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教学改革探讨

时间:2022-10-27 07:35:00

高中体育教学改革探讨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12-000-01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有关学生在体质方面加强锻炼的呼声也一日高过一日,但是由于应试教育中“唯升学论”的影响,导致一些学生和老师对于体育课堂,没有正确的认识。所以,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进行合理的改革措施,是体育课程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分析高中阶段的体育教学现状,对高中体育课堂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看法进行阐述,希望能对我们的体育老师,在以后的课程改革中,起到一些积极的帮助。

关键词 高中体育 改革措施 策略探讨

由于高中生面临着高考的巨大压力,所以,在身体素质方面的锻炼,更应该得到重视。因为教育的本身目的,就是希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课程改革是社会发展中的必然,随着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教育手段也要积极适应社会环境,在高中体育的改革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合理的引导,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新型课堂的建设中来,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全面型人才。

一、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

在高中体育的改革中,必须要重视理念的推陈出新,不能再盲目的死守传统教育中的 “老规矩”、“老理念”了,必须要树立“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这样,才能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对他们身体上的锻炼和意志上的增强。当然,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也应让学生参与其中,毕竟改革的重点,还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老师不妨在体育课上,征询学生的意见,让他们对自己的体育教学提出建议,然后老师根据内容做出适当的整改,这样,一方面加深学生的课堂意识,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另一方面,老师能及时得到反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使师生关系实际上成为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有绝对的权威,这样会导致学生在课上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所以,在新课程的实施中,老师要用“目标引领内容”的方法,为学生树立明确的教育思想,帮助学生进行协调的发展。教师由原先的传授者转化为“内容的促进者”,这样,才能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培养学生形成的良好的体育兴趣,以此增进自身的体育能力建设。

二、加大对体育内容的建设

素质教育下的高中体育,老师要重视内容的训练,不能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走走形式。要想达到对学生的体能进行锻炼的目的,除了以往教学中的基础训练的加强,像是“热身体操”、“跑步热身”之类的,还要对一些使用既能进行讲授,例如像“军旅拳”、“健美操”这些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的科目,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大力提倡。同时,根据教学多样化的手段,老师也要对学生进行一些体育知识上的传播,帮助他们在体育活动中选择更加合理与科学的方法,同时也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传统的体育教学,以体操、篮球、田径等项目为主,这些科目,有的学生已经从小学就开始,一直经历到高中,不免有些厌烦的情绪,所以,老师在进行体育改革教学的过程中,不妨根据实际情况,增设一些较为新鲜有趣的内容,比如跆拳道、网球或者健美操之类的。多样的体育活动能够促进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老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增设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让学生自己来充当“教练”,这样,既能活跃教学的气氛,还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鼓励学生更加深入的参与到体育课堂中来。

三、帮助学生积极向上的发展

素质教育的核心,应该是以学生发展为主要目的。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他们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这一点,在体育课堂上,可以理解为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上来。因为学生的运动兴趣,并不是天生的,而是根据后天不断的锻炼而进行磨合出来的。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体育课程教学应担负起学生健康的重任,同时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的结合。在评价这一环节中,既要有学生练习强度、练习密度、掌握技能程度的评价,也要注重对学生的态度,心理和行为的尊重,使教学走上科学化轨道,促进学生真正健康发展。

例如,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因地制宜,因材而宜,更好地体现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统一。老师在进行课程的设计上,要充分考量各个方面的因素。对教学的场地、器材、教材有充分的掌握,这样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参加体育课程。同时,老师还要把学习的目标及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实现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统一。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对高中体育教学进行改革的内容中,老师要与时俱进,撇弃那些顽固的“旧思想”,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完善成熟的教学思想,这样,才能通过教学内容的多样化、科学化,来培养学生的体能,让他们在以后的社会竞争中,都能有较高的抗挫折能力,适应社会的不断变化。

参考文献:

[1] 李世宏.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面临的问题与实施策略[J].体育学刊.2016.01:121-126.

[2] 庄弼.普通高校与高中体育课程的比较及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设想[J].体育学刊.2007.03:5-8.

[3] 陆伟.高中体育新课程改革教学内容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D].浙江师范大学.2010.

上一篇:刍议如何提升休闲体育运动的公众参与性 下一篇:浅谈我国排球联赛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