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医疗锐器收集盒安全性能的探讨

时间:2022-10-27 09:14:58

一次性医疗锐器收集盒安全性能的探讨

关键词 医疗锐器收集盒 安全性能

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我国大多数医院已开始使用一次性医疗锐器收集盒(以下简称锐器盒),但对锐器盒的安全性能[1]的关注较少,有研究报道合理使用锐器盒是减少和预防医务人员锐器伤的有效措施[2],本文详细介绍临床护理工作中锐器盒的安全性能,供同行参考。

1 功能性(又称实用性)

1.1 是指锐器盒在使用中及终末处理前始终处于耐用、可关闭、防渗漏、防刺穿的状态,且有合理的容量设计和安全的锐器处理入口。

1.2 锐器盒的生产应使用保护性阻隔材料,具有坚硬、防化学腐蚀、材料能降解、防液体渗漏、防穿透、不易摔破、耐磨损等特性,锐器盒的使用不受中等温度变化的影响。

1.3 锐器盒应有足够的容积容纳工作中用到的最大型号的锐器,使锐器盒满溢的可能性减到最小。

1.4 锐器盒的最终闭合机制一旦启动,不能用手工再开启,使锐器盒内物体的暴露以及对手的伤害降到最低。

2 易接性

易接性是指锐器盒对使用、储存、维修或丢弃锐器的工作人员应是易接触的,它应安装方便,必要时可携带到工作场所。

2.1 入口和处置口装置 锐器盒在使用、关闭和终末处理前的运输过程中,其开口都应是防物体外溢的(包括固体和液体),而且入口的设计应考虑在向其内投放锐器时尽量减少手被污染或被锐器刺伤的机率,可采用带有防护装置的入口设计以避免手或手指进入锐器盒内,但这种防护装置不应阻碍工作人员看到容器的入口,同时锐器盒的入口应是容易识别和易接触的,且方便单手操作。

2.2 把手 锐器盒的把手应有足够的强度,其位置应高于锐器盒盛满的水平,工作人员的手不会因接近锐器盒而被污染或刺伤。

2.3 放置场所和位置 锐器盒合理的安放位置应在使用者视平线容易到达的可视范围内,不论是固定在墙上或是其他地方,它的垂直高度应该能保证让工作人员看到其入口并且很容易地接触到。

2.3.1 锐器盒的放置场所和操作者使用锐器的地方之间不应有其他家具或物品阻隔,以保证锐器处理的安全性和及时性。

2.3.2 锐器盒放置于不安全的地方也会增加受伤的可能性,如病房门外或角落、房门背后、柜子下面或里面、洗涤槽下、人们容易躺或坐在其下的地方、电灯开关旁、可搬动设备、推动轮床、轮椅、旋转门等容易碰撞的地方。

2.3.3 锐器盒的放置需结合工作实际情况,符合特殊科室的具体要求或规章制度,例如,在病人或探视者密集的地方,锐器盒应该有可锁的固定装置。在急诊科,锐器盒的放置架需要有轮子支撑以方便使用;在小儿科,锐器盒被高高地固定在墙上以免孩子们接近(但是这样的高度却不符合易接性的安全性指标)。

2.4 安装高度 锐器盒的安装高度应满足使用者手臂可触及且低于视平线的空间范围,美国医学文献推荐:安装高度的范围可依照如下基本公式:高度=视平线-臂距×tg15°,最佳安装高度范围:站立操作时,锐器盒高度为52~56英寸,坐位操作时为38~42英寸。还有一些可协助调节锐器盒安装高度的设备,如:①坐位操作的地方,可以采用一种安装在固定支架上的伸缩扶手来调节锐器盒高度到可工作的水平;②通过调节座椅的高度可使工作人员清楚地看到锐器盒顶部的整个平面。

3 易见性

锐器盒应带有危险警示标签,警示标签和颜色标记被突出显示出来,以提高工作人员在接触锐器盒时的自我防护意识。要有足够的照明,保证工作人员能清楚看到锐器盒的安装位置、锐器盒入口以及当前盒内锐器容量状况。

4 可配性(又称方便性)

4.1 锐器盒应设计简单、符合环保要求、不产生噪音、易于贮存、组装和操作方便,其设计与用户、医疗装置和环境应是可配的。可配性锐器盒易于贮存、组装、设计灵活、对工作人员的训练要求也简单、便于单手操作,设计和生产时应该让锋利的平面或交叉感染的危险降低到最小。

4.2 特别的美化修饰设计、便于操作或增加安全性的附加设计,都应考虑以不阻碍接近锐器盒入口或关闭程序的方便性为前提。

4.3 锐器盒的支架系统应是安全、耐用、平稳、易于清洁和可上锁的,安装和拆卸锐器盒时要求简单、安全和准确。为了保证支架系统合适的安装和功能,支架系统应只能用于专门与它配备的锐器盒。

总之,临床护理工作者必须对锐器收集盒的安全特性有所了解,合理有效的使用锐器收集盒,才能更好地发挥锐器收集盒在预防锐器伤中的作用,从而减少和预防医务人员因锐器伤引起的血液传播性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NIOSH.Selecting, Evaluating, and Using Sharps Disposal Containers. Sharps Disposal Containers-partⅡ- Sharps Disposal Containers ,1998.

[2] 李红梅,李文涛,肖顺贞.减少护理工作中的意外针刺伤.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18(1):7-8

上一篇:手术室医护人员职业伤害的原因与防护对策 下一篇:解读乙肝患者求医的几个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