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时间:2022-10-27 04:22:40

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3-0363-01

【摘 要】:腰椎间盘突出症在当今临床上比较多发,据报道该病症占骨科门诊的15%左右,引起的腰腿痛占总病症的25%-40%,引起多发性和难康复性而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困扰。经过临床观察发现,近年来此种病症更加多发,为探索其有效治疗方法,本文通过60例病例选择,根据相关推拿技术,观察记录他们的治疗效果,根据治疗前后的变化来比较得出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推拿;腰椎间盘突出;经络

中医学典籍中并无腰椎间盘突出症之名,根据该病的临床表现,可归于“腰痛”、“腰腿痛”、“痹症”等范畴。腰间盘相当于一个微动关节,是由透明软骨板、纤维环和髓核组成,分布在腰椎骨间。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或外伤所致纤维环破裂,髓核从破裂处脱出,压迫腰椎神经,而出现腰腿放射性疼痛,所以医学界认为腰间盘突出属“腰腿痛,痹症”范畴。根据近年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和前人治疗效果观察可见采用推拿治疗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作者针对推拿治疗的病人进行了详细的临床观察与记录,以求为腰椎间盘突症的推拿治疗提供更详细的参考意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临床观察共选取本源门诊病人60例,其中36例男性,24例女性。30~40岁28例,41~50岁23例,50岁以上9例。病程显示1个月~1年31例,1年~4年21例,4年以上8例。其中经检查得出L3~4突出病患为3例,L4~5突出病患为42例,L5~S1突出病患为11例。所有突出患者中33例为左侧突出, 20例为右侧突出,后突者为7例。

1.2 方法

针对以上60例腰推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采用推拿技术进行常规治疗处理,常规治疗效果观察。在进行推拿治疗时,让病人选择侧卧,健康的体侧在上,病患侧在下。另外患侧的下肢要曲膝90°,健康体侧保持伸直状态,并且上肢举过头顶。同时手术医师要将患者肩部固定,用肘部按压患者的臀部,拉住患者身体旋转,使其上身悬空与床体。压患者臀部的肘部要逐渐加大力度,致使患者的骨盆可以紧贴与创面而躯干旋转加快。如此反复3-7次,即推拿手术中可以听到扳动患者身体时发出的 “咯哒”声。每隔一天对患者实施同等方法治疗一次,以10为一个治疗疗程。每一次推拿完后叮嘱患者要躺卧硬质床体休息,不易进行太多的直立活动。

1.3 病例排除标准

在椎间盘突出症时兼具其他习惯的较严重病变,如骨折、骨髓炎等要排除在外,此外,与医生不合作或是时间不允许,需要进行其他方面治疗的患者需排除,

1.4 指标观察评定

临床效果以在治疗期间所观察记录接受治疗患者的病情变化为准,如腰腿疼痛和压痛程度,伸直腿部抬高的角度,腰部活动时的灵敏程度以及徒步行走的能力等,看这些项目在治疗前后有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1.5 数据统计

经过观察与疗效反应记录患者病情变化。根据腰部疼痛程度划分为四中情况:不疼痛者记为0,轻度疼痛者为1,中度疼痛者则为2,严重疼痛者为3;根据腰椎旁压痛观察记录结果:无压痛感为0,轻度为1,中度为2,重度为3,然后将这些数据与压痛的点数相乘;根据直腿抬高实验将抬高角度大于70°的可计为0分, 60°~70°计为1分, 40°~60°计为2分, 40°以下计为3分,双侧者则乘以2;根据要不活动情况正常者计0分,轻度受限者计1分,中度受限计2分,重度功能受限计3分,评分累计总分大于9分为重度,介于5~9分为中度,小于5分为轻度;

1.6 不良反应观察

主要观察是否有推拿手法治疗引起的损伤,如骶丛神经损伤、马尾神经损伤以及腓总神经损伤等。

2 治疗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临床的相关评定标准,我们将推拿治疗后上述总积分比治疗前减少90%以上的定位临床痊愈病例。另外,总积分减少至之前的61%~90%为具有显著治疗效果,总积分比治疗前减少30%~60%为有效果治疗,治疗后比治疗前总改善率减少不足30%则定义为无效果治疗。

2.2 临床疗效结果

均于治疗1个疗程后按上述标准评定疗效。具体数据见下表:

3 讨论

3.1 对患者实施患侧腰部和臀部以及下肢采用推拿手术可以促进这些不稳的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作用,使局部肌肉痉挛情况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由此来加速机体对突出髓核中的水分吸收速率,排除肌肉运动时产生的乳酸,减少机体四肢的神经压迫和刺激。

3.2 腰椎间盘突出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腰部疼痛和下肢的反射疼痛。通过推拿按摩患者的肾俞穴、环跳穴、委中穴及阳陵泉穴等,可与膀胱经和胆经相融合,通过静脉的流通来使经气传遍腰椎病变部位,符合中医的行气活血,通脉止痛的理论。

3.3 通过推拿手术使腰部向后延伸,迫使向侧后方突出的髓核位置前移,达到回纳的目的。后伸时可使直接是神经根产生一定的牵张力,借此力来改变病变处的错位髓核及神经根的位置,缓解突出症状。

3.4 通过推拿手术来拔伸和按压患者病变部位,使椎间盘内产生一定的负压,来吸引髓核的回归。推拿斜板患者躯体,可以使患者的腰脊椎骨得到拉伸训练,从而缓解弯曲和突出症状,减弱髓核与神经根的粘连的作用。

3.5 通过推拿技术来使患者直腿抬高,可拉伸坐骨神经,减弱其与髓核的粘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炎症,使萎缩的肌肉逐渐得到锻炼,神经功能逐渐得多康复。

3.6 就目前的临床医学发展现状来看,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相对比较保守的治疗方法,不但临床治愈率高,康复效果好,还不会有较大的治疗风险。并且,治疗成本低,不需要手术器械,操作方便普遍得到患者的欢迎。通过推拿来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和经络疏通,加快新陈代谢,既符合中医的健康标准又符合现代西医的临床治疗需求。 同时根据患者年龄和病程的长短不同,推拿的治疗效果也不同,要使患者尽早康复还需尽早治疗,根据病程延长推拿疗程,治疗期间更要注意患侧的养护与休息,配合推拿医师的治疗计划,不急于求成耐心治疗。

参考文献

[1] 俞大方主编.推拿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27.

[2] 中国人民总后勤部卫生部.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205.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02.

上一篇:实施主动服务提高门诊患者满意度 下一篇:Enter Children’s Parad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