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师幽默感的培养

时间:2022-10-27 12:16:22

浅谈语文教师幽默感的培养

[摘 要] 幽默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越来越受到语文教师的青睐。要培养教师的幽默感,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建立要赢的态度;陶冶自己的心灵;有必备的素质;学习幽默技法;不断实践;不要滥用幽默。

[关键词] 幽默感;语文教师;培养

[中图分类号] G45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1128(2008)10-0079-03

目前,广大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越来越青睐幽默教学,幽默被广泛地运用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也有一部分语文教师苦于没有幽默感,无法在教学中发挥幽默的作用。基于此,笔者谈谈幽默感的培养问题。

一、建立要赢的态度

这是一种承认自我,相信自我,认为自我必胜的态度。有了这种态度,就离成功的目标近了一大步。这种态度能让你将拥有的一切能力和潜能都发挥出来,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1.树立自信心

爱默生说过:“自信是成功的首要秘诀。”自信就是相信自己,承认自己在某方面有能力。比如你是语文教师,就要相信自己的学识渊博,语言表达能力强。

假如你一向沉稳却突然在学生面前跌了一跤,不必脸红,可以对你的学生说:“我早晨一起来就估计到,今天要有一次跌跤的机会,这个机会果然被我碰到了。”假如你在年级评选先进时,有几个教师投了反对票,不必去谩骂人家,可以说:“谢谢你们,要不我还一直以为自己是个十全十美的人呢!”

2.不要怕失败

有了自信心,那就要敢于尝试,敢于冒险,不要怕失败。钓鱼失败了,可以这样调侃自己:“鱼真会捉迷藏,我连它的面也见不着。”课堂幽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可以笑着鼓励自己:“看来,我的幽默功夫还需要‘修炼’。”

3.赢而不骄

成功了,也不要过于兴奋,可以借助幽默的力量,表现真正的谦逊,用轻松的态度看待自己的收获。如钓鱼成功了,可以说:“不是我会钓鱼,是鱼喜欢上来和我交朋友。”公开课上成功了,可以说:“不是我导演当得好,而是同学们演得好。”

二、陶冶自己的心灵

幽默可以陶冶人的心灵,使人变得轻松活泼,开朗大度,极富人情味儿。因此,要想使自己有幽默感,就得变一变自己的“心肠”。

1.要有仁爱之心

我们对人不能太苛刻,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每个人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只不过有人表现得明显,有人表现得不明显罢了。作为教师,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去爱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对那些所谓“差生”,更要宽厚待之,这样你才能获得幽默的灵感,否则,只有一副铁石心肠或只懂讽刺挖苦,你的课堂只能是死水一潭,师生关系必然非常紧张。在这种情况下,幽默自然不会产生。

有些学生背后喜欢直呼教师的名字。有一次,一位学生直呼我的名字时被我碰到了,他吓得要命。我则大度地问他:“你叫老师的名字,是觉得老师的名字有诗意呢,还是崇拜老师,背后都在呼唤我呢?”他被我这一问,满脸通红,吐了吐舌头,对我说:“老师,对不起!”

2.培养轻松开朗的性格

王蒙在《“喜剧”和“幽默”》里说过:“缺乏自信的人,怎样弄怎样难受,轻松不起来。作威作福的人生怕不能吓倒一片,便要摆架子,撑面子,欲轻松而不敢。私欲重的人――小人――长戚戚,轻松的了吗?鼠目寸光,为鼻子底下的小利而苦的人也太不轻松了。”只有不拘小节,不斤斤计较,能够豁达豪爽地对待人生的人才能轻松起来,才能和幽默结缘。那些性格比较内向,做事过于认真的教师,首先要学会欣赏别人的幽默,在课堂教学中,尽量让自己轻松、洒脱、活泼,想办法把课堂用语说得机智、委婉和幽默。

3.开开自己的玩笑

不知谁讲过:“当你从大笑你自己的那天起,你就算成熟了。”笑谈自己可以解除误会,抹去错误,击倒失败,重振士气,还可以增进自信心,因为你有勇气笑自己,使得他人也感到能自在地笑他自己。而且当你与他人一同笑的时候伤了他,也不会令他不悦――因为你是个能与他共欢笑的人,而不是在一旁取笑批评他的人。

在学生面前笑谈自己不但不会丢面子,还会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认为你是开得起玩笑,不摆教师架子的人。你个子矮小,身体瘦弱,眼睛近视,不必不好意思,可以这样介绍自己:“我个子虽然不高,但志向高远;身体虽然不壮,但意志顽强;视力虽然不好,但思想深邃。”

三、有必备的素质

培养幽默感,要以一定的文化知识、思想修养为基础,否则只能说些干巴巴的、很肤浅的小笑话,有的甚至闹成“大笑话”。如有的人把“吹毛求疵”读成“吹毛求庇”,把罗曼・罗兰说成是姐妹两人等。弄出上述笑话的原因都是自己“才学”不足,修养不深。语文是一门知识博杂的学科,自然对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要想不闹出让人笑话的“笑话”,必须博览百家,精通六艺。

四、学习幽默技法

培养幽默感,对幽默的有关知识也要了解,特别是对幽默的技法、构成和方式等都要注意。

1.多看些研究幽默的文章

对介绍幽默知识的有关文章,我们应该尽量多看一些。这样,我们就不会盲目,就会少走许多弯路。幽默的相关知识很多,如幽默的构成要素、种类划分和性质界定等,还有一些常见的幽默技法,如下述方法。

曲解法,即解释词语或事情现象时故意作出错误的推断和解释,以取得幽默风趣效果的一种技法。如:“唉,吃喜酒也没有多大意思,难怪李白感叹:‘举杯消愁愁更愁。’我猜李白能写出这样的名句,一定吃喜酒送礼送怕了。”这就是故意作出的错误推断。说话者有感于结婚讲排场,不仅令当事人债台高筑,也使亲友因吃喜酒出礼而发生经济危机的现象,故意推断李白能写出这样名句的原因,讽刺深刻,令人忍俊不禁。

同文置换法,即故意不用常见的语言形式来表达某个内容,而是用一个同义语来置换。如一名汽车司机在法庭上说:“我只喝了些酒,并没有像指控书上说的那样喝醉了。”法官听了微微一笑,说:“正因为如此,我才没有判你七天监禁,而只判了你拘留一个星期。”法官巧妙地运用了同义语“七天”与“一个星期”,从语气上看好像是作了让步,其实丝毫未让。法官的回答高屋建瓴,既迅速摆脱了司机的纠缠,又给司机的狡辩以沉重的一击,这样的语句幽默而不油滑,柔中有刚。

套词法,即故意套用某个常见的语言形式以表达与之内涵大相径庭的内容的方法。如“近来你常看电视吗?”“节目不怎么样,我是――等闲视之。”“此话怎讲?”“――等到空闲了才看上一眼。”“等闲视之”原意是把事情看得很平常,不加重视,但这里却解释为“等到空闲了才看上一眼”,这种解释别出心裁,令人解颐。

突降法,即制造假象以取得功效的方法。如德国有则谚语:打一次喷嚏,有人想你;打两次,有人爱你;打三次,有人恨你;打四次,你伤风了。这种技法使听者以为每打一次喷嚏就是一个预兆,而且越说越玄,到最后却来个大反转――毫无神奇之处,不过是伤风罢了,而这又很合乎情理,打了那么多喷嚏,不是伤风又是什么?

寓褒于贬法,即为了肯定某物或某人,先竭力贬低和否定褒奖对象,使误会得以发生,从而产生奇妙的效果。如清代纪晓岚为人当场挥写寿联,落笔“此位婆娘不是人”,人们见了无不惊诧,他接着写“九天王母降凡尘”,众人大喜,他又写“生下令郎是贼子”,众人又吃了一惊,他续上一句“偷得蟠桃寿母亲”,大家又都大喜。

例引法,即引用对方言论来批驳对方,从而达到“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效果。如两个酸秀才看到一个赶着两头小毛驴的老太婆,便打趣道:“您好,驴妈妈!”“你们好,我的孩子们……”两个酸秀才本想捉弄老太婆,说她是老毛驴,没想到被老太婆一还击,他们自己就变成了两头小毛驴,真是自讨没趣。

另外,还有自相矛盾、故作天真、歧义、重复等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灵活运用。

2.多看些幽默文学作品

为了培养幽默感,我们应广泛猎取“幽默味儿”。那些幽默小品、诗歌、小说,如林语堂、老舍、马克・吐温、狄更斯和果戈里等人的作品,我们都应该多读些。时间一长,幽默感就会不请自来。

3.改造他人的幽默

大部分幽默小品或笑话,都不是原创的。具有幽默感的人常善于借用或改造他人的幽默。改造他人的幽默,不是叫你原封不动地照抄照搬,而是顺着你自己的意思或喜好稍加改变。只要加上你的巧思,任何一句平凡的、为人熟知的话,都会具有独特的、鲜活的生命!

五、不断实践

掌握了一些幽默的知识,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实践,而且要不断实践。幽默的硬功夫在嘴上,需要有良好的口语表达技能。作为语文教师,当然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这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热爱学校生活,投入到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使自己的表达能力“得心应口”。

1.平时要有意识地尝试

做什么事情都应该有意识地去做,只有先有意识,然后才能无意识。因此,我们平时一有机会就应有意识地说些幽默的话,做些愉快的事。如某同学发言中断了,我们可以这样说:“怎么,停电了?”

2.不断总结经验

孔夫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我们每隔一段时间,就应该进行一番总结。成功的,看它成功在哪儿;失败的,又失败在哪儿,千万不要说过就算,从不去思考、总结和分析。当然也可以私下里找些同学,了解一下你这一阶段的得失。

只要长期坚持,幽默必将属于你。有了幽默感,你就可以自由自在地去感受自己,并应付工作中的重担;你就可以帮助自己和学生松弛紧张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你就可以点燃你和你周围同事勇气的火花,和你一起展示;你还可以发展你作为教师的组织能力,激励他人共同参与。

六、不要滥用幽默

一句妙语可以为沟通带来轻松与力量,但是太多的妙语、笑话和警句,也能隔断沟通。

1.讲求效果

幽默并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我们借助幽默的力量,目的是让学生乐于、易于接受学习。因此,我们不能为笑而笑,纯粹追求幽默的刺激味儿。我们应讲求效果,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

2.看准时机

讲幽默要看准时机,不能不分场合,一味地幽默。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场合都可以说说笑笑。如会前宴后、课间小休和庆祝聚会都是讲幽默的好时机。但在同事忙于备课或心情悲哀之时,显然不宜说笑话。

3.注意对象

常言道,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讲幽默更不能忽视听众对象。我们的听众对象是学生,所以,那些油滑低俗或尖刻嘲讽的幽默不能说。

4.莫犯忌讳

我们认为,装腔作势、刺人隐私、笑里藏刀、指桑骂槐、牵强附会、含糊其辞和先笑不已等均为幽默之大忌,应该远离之。否则,说出的幽默不仅达不到风趣、解颐的目的,还会伤害别人。

作者单位 江苏省泗阳县致远中学

上一篇:我们在感恩教育上犯的一些错 下一篇:运用“小活动渗透法” 培养学生资源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