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节奏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27 03:27:05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节奏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提倡节奏教学在“玩”中学习,在“快乐”中感知,它强调感性的挖掘、培养,带给学生意想不到的欢乐与知识收获。对节奏教学的内容、方法进行积极探索和尝试,是实现有效音乐教学的途径之一。

关键词:奥尔夫;节奏教学;语言;动作

奥尔夫音乐教育法将语言、动作、舞蹈等融为一体,由教师指导,学生亲自参与。奥尔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学,主要通过语言的节奏和动作的节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节奏教学是奥尔夫音乐教学的基础,也是进行其它音乐教学内容的奠基石,它可以运用节奏朗诵、声势、动作来进行教学,也可以运用打击乐器演奏教学。由此可见,了解节奏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地理解奥尔夫教育法“节奏教学”的意义。

一、节奏教学的作用

1.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

人的节奏感是一种感知力,人对于声响有聚合的能力。例如:让学生感受自己心跳的声音,自然形成的一种稳定节奏,以及听救护车等交通工具发出的声音形成“呜呜”的节奏,这都是聚合感知力的体现。

2.主动的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陶冶情操的前提。运用节奏教学使学生自己掌握音的长短、音的准确,音的强弱等,变机械为灵活,变被动为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也会提高。

3.提高视唱读谱能力

运用节奏教学,可以使学生在读谱时有节奏感的读、唱、奏,相比较传统、死板的一个音一个音的去认效率要高的多,尤其像在双声部视唱和合唱、合奏的练习中,更加适合运用节奏教学。

4.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音乐表现能力

在节奏教学中,创造与表现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节奏教学的内容与方法

1.语言节奏训练

语言是所有知识和人们交往的基础,奥尔夫音乐教育法中节奏教学,就是建立在学生可以像学习语言一样的接受音乐这个前提上。语言在节奏教学中的应用极为丰富,它为节奏教学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思路及领域。

(1)从字词开始的节奏朗诵教学

课例1

以水果名称为例的节奏训练:

【教学目的】

通过二拍子的节奏朗诵和多声部节奏训练,培养学生即兴创编和反应能力。

【教学内容】

a.每位同学说一个水果的名字,要求由2个字、3个字、4个字组成。

b.按一拍子说。

每位同学说一种水果的名称,拍子要始终为一拍子,不能重复别人说过的水果名称。

c.老师用手为学生打拍子,适当的时候换三个字、四个字的词。

d.从学生说出的词中,每类节奏型选出来一种。出示节奏型,教师指挥,全体学生一起念。如:

xx苹果 x x x哈密瓜 xxxx水晶葡萄

e.分成2-3组,形成二声部、三声部练习。待念齐节奏时,可适当调换音量、变换速度、变换音色、变换休止等进行节奏练习。

f.由学生指挥三声部节奏练习。

这种练习使学生感到节奏的丰富多彩,也可换为食物名称、动物名称、交通工具、花名、城市名称等。用熟悉的事物进行节奏教学,会使学生惊喜,充满乐趣,提高学习兴趣,也可以选择学生们熟悉的事物。重要的是加强了节奏感训练,对学生的反应能力也是非常好的锻炼。

(2)由儿歌、童谣的开始的多声部节奏朗诵练习

课例2

以童谣为例的节奏训练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多声部节奏朗诵,并加以律动,使学生体验节奏教学的乐趣。

【教学内容】

《两只老虎》童谣。

两只 老虎 | 两只 老虎 | 跑得 快 | 跑得 快|

一只没有眼睛|一只没有耳朵| 真奇 怪 | 真奇 怪|

a.用手拍二拍子节拍,使学生能跟上拍子说儿歌。

b.围成圆圈走节拍念儿歌,手也跟着拍节拍

c.分成三个组轮说(分三组边念边走圆圈)

d.只念儿歌不拍手,自然的走圈,让学生适应去掉节拍的感觉。

e.加入声势伴奏分三组:一组拍手、二组拍腿、三组念儿歌(完成后交换声部)

f.每个学生用三种节奏说和律动

g.围成三圈轮说和律动,每组错开一小节形成“卡侬”形式。

语言节奏教学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内容,通过多声部节奏教学能使学生一脑多用,通过学习与别人合作,培养和锻炼自己的控制和把握能力,它是一种有较高教学效率的教学方式。

2.动作节奏训练

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中,结合动作的节奏教学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它包括声势、身体各部位的动作,以及这些动作在时间、空间中的运动等。

(1)声势

声势是用人的身体作为乐器,通过身体动作发出声响、节奏的一种手段。它由拍手、跺脚、拍腿、捻指这四个基本形式组成。

课例3

《四拍子的游戏》

【教学目的】

通过节奏训练培养学生稳定的拍率感。

【教学内容】

a.出示4张白纸分别代表4小节,白纸上有一根筷子代表一拍

b.教师按4/4拍带领学生念“Da Da Da Da ,并以拍手、跺脚、拍腿、捻指的形式做出来。连续反复,形成稳定的拍率感。

c.练习中任意抽出来一张纸,形成空拍,此拍休止,次拍相应声势动作停止,让学生以两手向外翻做休止。

d.引入放2根筷子的纸,念“Ti Ti”,教师把这张纸任意盖在其它4张纸上,采用各种组合法,使拍率不变,形成固定音型。

e.根据需要引入十六分音、前八后十六分音、前十六后八分音等各种节奏型。

f.把学生分成4组,每组念一拍,一种声势,还可以将声势换成打击乐器,反复练习掌握匀速感觉。

g.教师不断地变换节奏型,可用卡侬的形式进行多声部节奏练习。

这个游戏是四拍的“节奏基石”练习,也可以换成“抢凳子”等形式,训练的是学生的匀速拍率感,学生在不变中形成有变化、反复变来变去的节拍节奏练习,看似简单却变化无穷,这也是奥尔夫音乐教育原本性理念的教育特点。

(2)身体动作的节奏训练

课例4

《听鼓走》

【教学目的】

通过动作训练培养学生对各种节奏型的认识

【教学内容】

a.模仿老师做“一个人很放松的走着”(代表四分音符)

b.“一个很高兴的人在走路”(代表八分音符)

c.“一个很累很累的人走路”(代表二分音符)

d.“一个很疯狂的人走路”(代表十六分音符)

e.学生任意选择一种“人”节奏开始走,听到鼓声再做变化,根据鼓的节奏型变化自己的动作。

每个孩子不需要任何动作准备,马上就能做到,在很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开始节奏学习,学生被“吸引”到能听到鼓声基本做出相应的节奏反应。可以通过鼓声做其他动作,如音量的变化、速度的变化等,也可以对学生的动作提出要求,如倒着走、用脚尖走、蹲着走等,锻炼学生的反应及节奏感。

以上列举了奥尔夫音乐教育中的两种节奏教学的方法,它不仅要求学生动手、动脑,运用听觉、视觉、运动感觉等器官亲自参与活动,而且在玩、说、动、奏的过程中去感知节奏,体验节奏与音乐之间的关系,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因此,从各方面来说,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节奏教学,是非常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在游戏中学习,真正践行了在“玩”中学习、在“快乐”中感知的道理。

参考文献:

[1]“为孩子的音乐”.奥尔夫教材(美国版)第一册

(内部资料)

[2]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编著.《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

实践》

[3]郭亦勤主编.《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指导》(第二版)

上一篇:当前高师汉字书写教学现状与改革方向探究 下一篇:建构主义理论下美术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