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激趣六法

时间:2022-10-27 09:00:45

兴趣是一切活动的动力源泉,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保证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每个教师都应努力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经过多年的实践,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应从以下六方面着手:

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新旧结合,难易适当

有的学生听课注意力不集中,常常“开小差”,其实是教师的讲课内容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兴趣,常常是由那些和已知事物相联系的新东西引起的,所以讲课时,应注意把教材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从旧知着手引入新知,引起学生的回忆和再认识,消除学生对新知识的完全陌生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讲课内容还要做到难易适当,有一定难度但通过努力能够弄懂。这样,学生能解其中味,增加乐趣。若内容太浅,学生不以为然,应付了事;难度太大,虽然努力,收获甚微,影响情绪。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对重点、难点有正确地把握,采用适当的方法,使学生觉得“有骨头可啃,又能啃得动”,以稳定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对教学内容发生了兴趣,才愿意自觉地去认识它、掌握它,即使碰到困难也不回头。

二、注意讲课艺术

常有这样的情况,优秀的物理教师能使全班多数同学喜欢物理,究其奥秘,讲课艺术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宣传广告重色彩的鲜明,相声演员讲究语言的幽默,都是为了使人们的感觉处于兴奋状态,以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和兴趣。而教师上课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就必须在“讲”上下工夫,提高讲课艺术,精心设计导语、问题、环节、拓展方式,制作精美的课件、借助生动的教具等。

三、思维逻辑要清晰

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是受教师引导的,引人入胜的思维逻辑可使学生的思维开放,充满乐趣;如果教师的思维逻辑混乱,学生得不到要领,越听越糊涂,自然谈不上兴趣。所以,讲课艺术首先表现在教师讲课过程中思维的逻辑性较强,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系统地掌握和理解所学知识。

四、情绪要饱满,表达方式要多样化

若较长时间只用一种表达方式,学生的听觉器官就容易产生疲劳,影响注意力的集中;反之,教师讲课时的表达方式多样化,则使学生觉得新鲜而处于兴奋状态,其感觉和思维便会更加敏锐,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所以,课堂上我们不仅要注意语调、节奏,还要注意态势语言。当然,表达方式的多样化,应恰当、适度,因人而异,扬长避短。教师走上讲台就如同演员走上舞台,言谈举止及精神状态对学生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要热爱教学工作,首先就要对自己、对授课内容充满兴趣,讲述时精神饱满,富有感染力,以自己的激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五、布置作业要注意难度适当

作业过多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会使学生束手无策,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出现抄袭现象。一般来说,作业量和难度要适当,既注重基础训练,又有针对性,还可出一些选做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相互讨论,不断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此外,教师布置作业还可以考虑学生的情况实行分层作业。

六、恰当掌握课堂提问

学生回答教师的课堂提问,就像当众汇报学习情况一样,若多次失败,精神就会产生无形的压力,甚至对学习产生厌恶感。因此,教师在提问时,必须消除学生的顾虑,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不宜故意问一些学生答不出的问题,特别是对“差生”,提问要谨慎,要以友善的态度启发他们回答问题,对他们的正确回答要及时给以肯定、表扬;对不完整的回答或错误的回答,除了必要的纠正外,要鼓励他们回答问题的勇气,给他们提出希望。恰当的课堂提问有助于在课堂上造成一种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只要怀着成功的希望迎接教师的提问,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总之,只有教师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学起来才会事半功倍,才能轻松、轻负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 河南省济源市下冶一中)

上一篇:如何把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下一篇:如何激发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写话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