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画素描的思考

时间:2022-10-27 06:40:18

关于国画素描的思考

摘 要: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也是一种独立的绘画形式。对于中国画方向的素描来说,有其自身独特的民族文化体系和美学修养,因此,国画素描在解决基本造型问题的同时,需结合中国传统绘画语言,按照自身的特点,解决中国画造型的基本问题。

关键词:素描;中国画;造型

中图分类号:J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8-0031-01

美术院校的学生,无论什么专业,首先都会面临同样的课程——素描。作为美术专业的基础课程,它占有重要的份额,国画专业也不例外。然而,在中国美术界,国画与素描的关系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学习中国画需不需要从素描入手,由素描方式而来的写实是否削弱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形式意味……

现代素描教学样式来自西方,在上个世纪初期由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等艺术家和教育家引入中国艺术教育体系,到50、60年代借鉴苏联教学模式至今,基本上没有多大的改变。采用了数十年的教学模式,培养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艺术家,当然有它的合理性。当代的一些名家作品(特别是人物画方面),写实造型(立体)运用到中国画中,相对于传统笔墨造型(平面)的形象,对于形体本身的真实性来看西画的引入有它的积极作用。素描与国画的关系应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对比近现代美术作品与中国古代绘画,西方绘画的引入使中国绘画在造型语言和构图形式等方面发生了变化,丰富了民族绘画艺术语言。站在国画专业的角度,如何结合中国画的自身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国画素描”才是当下应着手解决的问题。

一、中国画的艺术特点

中国传统绘画历史悠久,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具特色,有着灿烂辉煌的成就,成为东方绘画的主流。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国的传统绘画植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中,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

中国画的特点,就物质形态和意识形态两方面来看,首先表现在工具材料上,采用中国特制的笔、墨、纸、砚,由于毛笔的形体特征和性能,决定了中国绘画艺术的线性特征。纵观中国美术发展史,历代艺术作品就是最好的例证,中国画的线,可以追溯到仰韶时代的彩陶绘画,晚周帛画,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仰韶文化的彩陶纹样,是迄今发现的早期用线作品,稚朴、生动、简练的线条,描绘了人面、鱼纹、鹿纹以及涡状纹、弦纹等形象,体现了原始艺术朴素、稚拙的美。战国的帛画采用秀劲古逸的“高古游丝描”,单线勾描,线条有粗细、刚柔的变化。北朝曹仲达和盛唐吴道子的用线,被宋代评论家用“吴带当风,曹衣出水”二语概括。曹仲达所画“梵像”被称为“曹家样”。“画圣”吴道子独创的图象样式,被称为“吴家样”,他画中的人物,有着“天衣飞扬,满壁风动”,“下笔有神” 的效果,具有高度的“运动感”和“节奏感”,充分发挥了线描艺术的效果。元代永乐宫壁画继承了唐、宋以来的绘画技法程式,并融汇了元代的壁画艺术特点,使永乐宫壁画成为我国绘画史上的杰作。对于物象的描绘方法,在不同时期、不同流派形成了表现方法的不同,中国历代画家各具风采,因而其线条的用笔力度、笔迹形态也各具特点。明清以来,有人总结出不同勾线方法,大致归纳为十八种,称为“十八描”,即是各种线的生动画法。同时,中国画的线条不单是用来表现物像的轮廓(外轮廓、内轮廓),它兼具块、面的效果,它是中国画造型达意的基础,它的组合关系构成了中国画的形式美与艺术风格。中国画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以“写意”为特点的中国艺术观。所谓写意性,简而言之写出心中意气,并非简单的再现对象,而是一种借物言志的艺术观。儒家文化经典《尚书》记载:“诗言志,歌永言”,阐释出中国文艺的核心——中国艺术的主观性。在这种通过传播介质表达主观情感的思想影响下了,形成了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等创作思想。“造化”是指作为绘画创作的原型,它包括了天地万物的客观物像。所谓“师造化”是说画家的艺术创作以客观自然为师。“心源”指以心为源,创作者本身作为主体的情感、观念与美学修养,是画家将“外师造化”所积累的创作素材,通过主观取舍、提炼而在心中形成的意象。在技法上体现为以形写神、借物言志。

二、素描训练解决的问题

“素描”一词的概念有多种描述。《辞海》对素描的定义,绘画的一种,主要以单一的线条和块面来塑造物体形象;《布列塔里卡百科全书》的定义,素描是单一的徒手画。在这里不一一赘述,总的来说,素描在绘画上的含义,通常包含着狭义和广义的两种概念。从狭义讲,它仅仅指那种从欧洲古典绘画而来的“明暗素描”,也就是目前我国艺术院校中作为主要教学手段的全因素素描。就广义而言,素描应该是指以单一色彩对对象所作的朴素的描绘,力求按照一定的目的,较概括、准确而生动地表现对象。一切这样的绘画手段及以此作为目的的绘画作品及草图,都应属于广义的素描这一概念的范畴。由此可知,传统的白描画,不着色的山水画都可纳入素描的范畴。清楚了素描的范畴这一问题,国画素描所采用的形式问题也就不单纯的局限于全因素素描这一狭窄的空间了。

素描的本质就其行为的目的性和结果可以这样理解:素描是眼与手的协调训练(眼看、心记、手随),它本身也是一种独立视觉语言,表现生理的眼睛所见所感的事物的形象与印象,也表现心里的“视觉”所视所思的意象与想像。通过这种眼与手的协调训练,解决造型的问题,它是任何造型艺术都不能回避的问题。同时,素描作为一种独立的视觉形式,并非纯粹的描摹对象,它也能融入画者的主观感受,素描只是抛开了色彩因素的一种绘画方式,它本身并不能算作从事中国画创作的障碍。素描的本质是解决造型问题,关键是造什么样的“型”,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并形成民族艺术的不同面貌,中国绘画是意向的、主观的“因心造景”的思维方式,这种造型观就不可能以科学的思维方式去再现“实景”,而是忽略了光影等关系的虚拟的、平面的效果。素描仅仅是造型训练的一种手段,不是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符合中国绘画造型方式的国画素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三、国画素描的侧重点

与西方绘画相比较,中国绘画不仅仅是在工具材料上不同,更为主要的是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形成的艺术观念上的差异,从而形成了思维方式和表现语言上的差异。中国绘画艺术不是单纯的再现客观对象,而重在传神达意;西方绘画艺术重科学,重写实。因此,由于目的性的不同,国画素描需结合中国画的艺术特点,做出试探性的尝试。

以写意为目的的线性艺术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造型特点,线条是抒感和表现语言的载体,线条的表现能力也就成为从事中国画创作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因此,国画素描需结合中国艺术的造型特点,在解决造型这一基本问题的同时借鉴中国传统绘画的线条表现方法,体会线条的形态特征、用笔技巧和抑扬顿挫的节奏。其实,中国绘画的白描,实际上就是一种素描,它忽略了光影关系,从自身的审美需求出发,重在形体本身结构和精神实质的研究。

速写是收集素材的方式,也是造型最方便、快捷的手段,对于造型能力的提高和绘画语言的探索,速写训练有着重要的作用。人物速写在写实阶段之后,加强形式意向训练,探讨运用素描的基本形式因素(点、线、面)抽象的表现视觉形象,提高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另外,风景速写可以借鉴山水画的构图形式和山、石、树、木的各种皴法,体会中国山水画的章法构成和用笔技法。

总的来说,西方素描教学模式的引入,对中国画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站在中国画专业的角度,对西方写实素描进行适当改变,融入中国的传统绘画语言,不但解决了中国画的造型问题,而且国画素描作为一种独特绘画形式也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美学观念。

参考文献:

[1]韩玮.中国画[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李蓓蕾.对当今素描的诘难[J].美苑,1998.6.

[3]刘虹.素描[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4]黄宗贤.中国美术史纲要[M].2003年.

[5]周晓蕙.设计素描[M].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

[6]林木.中国画教学与创作中的素描[J].荣宝斋,2010.1.

上一篇:油画创作中创新方式的探索与表现 下一篇:浅谈中国工笔画走向现代的思考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