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平凉市废旧农膜的回收及加工利用

时间:2022-10-27 01:19:51

[摘 要] 随着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引进,在现代旱作农业技术突飞猛进推广、农业经济扩量提制质发展的同时,由于地膜的大量使用造成的“白色污染”问题日趋严重。2009年以来,地域性废旧农膜回收加工利用综合治理“白色污染”工作进入了“快车道”,通过确立新思路,形成新共识,建立新机制,完善新体系,加强新措施,取得了适宜于在我国北方六个旱作农业省推广的经验。

[关键词] 废旧农膜 回收利用 经验

[中图分类号] [S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1-0171-01

平凉市光、热、水、气等条件优越,是甘肃主要农林产品生产基地,被农业部划定为全国苹果最佳适生区。近年来,全市以全膜覆盖玉米、全膜小麦、地膜马铃薯为主的覆盖栽培面积已达208.89万亩(其中全膜覆盖玉米马铃薯面积153.76万亩,全膜小麦30.8万亩),覆盖面积以占到农作物播种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随之而来,带来了农膜使用造成的“白色污染”。面对平凉实际,按照我市以建设“生态平凉”为目标,通过体系化建设,三到五年基本解决“白色污染”的思路,大力推进落实各项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废旧农膜回收加工综合利用工作,为农业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一、立足市情,科学决策,行政技术双轮驱动,确立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新思路

面对市情,2009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们在认真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抢抓国家和省上支持循环农业发展的有利机遇,提出坚持把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纳入全市循环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的思路,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推进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循环经济理念,确立了“政府倡导、企业带动、网点回收、群众参与”的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新思路。安排部署在全市组织实施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程,加强新设备、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废旧农膜综合回收加工利用技术,建立骨干加工企业10个左右,进行回收加工利用;建立废旧农膜回收网络站点50多个集中回收,规划利用三年到五年时间,通过体系化建设,有效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全市各级围绕这一思路和目标,建立长效机制,制定年度计划,分解落实任务,完善扶持政策,细化工作措施,行政与技术双轮驱动,为全市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广泛宣传,强化培训,形成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新共识

近年来,我们坚持把发动群众、营造氛围、凝聚合力作为推动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的切入点,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废旧农膜污染的危害性及回收再利用的重大意义,及时报道实施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程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用鲜活的事例教育群众、引导群众、鼓励群众。结合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深入开展农膜覆盖栽培技术培训活动,积极推广一膜两年用技术、适时揭膜技术、机械捡膜等实用技术,禁止使用厚度小于0.08毫米的超薄地膜,教育引导广大农民科学使用农膜,在农艺上防治和减少农膜残留,降低废旧农膜的捡拾难度。通过宣传引导和技术培训,增强了广大农民参与实施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程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在全社会形成了走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环境友好、生态文明发展道路的新共识,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开展,制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建立引领废旧农膜规模化回收加工利用的龙头企业体系

按照农业产业化的思路,合理布局,将其作为引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的关键来抓,使其正真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一是依托静宁、庄浪两县(六盘山西两县)立足中部干旱地区的地域特点,按照业已形成的农作物膜覆盖栽培技术相对成熟发达,相应的地膜使用产出比重较大(占全市三成以上)的实际,扶持建办起了恒大、金果靓装、源茂、兴盛、四家具有相当实力的废旧农膜加工企业。二是按照崆峒区、泾川县延泾河流域等东面五县是我市传统的灌溉农业、设施栽培集中区,又属我市政治、经济、交通集中区,多年来有废旧农膜加工企业的基础,也有深加工企业的雏形,我们结合政策导向,挖掘潜力,积极整合,筛选扶持改扩建八家废旧农膜加工企业。三是在加强建办企业的指导上,千方百计加大政策、信贷资金等扶持力度,高起点严要求,按照现代企业运行模式运作;在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上,积极鼓励引导企业开发有市场竞争力的新型产品,加强技术改造,引进新型生产线,优胜劣汰,逐步提高深加工能力,不断提高加工利用废旧农膜的能力和生产水平。

四、行政推动,精心部署,加大扶持,积极建立健全网络化回收网点体系

按照农业产业化的思路,我们把建立以企业、农户参与,市、县、乡政府监管,市场化推进的废旧农膜回收网点体系建设当着延伸废旧农膜加工利用建设的“新链条”,抓紧抓好。一是抓乡镇回收站点建设。充分利用供销系统现有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结合新农村建设试点和农村清洁工程项目建设,根据运输距离、交通条件和废旧农膜产生量,按照辐射面广、方便交售的原则,统一规划建设废旧农膜回收站。二是抓乡村物业管理站建设。围绕废旧农膜产生的关键环节,对废旧农膜、塑料制品、农资包装瓶袋等农村垃圾进行定点堆放,定期处理。三是抓农民专业合作社捡拾交售体制。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鼓励和引导有能力的组织和个人发起组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专业合作社,推广机械捡拾、组织广大农民积极捡拾交售废旧农膜,提高农民参与治理“白色污染”的组织化程度。

五、制定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扶持,促进废旧农膜回收加工利用

坚持企业投入为主、政府扶持为辅的原则,制定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扶持,已初步形成了龙头企业加工利用、回收网点积极收集、广大农户积极捡拾交售的回收利用新格局。一是鼓励扶持企业在信贷、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优先审批和优惠。二是鼓励网点积极收集。对规划内的新建收购网点,达到建设标准的,由市财政补助2万元。对收购网点购置的运输工具和打包机械等,纳入农机具购置补贴范围予以补助。对业绩突出的收购站实行以奖代补,以100吨为起奖线,每增加1吨奖励100元。对距离乡镇收购点偏远的村组,由收购点组织流动回收车辆,进村入户上门收购,扩大了收购范围。三是鼓励农民捡拾交售。积极探索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补助方式,对达到“五有”标准的合作社,一次性补助2万元。

六、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有力保障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

市、县两级形成了政府推动、部门联动、政策调动、层层发动的合力。市农牧局把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纳入对县区目标管理考核范围,健全工作问效机制,组织人员深入县区进行督查,树立典型,推广经验,查缺补漏,整体推进,为全市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总之,全市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体系化建设工作,是当前解决农业 “白色污染”的主要途径。虽然我市在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上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资金投入明显不足,治理“白色污染”还不能做到全覆盖;缺乏全面的调查监测手段,影响了成效。从平凉实际看,治理白色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工作,刚刚起步,尽管初步形成了良好的回收利用机制,但距离从根本上彻底解决,还有很大差距,都需要我们积极努力。

今后,我们将以建设“小康、和谐、文明、生态平凉”为目标,按照转型跨越发展的要求,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进一步强势推进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为彻底解决“白色污染”问题而努力,为实现平凉农业经济转型跨越做贡献。

上一篇:牛瓣胃阻塞的防治与治疗 下一篇:浅谈肉牛饲养与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