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得名副其实

时间:2022-10-27 12:54:17

把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得名副其实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国家规定的必修课,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载体,要注重整体化、系统化、逻辑化的统筹安排。为此,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了课程改革的难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域宽泛,教学内容开放,需要教师掌握多学科的知识与技能。为了把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得名副其实,经过摸索和探究,笔者认为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念引领,名副其实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突破了原有活动目标的单一性,对培养人才的要求更为全面、更趋综合。综合实践活动必须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学生通过体验、探究、调查、访问、实践等活动,生成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指导教师,要注重体现综合性,综合考虑学生情感、能力、学习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更强调人与人的合作。教师要指导学生想合作、会合作,在合作中培养和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样将来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就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综合实践活动中,从制订计划、小组分工、动手实践、探究问题,到展示成果等,都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师要带领各个小组的学生在合作中将实践活动开展得有条不紊,使探究的成果精彩纷呈。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进程中,教师还应打破空间和时间的界限,注重活动的开放性,比如鼓励学生融入家庭、融入自然、融入社会,让他们在活动中大胆探究,不断创新,最终达到提升综合素质的目的。

综合实践活动几大领域中的点睛之笔在于研究性学习,它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灵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学科之间都互相渗透,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挖掘素材的意识,引导学生用研究的眼光捕获、分析、探究身边的小事,让学生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研究的课题,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意识。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一些社会生活现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主张。综合实践活动还可以与传统节日相结合,让学生在历史长河中积淀文化精髓。当前学生的创新理念和思维都亟待提升,研究性学习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的创新精神点燃智慧的火种。

二、教师指导,名副其实

(一)更新理念,把握方面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要有正确的教育观,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以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同时,教师要关注全体学生,用长远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设法让学生想说、敢说、大胆说,引领学生在自我、社会和自然的载体中认识和改造世界。

现代教学观认为,关注和尊重学生的需要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尊重学生,更多地欣赏和鼓励学生,将人生美好前景展示在学生面前,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是教育取得成功的秘诀。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应具有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开展活动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合理使用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结合本校特色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同时,教师应吐故纳新,不断改进思路、方法,更新理念,以适应新形势下综合实践活动教育教学的需要,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活动指导,扎实有效

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指导任务,以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教师还应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制定活动目标和活动方案,使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更加有序和高效。

教师还要正确处理好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在活动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探究方式方法的指导,从第一学段到第二学段,初步构建一个有层次、有梯度的较为系统的方法指导体系。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调查、访谈、实验、方案设计、活动策划等方面入手,以问题为载体设计活动方案,让学生通过搜集和处理资料,探究解决方法。活动的结果可以是撰写总结或报告,也可以是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

三、学生活动,名副其实

(一)积极参与,勇于创新

兴趣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兴奋剂,是学生参与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之一。教师要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广泛兴趣和参与活动的欲望,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经验、思考和灵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和探究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充分利用各种感官,热心参与,善于体验,获得知识。

爱因斯坦说:“一切创造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教师要引领学生在已有事物和观念的基础上努力去发现和探索新事物、新观念;教师要承前启后,注重新旧知识的紧密相连,以旧探新,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知识的积淀是形成创新思维能力的必要条件,把知识转化为创新思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一个问题从不同的方向,乃至相反的方向分析、理解和探索,发展求异思维。只要学生有微小的发现和发明,教师都要予以肯定和呵护,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二)亲身经历,生成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的开放性决定了活动实施过程的生成性。教师要及时呵护和充分利用这些生成性资源,在教学中不断增强资源意识,密切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和策略,把生成性的内容不断拓展,将活动引向深入。

综合实践活动最重要的不在于形成活动成果,而在于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亲历过程,亲身体验,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比结果更加重要。学生的成长和知识的积累需要他们自己亲身实践,通过积极参与各种活动而产生丰富体验,再在实践体验中不断总结和反思,形成深切感悟。只有学生有了感悟,感性体验才能上升到理性体验的层面,学生的认识才能发生根本的变化。所以,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进行及时的反思,活动结束后进行全方位的总结,学生的能力才会不断增强。

(三)形式多样,丰富活动

社区资源是离学生最近的课程资源,也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最容易开发和使用的。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走出教室,融入社区,能直接获得经验。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实践和探究社区资源的活动中,挖掘社区的环境和人文资源,充分、合理地使用这些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最终使学生热爱社区,融入社区服务,提升社会责任感。

教师引领学生走出课堂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必须得到家长的配合,使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在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开展。同时,这也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要以家庭实践活动为辅助,让学生融入社会,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安市大湖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 黄晓夏)

上一篇:注重生成节点力求“比”中求新 下一篇:中考英语复习的策略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