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本书

时间:2022-10-27 04:02:46

①我本以为,这一辈子再无出路了。永远生活在社会的底层,被世人歧视,遭受不公正的待遇,为贫困所苦,到死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聪明才智,因为连发现它、测试它、实现它的机会都没有。

②在成千上万受苦受难的知识分子当中,在无法超越外界或自身的障碍而为数不多的、摆脱了虚伪的婚姻关系的妇女当中,我的遭遇,本属平常而又平常。我本应接受这个现实,在给我限定的社会地位上,了此一生。

③偏偏我生来不甘屈服,何况我自觉比那些伪善的、不容我也有常人应有的一席之地的“正人君子”光明得多,也比那些靠裙带关系混饭吃的人高明得多。

④我始终在为从各种力量的压抑下挣扎出来而苦斗不已,但是,在一种强大的政治力量面前,任何个人的力量都是渺小的。如果不是后来开放,使中国在政治形势上得到一个全面的突破和进展,无论是我,或是别的什么人,怎样拼搏也是无用的。这给了所有的人一个机会。

⑤那时我已年近四十,心力、体力都不允许我再做片刻的迟疑,但是除了痛苦的人生经验,我几乎是赤手空拳。

⑥大学毕业后二十几年单调的、不让人有独立思考的、等因奉此的小公务员生活,可以把任何人的想象力磨得溜光。唯有那怎样也不肯死去的对文学的爱好,给我一线希望。但是爱好并不等于“能够”。

⑦“”中成长的一代人,以为他们是最不幸的,白白耽误了十年青春。然而我们这一代人,被耽误的,何止是十年?

⑧在文学这一块前有古人,后有来者的土地上,我开始了为时过晚的耕耘。

⑨第一篇小说《从森林里来的孩子》,我写得很苦,前前后后修改了五遍。投稿《人民文学》杂志,又被退了稿。我又将退稿投向《北京文学》。也是一位女编辑,诗人张志民的妻子付雅雯。却得到意外的关注,一字未动地发了头条。引起了社会的注意,并且在1978年获得了第一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⑩在成为职业作家之前,我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写作。我只有一间房子,晚上为了不影响母亲、女儿的休息,我在厨房的切菜板上写。在洗衣服时,或是上班的路上进行构思,就这样慢慢地集成了我的第一本书。

{11}当我第一次把稿费交给母亲的时候,我对她说:“妈,我们终于有钱了,您可以不必再去卖冰棍、卖牛奶了。”母亲哭了。

{12}我要说明的是,我从不歧视卖冰棍、卖牛奶的工作。相反,我认为凭自己的劳动挣饭吃,比不劳而获的寄生生活或剥削生活光彩得多。

{13}我自己因为入不敷出,白天忙完办公室里的工作,晚上还要给工厂缝手套,给工程师抄讲义,以补偿工资收入之不足。母亲正是因为年迈,才从小学教师的位子上退休下来,但是为了帮我支撑这个家,不得不替奶厂卖牛奶,替冷饮厂卖冰棍。她一生坎坷、自幼丧母,备受后母虐待。结婚不久,又被我父亲遗弃,一个人拉扯着我,吃糠咽菜,千辛万苦才把我抚养大,又供我读了大学。我本应侍奉母亲安度晚年,且不说享什么清福。但是我却没有这个能力,使她在将近七十岁的高龄,还要在风吹、日晒、雨打之下辛苦地劳作。

{14}当我摩挲着我第一本装帧粗糙、纸张低劣的书的时候,我又悟到,我的痛苦,其实就是我的财富。

{15}我永远不会忘记生活在我周围的普通人。当我写作的时候,我心里想着的不仅仅是中国的老百姓,也想着整个人类,我爱人类,关心着他们的命运和前途,我将尽终生的力量为人类而写作,因为我是从普通人当中走出来的。

探究练习

1.在①自然段中,作者说:“我本以为,这一辈子再无出路了”“我”将永远“为贫困所苦”。联系后面的文字,说说“我为贫困所苦”的表现有哪些?

2.“当我摩挲着我第一本装帧粗糙、纸张低劣的书的时候……”一句中“摩挲”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通读全文,赏析下面的句子。

我的痛苦,其实就是我的财富。

4.试分析比较本文与牛汉的《我的第一本书》,说说张洁和牛汉的人生经历有什么异同。

5.本文写的是“我的第一本书”,为什么却用大量的文字来描写“我”过去的人生?

【吴田伟/设题】

参考答案

本期参考答案

《我的第一本书》

1.“我”入不敷出,白天忙完办公室里的工作,晚上还要给工厂缝手套,给工程师抄讲义,以补偿工资收入之不足;母亲虽然年迈,不得不替奶厂卖牛奶,替冷饮厂卖冰棍。2.表现了作者对这本来之不易的书非常珍惜、爱护、爱不释手的感情。3.示例:痛苦的人生经历,能磨练人的意志、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对于张洁这样一个要求进步的知识分子来说,这无疑是一笔取之不尽的财富。4.相同之处是:他们都拥有贫穷的人生经历。不同之处是:牛汉的童年是幸运的,而张洁却等到年近四十岁才赶上改革开放。5.正是由于“我”过去痛苦的人生经验,才有了“我”的这一本书。因此,前面描写“我”过去人生的大量文字是为后文作铺垫。

上一篇:《我的第一本书》课文精练与能力拓展 下一篇:心灵也会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