优质资源的学校和学区获得的教育资源越来越多,相反则较少。

3 规范“就近入学”政策,促进基础教育公平

(1)加大政府投入,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投入不足是制约基础教育公平的根本因素,一方面国家政府部门加快教育经费均衡配置步伐;另一方面吸收私人资本来投资教育,通过社会渠道设立“教育基金”,这样可以保证学生教育起点相对平等。坚持公平与效率并重原则、供求均衡原则、扶弱促强原则,逐步缩小差距,实现教育资源总体上的优化配置。

(2)发展多元教育格局,弥补高考制度缺陷。由于高考制度的种种弊端,导致了高考中“三放弃”、“国外高校热,国内高校冷”等现象,这都说明我国当前教育结构不合理,应该发展多元、互通有无的教育格局。最重要的就是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尤其是农村职业教育,形成多层次的人才结构。

(3)建立教师流动制度,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教师也是学校教育资源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么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建立健全教师流动机制,对保持学校之间发展水平均衡,实现基础教育公平起到重要作用。优秀教师要由电脑随机配置,设置6年为一个周期,这样既有利于保持同一班级教育教学的连续性,又利于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考评;同时实行流动教师薪酬优惠政策,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4)完善弱势补偿机制,缩小校际差异。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当前存在三类“教育弱势群体”:一是中西部贫困地区的适龄儿童;二是身处城市或发达农村地区、来自弱势社会人群的适龄儿童;三是辍学儿童。农民工子女能否公平接受教育一直是热点问题。为解决此问题,可以借鉴国外“教育优先区”的成功经验,政府在经费、师资和设备等方面对农民工子弟学校予以特别支持;采取“一对一互帮互助”或者“网上结对”的形式,实力较强的学校定期对薄弱学校进行指导和交流,促进弱势学校的发展,缩小学校之间的差异。

参考文献

[1] 朱茹华.就近入学”与教育公平[J].基础教育研究,2005(5).

[2] 李阳明.论教育公平[J].安徽大学学报,2009(1).

[3] 陈书戈. 2012 年扬州市区初中招生6 月28 日启动[EB/OL]. http://.cn/system/2012/05/20/013377639.shtml.

[4] 闵维方.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发展报告2005-2006[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54.

[5] 刘欣.基础教育政策与公平问题研究[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上一篇: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大学英语读写课教学中的培养 下一篇:论文化软实力的价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