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数字化游戏运用模式的探讨

时间:2022-10-27 12:51:38

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数字化游戏运用模式的探讨

【关键词】 幼儿园集体教学;数字化游戏;教学模式;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8―0121―01

数字化教育游戏是利用多媒体表现形式,充分体现教学可视化、生动直观,使幼儿参与度广、参与热情高、娱乐性强的一种新型教育教学活动。随着数字化学习试点工作的深入开展,在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发现数字化游戏的运用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

一、示范教学补充模式

在幼儿学习知识的初期,由于幼儿的知识储备非常少,各项能力都非常欠缺,这就需要教师选择适合幼儿这一学习阶段的教学模式。而示范性教学模式正好具备讲解、演示、练习等教育教学环节,能够充分体现出以教师为引导、幼儿主动获取知识并积极参与操作的教学原则,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例如,小班教学活动“小小送货员”是一个关于按一个特征分类的集体活动。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设计使用了一个由特征标记、各种物品和声音等资料组成的数字化游戏软件, 在活动的巩固操作环节,教师为幼儿讲解游戏内容――为大象伯伯分玩具;演示游戏玩法,巩固按一个特征分类的教学内容;再邀请幼儿个体单独实践操作,使幼儿能够利用游戏获得相应的体验。这种讲解、演示、练习、辅助穿行的活动结构模式更能体现幼儿主动操作、教师引导的教学原则。一人一机式的操作活动,发挥了游戏的互动功能,幼儿可通过软件中设置的情境进行点击或拖动图标操作。如果幼儿送错了位置,就会出现语音提示“请你再想想”。幼儿可根据自己的思考再次尝试操作,直到正确后,就能得到大象伯伯的夸奖。当幼儿满5次正确后,画面上还会奖励一列小火车等象征性的礼物,以示鼓励。

当然,单纯的示范性教学模式显得单调、保守。在具体运用时,还应该配合其他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让幼儿在接受式学习的同时,学会比较、分析和探索,形成多种情境思维。

二、个性化探索学习模式

个性化学习模式是幼儿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充分利用数字化游戏交互性强、双向传递信息的特点,单人单机个性化设计操作,教师进行个别化指导的教学方式。能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满足幼儿“最近发展区”需要,能够较好地解决幼儿间的个体差异性问题。

与其他运用模式相比,这种学习模式可以面向不同层次的幼儿。例如,中班美术活动“变脸”是一个关于不同五官和表情的想象设计活动。在活动的创造设计环节,每位幼儿有一份教师提供的数字化“百宝箱”,孩子们可以按照自身的学习能力、知识经验选择百宝箱中不同的脸型、发型、五官部件等进行变脸操作。这种模式能够给不同层次的幼儿提供充分的学习条件与机会,最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幼儿需求,促进幼儿个性发展,切实避免了教学中教师统一讲解、统一要求的“一刀切”现象。个性化学习的模式形式自由,不受固定模式的约束,因而幼儿在学习时会遇到各种问题并会积极探索,解决自己在独立操作时产生的新问题。这样,幼儿会逐步转变思维方式,克服思维定势,使幼儿的思维也由单一性转向多向性,进而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三、小组合作交流模式

在小组合作交流活动中,往往根据幼儿的不同层次对幼儿进行分组。由多个幼儿组成一个小团队,幼儿教师布置每个合作小组相同或者不同的任务,让他们开展既独立又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小团队精神,一起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5-6岁是幼儿合作学习水平提高最快的时期,也是孩子合作学习的能力处于较高水平、开展合作学习较为顺利的时期。如,大班数学活动“过河”是一个根据形状组合路标选择过河路径的数字化游戏活动,教师采用了小组合作模式。在活动中,幼儿自由分组后,教师先讲解了这个数字化游戏的基本操作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通过提问:小鼹鼠姐妹过河的标记是什么?引发幼儿思考;再介绍游戏的玩法,孩子们分组进行操作游戏。幼儿在操作过程中自主进行讨论交流,有操作员,有观察员,每一位孩子都得到参与学习的机会。

教师要给幼儿教会数字化游戏的操作方法,强调应该注意的事项。在幼儿操作时,要特别关注他们操作的规范性,及时指出问题,并加以解决;也可以让幼儿一起对操作中较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交流,聘请幼儿来当小小解说员, 帮助同伴解决问题。

小组合作交流的模式能使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取新知识,通过人机互动和幼儿间的相互学习,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

上一篇:农村中学生阅读兴趣培养之我见 下一篇:我国环境监察执法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