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朗读素质的培养

时间:2022-10-27 01:33:37

浅谈小学生朗读素质的培养

摘 要:朗读训练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以前,我总认为语文课本中的讲读课文在学习中以教师为主。特别是一些有代表性的课,总是依据教学目的向学生作具体、细致的讲解。虽有一定效果,但后来我注意到对学生加强朗读训练,把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融于教学之中,把握语气,以读为主,教学效果更令人满意。

关键词:小学生;朗读;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3-196-01

朗读训练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以前,我总认为语文课本中的讲读课文在学习中以教师为主。特别是一些有代表性的课,总是依据教学目的向学生作具体、细致的讲解。虽有一定效果,但后来我注意到对学生加强朗读训练,把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融于教学之中,把握语气,以读为主,教学效果更令人满意。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朗读素质呢?现作一些粗浅的探索。

一、备课要备好朗读

有很多教师在备课中不注重备朗读,往往只是简单的一句话“有感情的朗读”或“指导学生朗读"这样的备朗读只是流于形式。其实教师在备课时要反复研究教材,透彻理解教材,选择好朗读的手段、方法,并且对课文中某些重点段句的不同语气,音量大小、速度快慢、停顿长短等反复揣摩,做到心中有数。最后,教师在备课时,自己先有感情的朗读几遍,使情感到位。这样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才不会盲目从事、出现偏差。

二、教师要做好范读

朗读训练比其它训练更应重视师生问的语感交流。教师的范读能让学生体味美的语感,引学生思索,诱学生欣赏,给学生知识,有些教师特别是高年级的语文教师往往忽视范读,用默读或自由读代替了范读。这样就失去了教师指导朗读的直观作用。其实教师用范读指导朗读,不但能让学生从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的有声语言中得到信息,而且能从教师的目光、姿态、表情等无声语言中获得信息,使师生的情感在读中产生共鸣。教师出声的范读是培养学生朗读素质,提高朗读训练效率的重要手段。

三、要重视方法的指导

“教是为了不教”,做为教师不仅需要帮助学生“学会",而且要指导学生“会学"。也就是说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培养学生朗读素质的全过程中,要让学生的朗读达到绘声绘色,娓娓动听的程度,就要根据课文内容,教给学生确定音量,掌握语速,把握语调的一些最基本的方法和技巧。并且教师要结合课文的讲析进行具体指导。如一文中“唉,寡妇的日子真难过啊!"指导朗读时,应读出桑娜对西蒙的同情心情。又如:“嗯,揍我一顿也好!”一个“嗯"字,指导学生读出桑娜决心已定的心情。再如:一文中“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猛拉导火线……"这部分的描写要读得缓慢且深沉,以衬托的高大形象。

四、要注重读后评价

在学生朗读完以后,教师进行及时评价,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情找到正确的着落点。学生得到老师的评价后,下一次去朗读课文,就能进一步提高语言文字的感受力,使他们对朗读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学生朗读素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对这一培养过程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

上一篇:用爱心引导学生成长 下一篇:打造“活力”的自主学习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