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部委员会奔小康调研报告

时间:2022-10-27 06:56:18

村支部委员会奔小康调研报告

我们村总面积11平方公里,有14个村民组、474户2248人。村党支部下设6个党小组,有党员30名。长期以来,由于我村地处边远山区,交通不便,发展非常缓慢,是全县有名的贫困村。20*年以来,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为契机,以加强支部建设为突破口,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主要内容,团结党员开拓创新办实事,带领群众艰苦创业挖穷根,使全村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20*年人均粮食410公斤,人均纯收入1112元,分别比*年增长了46%和49%,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达到了2万元,初步甩掉了“贫困村”的旧帽子。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努力建设一个好班子和一支好队伍,为群众脱贫致富撑起“主心骨”

我们村山高坡陡,土地贫瘠,水源奇缺,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多年来,班子算的是“温饱帐”,群众叹的是“行路难”,穷不思变,怨天尤人,苦熬苦等像一种隋性气体,软化了班子的战斗力,涣散了群众的进取心。20*年,农村“学教”活动开始后,在上级党组织的帮助下,我们村支部一班人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转变思想观念、强化制度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入手,以创建一个好的支部班子,谋划一条经济发展的好路子为工作重心,重新树立起了治穷致富的决心,并把这种决心转化为群众的发展要求,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

一是更新思想,转变观念。在“三个代表”学教活动中,我们村支两委把更新思想,转变观念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保证,在学教活动的各个阶段,有针对性地进村入户,召开田坝会、恳谈会、交心会,组织全体村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共同开展“面对贫困怎么办,面对贫困怎么干”的大讨论。通过学习讨论,村党支部一班人首先克服了畏难情绪,消除了守旧思想,最后形成了一个共识:不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那就是支部的失职;不能改变全村的落后面貌,那就是班子的耻辱。一位村干部深有感慨地说:不抓经济的发展,就没有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不抓群众的富裕,就没有代表群众的利益;不学“三个代表”,就会忘记党性和责任。通过“学教”活动,我明白了作为一个党员该干什么,作为一个党员干部该怎样干。

二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村干行为。为了决策科学、管理民主,消除工作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我们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和约束支部工作。为确保班子的民主决策,建立了《村党支部议事规则》;针对以前群众找干部难的现象,制定了《村干部值班制度》;为了确保财务支出的合理,救济粮款分配的公正,我们制定了《村务公开制度》,对群众的疑问给予解释答复。去年在公布修路集资款时,有群众反映开支失实,我们专门进行了核对查实,及时清退了一笔300多元的不合理开支。

三是抓好党员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双带”作用。为了巩固和扩大学教活动成果,持久地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和村支部的战斗力,我们积极探索新时期党员教育管理的新路子、新方法,在每个党员家中都挂上“党员家庭”的牌子,让党员接受群众的监督,使之既有荣誉感又有约束力。我们还通过党员帮扶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双带”作用,要求每位党员在生产和生活上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从技术、资金、信息等方面实行帮扶,以带动所在村民组的经济发展,帮助群众共同致富。现在全村有17名党员联系了28户贫困户。这之中,班子成员又分别承担了特困户的帮扶工作。作为支部书记,我首先就联系了4户特困户,并针对不同情况制定了具体的帮扶措施。村民黄兴华想买拖拉机搞运输,差资金时找到了我,我立即取出了自家存款,又找亲朋好友多方筹措,终于使黄兴华成了全村有名的运输专业户。青年农民杨登伟曾是远近闻名的懒人,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支部委员李俊福一次次上门找他谈心,又和他一起搞天麻种植,并为他垫付种子肥料款,两年时间帮他走上了富裕路。据初步统计,两年来,全村党员共为群众提供帮扶资金1.7万元,提供致富信息300多条。

二、结合村情理思路,苦干实干谋发展

观念的转变带来了思路的开阔。村支部充分认识到,水缺乏、路难行、土贫瘠是制约全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为此,我们把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群众收入,壮大集体经济作为改变八合贫困落后面貌的工作突破口。20*年以来,我们筹资40多万元,组织村民投工投劳3.7万多人次,修建了大小的蓄水池56个,维修恢复了全村的提灌站,解决了用水难的问题;与此同时,我们在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的基础上,筹集资金80多万元,投工投劳1.7万人次,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就修通了一条10公里长的公路,筑起了一条边远山村走向市场的宽畅通道,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商品转化率。在通车仪式上,群众舞狮子扭秧歌,高兴地唱到:好支部,新思路,苦干修通致富路。“三个代表”见实效,富裕了群众,教育了干部。我们还组织群众修通串户水泥路22公里,改厕288户;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如今电表装到一家一户,电压稳、电量足,大大降低了农民的用电成本,家用电器迅速走进农家,今年上半年仅彩电就新增50多台。我们还积极争取坡改梯项目,变石旮旯为金土地,共实施坡改梯1500余亩,使原来的荒山变成梯田梯土,粮食产量大增,原来全村的20多户缺粮户通过坡改梯扩大种植面积后如今也变成了余粮户。

我们村海拔低,气候温和,荒山荒坡多,适宜发展种养业。村党支部针对学教中群众所提的意见和要求,从引导农民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入手,积极开展农技培训,并为群众提供资金、信息上的帮助。成立了农民技术培训学校,多次请农技人员重点讲解种养技术。并分类指导,合理规划,在土质较好的地方建立了早熟、反季节果蔬基地、中药材基地,全村共种植反季节蔬菜520亩,栽种经果林310亩,中药材300亩。引进三元杂交猪45头,饲养山羊1500头。初步改变了以前结构单一、经营粗放的生产格局。为解决群众生产中资金短缺的问题,我们还主动到县信用联社争取小额贷款,仅20*年,全村贷款资金就达34万元,并认真做好群众工作,确保按时还贷,被县里评为“信用示范单位”。村集体也开办预制构件厂、小酒厂,栽起经果林,集体经济也有了2万多元的收入。

三、努力办好教育,营造文明新风尚

以前我们的村小学只有几间属于危房的“干打垒”教室,学校没有食堂,教师没有宿舍,工作不安心,教学质量低。家长们说,与其让孩子到学校去混日子,不如让孩子在家中干农活,不愿送孩子去读书,造成了全村缀学率居高不下。经济要发展,教育是关键。我们发誓砸锅卖铁都要办好教育。经过努力,筹集30多万元改造村小学,建起了1300多平方米的砖混结构教学楼,修建了400米长的围墙,平整了操场,硬化了进校道路,修造了教师宿舍,办起了教师食堂;添置了50多套课桌椅,购置了价值3万多元的教学仪器,开设了电教课程。破破烂烂的八合小学变成了环境优美的花园式学校。教师安心了,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了,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以上。

我们坚持以健康有益的活动为载体,不断提高群众的素质,先后开展“十星级文明户”的评比、文明卫生村寨的创建等活动,破除封建迷信的陋习,树立纯朴祥和的民风,到目前已有4个村民组被评定为市级卫生村寨。全村三年来未发生一起刑事案件,社会治安状况良好。绝大部分村民抛弃了多子多福、重男轻女的落后观念,自觉遵守计生政策。村民黄德华虽然符合生育二孩的政策,但他认为抚养孩子关键是要高质量,自己的条件不具备,主动放弃二孩生育计划。

省委书记钱运录非常关心我们村的发展,曾两次进村搞调研,给了我们巨大的鼓舞。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经过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我们村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先后被县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文明村”等荣誉称号。但我们深知,我们所取得的成绩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今后我们决心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实践“三个代表”,不断巩固和扩大学教活动成果,继续实施,不断完善全村经济发展规划,着重抓好桥头新村、沅石码头建设;依托乌江水域,发展水产养殖;积极申请退耕还林(草)项目;大力发展种养业等,力争到2006年人均纯收入达*元以上,集体经济超过10万元,引导群众不断向小康目标迈进。

上一篇:嵌入式操作系统管理论文 下一篇:机关单位考评员考务员培训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