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书

时间:2022-10-27 07:12:04

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书

(沙河市柴关学区 河北 沙河 054100)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在此我想套用这句话来概括我十几年的教学心得和此次与会、听课的感受,既语文教育就是要教学生“多读书、会读书、乐读书”。

1. 发挥评价激励,努力培养学生自觉的阅读习惯 及时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评价。评价力争做到师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不一定要求阅读数量的统一,在时间上留余地,通过日常评价和“优秀读书少年”、“读书模范”、“爱读书的好孩子”的评选,在激发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让健康有益的书籍,走进学生的生活。

在学生自评中,我们引导学生合理地进行自我评价,同时结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阶段性调查分析,不断修订研究活动的方向和方法。在评价阅读能力、阅读量的同时,要特别留意学生阅读的情感、态度、兴趣和方法,关注学生的阅读过程。学生家长对学生的评价侧重在学生家庭阅读时间的分配、图书的选择以及兴趣习惯等等。另外,教师进行评价时,要定期进行总结、反思、交流,进行“读书活动优秀班集体”的评比及读书指导优秀案例的评选,以利于互相交流,共同提高。努力促进形成“好读书、读书好、读好书”的新风尚。在发挥评价作用的同时,课题《自觉读书》板报,作为交流和展示成果的平台。在班级中进行好书推荐和新书介绍,优秀读后感、读书笔记展示,优秀文章、段落推荐,及时表扬等等。学生都有表达和被别人肯定的欲望,《自觉读书》校刊同时作为一种隐性的评价资源和交流的平台,对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 读书要“厚积” 语文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决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也学不好语文。

为落实这一指导思想,应从阅读的数量着手,既多读书。正如钱梦龙先生说的“阅读能改变人生”,是的,阅读从小的方面说可以获取知识、提高素养,从大的方面说可以改变人生、增强对国家民族的热爱。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读书,首先要利用好课本和课本的配套阅读教材读本,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要利用课本进行拓展阅读,其次是扩大阅读面,“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并规定课外阅读,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与5万字,以后逐渐增加,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阅读量要有显著的增加,并扩大阅读范围,另外要从生活实际着手。“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春夏秋冬,花鸟虫冬草,江河湖海,行人车辆,都是一本书,引导学生读“天下无字之书”,让学生用稚嫩的双手触摸这世界,用清嫩的慧眼观察着世界,在社会生活这所学校里读书。

3. 读书要讲技法 广泛的阅读过程中还要重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既会读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内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感,传授学法,培养学生掌握、运用阅读方法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作课的三位教师在讲课中就非常注意这一点,本要根据教学实践介绍以下几种读书方法:

(1)移位拓展。课外同步阅读既是教学的一种补充,也是向纵深阅读练习的一个过程。教师在选择课外读物给学生阅读时,应该根据所教文章的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在移位中获得知识拓展。

(2)勾画摘录。中国有句古话: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勾画,画出本课生字词,并注上音;画出重点词语和句子以及自己喜爱的词句;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注上符号。当然,阅读时也要对必要的词句等作适当的摘录,如丽词佳句、难词难句、文章主旨等,逐步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学生写作文往往感到语言贫乏没有素材。正所谓是:“养兵千日,必有一用”。长此以往坚持勾画摘录,写作能力一定会大有提高。

(3)勤写笔记。孩子们阅读文章,最大的毛病就是:常常只注意作品的故事情节,对作品的思想和语言只满足于一知半解。克服这个毛病的最好办法,就是读书要做笔记。做读书笔记是加深对所读文章内容的理解、记忆,锻炼同学们思维和写作能力,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的重要手段。而写读书笔记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可在上课时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他们必会掌握得很好。日积月累,必有收获。

(4)质疑探究。在强化个性体验、感受性阅读的基础上,《语文标准》把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目标,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要求“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还要求“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教师可以适时创设一种专题阅读的情境,强化学生自我意识。阅读活动要创设一种类似专题科学探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主动阅读、探索、发现、体验,对大量的语言信息的搜集、分析、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创造力。

4. 培养学生读书的浓厚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并且因为有兴趣,就会减轻疲劳感,就不会感到负担过重,这是一种积极的减负措施。因此《语文标准》提出要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这又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探索的一个问题。要想让学生有兴趣,首先要注意内容的选择,一方面要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感兴趣,这样便于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帮助读懂,能读懂就有收获,就有成功的快乐。另一方面注重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经常念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给学生听,并要求他们听后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写一篇听后感。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鼓励学生积极阅读,通过摘抄优美语句或语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文后的习题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使学生逐渐热爱阅读。其次形式要多样化,比如开展读书会、故事会、朗诵赛、知识赛等,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鼓励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此外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地看待每一个学生,充分肯定每一个学生的进步。

上一篇:浅谈技校教学中的电气技术与建筑 下一篇: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