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时间:2022-10-27 07:15:11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摘 要: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世界经济高速发展,但同时也导致资源损耗和环境污染等严重的生态问题,如全球气候变暖、生物种类多样性减少等等。因此以关税为代表的传统的贸易壁垒已日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以绿色贸易壁垒为代表的新型的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以其隐蔽的保护方式对我国出口贸易造成巨大影响。本文将浅析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 影响 应对措施

一、绿色贸易壁垒的含义及形成原因

所谓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进口国以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由而制定的一系列限制进口的措施。我国的国际贸易问题专家对此的定义是:绿色壁垒是指那些为了保护环境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措施。主要包括国际和区域性的环保公约、国别环保法规和标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标志等自愿性措施、生产和加工方法及环境成本内在化要求等分系统。

绿色贸易壁垒的形成有如下两方面的原因:其一,经济的高速发展推动了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污染、绿色健康的产品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青睐。消费者绿色消费观的形成直接影响他们的需求发生变化,这位发达国家形成绿色贸易壁垒提供了有利条件。其二,绿色贸易壁垒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发展。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他们在国际贸易中占的比重不断增大,威胁到发达国家的贸易收益。发达国家利用自己的技术及在国际地位中的优势,打着绿色健康的口号,对发展中国家进行贸易阻拦。

二、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准确地说,贸易壁垒在一定程度上是一把双刃剑。消极影响如下:

第一,影响我国出口贸易的扩大据统计,90年代以来,我国主要的出口市场是香港、日本、美国、欧盟、东盟、韩国等,对他们的出口份额占我国外贸出口总额的80%。而这些国家和地区多数都是世界贸易组织与环境委员会的成员,他们凭借自身在环保方面的优势,对我国的出口产品实施过于苛刻的环境标准,这将使得我国产品出口市场范围呈缩小态势。山东省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第一大省,但自从入关以来,农产品出口量不断减少。继日本查出我国农产品有农药残留后,欧盟对我国农产品也一度封关,仅此一项就使山东的9万农户和企业遭受损失。又如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洲国家严禁进口含氟利昂冰箱,一度使我国冰箱出口量下降了59%。

第二,增加我国产品的出口成本,影响出口企业的经济效益。由于绿色贸易壁垒经常以环境标准的形式出现,为达标我国需要不断改进技术,提高检验标准,从生产到销售乃至报废都需要严格把关,出口产品各种中间费用及附加费使得企业的出口成本不断上升,这将会影响到生产出口产品的企业利益。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信誉也会随之降低。同时,绿色贸易壁垒往往会产生连锁反应。由于社会分工的发展,一个产品的生产在横向和纵向方面会与其他企业以及自身生产线有很大关系,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会导致整个供应和生产链出现断裂,可见绿色贸易壁垒影响的不仅仅是一个出口企业。

第三,造成我国社会的不稳定。由于我国在经济和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且发达国家对我国过分的环境标准要求,造成我国出口量锐减,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收益及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对出口相关企业及工作人员的收入带来很大打击。这势必会影响国家的安定。

第四,对双边或多边贸易关系的影响。近些年来,以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凭借技术优势,经常采取单方面的贸易限制措施,限制外国商品的进入。他们以自由区域贸易的形式,对区域外的国家采取较高的环境标准,将其产品限制在区域之外。随着全球经济区域化的发展,我国与其他发达国家产生了许多双边及多边贸易的摩擦。

绿色贸易壁垒同时也有积极影响:

第一,有利于促进我国企业提高生产技术,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如果按照国际标准化的环境标准进行生产销售,就需要我国企业努力改进生产技术,改变以往粗放的生产方式,加强了企业的竞争,最终优胜劣汰,促进产业结构整体升级。

第二,有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环境安全是人类最基本的安全,生产销售无公害、健康的产品,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才能使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稳定,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应对措施

第一,建立绿色预警机制,破除壁垒面对国外的进入壁垒,我国应建立绿色预警机制,即应对外国技术性壁垒的机制。加强对国外产品标准的研究,搜集有关绿色壁垒的信息,并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制定可行的防御措施,及早破除壁垒。

第二,建立更加完善的环境标志制度。环境标志是表明产品从生产到销售使用以及回收处理的整个过程中的符号特定环保要求的标志。我国应该尽快制定环境标志管理条例和具体的实施办法,使环境保护的标志管理规范化,以便把我国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第三,加强认证机构的建设。当今世界有两大绿色认证体制,分别是1995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开始实施的《国家环境检查标准制度》,要求企业产品达到TSO9000系列质量标准及欧盟制定的ISO14000的环境管理体系。而我国的环境质量标准与国际化标准还存在一定差距。我国要按照国际标准的要求,加强认证机构建设,加强与更对权威认证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实现与国际接轨,为我国出口产品进入世界市场创造有利的条件。

第四,积极应对,加强国际合作。从我国遭受的绿色贸易壁垒的案例不难看出,很多时候是由于我国出口的想过工作人员对国际标准或机制不了解而使某些国家有机可趁。所以,在面对无理的绿色壁垒,我们要据理力争,充分运用国际规则。同时,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要搞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在国际事务中代表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也要加强南北合作,树立全球经济的思想,建立环境与贸易协调的良性机制,努力改变不平等的国际贸易关系。

第五,鼓励绿色生产,优化产品出口机构。我国应该加强科技投入,鼓励创新,支持绿色生产,对实施绿色经营的企业给予政策及资金优惠,提高产品的品质,以赢得国际上的认可。具体来说,在生产环节,避免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在产品的包装上,要按照国际环境标准,使用可分解材质作为产品的外包装。外贸出口方式要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实现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四、总结

综上所述,我认为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绿色贸易壁垒,而不是一味地抵制绿色贸易壁垒。在看到它对我国造成的消极影响的同时也要看到它带来的积极作用。绿色贸易壁垒的兴起是人类共同的意愿,追求环境友好,生态平衡,资源节约是我们的地球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所以,不能不加以区分的抵制绿色贸易壁垒。同时,我们知道,绿色贸易壁垒实质是不平等的国际关系决定的。发达国家利用其在国际舞台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以保护人类健康为借口,对发展中国家实施严格的环保标准,给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带来很大的损失,从而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平衡,最终是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的。

我国做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其他发展中国家积极维护自身的利益,在国家贸易中要学会善于利用正当的绿色贸易壁垒并熟练掌握破除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总知道思想,走集约型、绿色生产的经营之路。同时,要建立于国际接轨的认证机构,从自身做起,在对外贸易中占据注定地位,尽可能实现经济繁荣和生态良好的双赢局面。

作者简介:周国楠,出生日期:1993.5,籍贯:四川成都,单位: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研究方向: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影响及应对措施。

上一篇:解读大学生就业焦虑现象 下一篇:浅论考古学科若干学术概念的标准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