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三数学复习的有效性策略和建议

时间:2022-10-27 12:14:45

浅谈高三数学复习的有效性策略和建议

摘要:每次考试结束后,不少学生对一些题目明明会做但没有做对。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美”的现象,留下了许多遗憾。那么,如何让学生把会做的题目都做对呢?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实际谈谈具体的做法。

关键词:高三数学复习;有效性;因素;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040

一、影响高三数学复习有效性的因素

1. 复习内容不深入,蜻蜓点水,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数学思想学习不到位、认识不深刻。尽管同一知识重复多次,经过多轮复习,学生仍没有掌握。

2. 复习模式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师垄断课堂,“灌”得太多。教师不关注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只关注学生的解题结果。让学生在题海中“奔波”,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学生失去自己的思想,各种能力发展缓慢,思维品质得不到有效提高。

3. 在教学设计上缺乏一个相对集中的复习主题,导致不少学生对有些题型始终掌握不了;同时在教学设计上也缺乏有针对性的复习目标,常常是找几个知识点、挑几道试题讲讲,讲到哪里算哪里,造成教学效率低下。

二、提高高三数学复习有效性的建议

1. 在选题上下功夫

精选例题,质量为主。提倡以中档题带动知识点的考查。处理好质与量的关系。改变重量轻质的题海战术。习题的选择要突出针对性、典型性、综合性、灵活性、探究性和开放性,防止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现象发生。总之,题不在多。典型就行;题不在难,有思想就灵。力求“做一题通一类,会做的题都做对”,克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美”的低效现象。

2. 让学生学会审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审题意识与技巧,加强指导。指导学生审题要规范。读题要仔细,读容易题要细心,读“长题”要耐心,学会提取有效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解题陷入困境时。我们要重新读题。看看有没有漏掉条件,想想有没有隐含条件复读题、对问题重新表述等加工策略.寻找解题突破口。审题时要注意熟题与生题的关系,“熟题找差异,生题找联系”。

同时区分好“形似质异”和“形异质同”问题。克服思维定式.学生做题时应做到“审题要慢.下手要快”。审题、制定解题策略要慢。一旦解题方案确定,就不要一步三回头。稳中求准,准中求快,对关键步骤和极易出错的步骤,要边做边检查。做到一次成功。

3. 把课堂变成学生活动的平台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教师要思考如何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和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做题。高三课堂往往讲得多,练得少。为在课堂上更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做好两个“能不讲的就不讲”:一是能让学生讲的教师不讲,做好“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策略;二是明确讲的内容,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能通过讨论就会的也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也不讲,讲学生易混、易错的。讲有规律性的知识。教师应当好导演而不是演员。教师应积极开展师生互动的活动。讲得尽量少而精,多给学生探索、发表个人见解、板演的机会。在提问方面,多一些真提问,少一些假提问,提问引导应注重一般性思维。避免问得过于具体。致使学生思维受限。教师要设计展示探究的学习环节和教学程序,张弛有度,松紧有方。收放有法。教师要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学生在自学的时候。教师要巡视学生,发现学生中典型的问题,便于点拨,特别是中下等学生。学生上黑板板书时,要检查没上黑板的同学完成情况。督促每一个学生必须完成。学生在讨论时,教师应学会聆听。听学生中的闪光点。适时指导。当学生讲解有问题时。引导学生去补充、完善。总之,教师始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学的状况。及时引导。教师在课堂上要“激励、唤醒、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细听、详查、勤思、敢说、善问、会评”的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全程、全员、全面地参与学习,提高教学的效率。

4. 要做到定时训练、及时反馈

通过定时训练提高练习的效率,做到练习考试化,即当堂发题,当堂收卷,定时完成,让学生在考试的环境中紧张、有效地学习。教师平时要组织学生进行各类定时训练:课堂定时训练、专项定时训练、习题定时训练、晚自习定时训练等,而且让学生在课下养成定时做题的习惯。学生的试题要及时批阅,做到“批改不过夜”。教师批阅过程中要把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找出解题的误区或知识上存在的欠缺,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弥补不足,搞好复习。批后的试卷发给学生后不要急着讲解,首先让学生趁热打铁,在刚做过的基础上去进一步认知,发现存在的问题,把做错的题进行更正,完成“满分卷”。然后,教师再组织反馈、讲评,要做到“讲评不过节”。讲评时要发挥学生的作用,让学生讲解、讨论。教师适时点拨、指导、总结。对学生的训练要做到定时训练――教师批阅――学生完成满分卷――教师再批阅――讲评――针对性跟踪训练,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定时训练的作用和效果。

5. 强化规范性训练

解题不规范,往往可能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现象。因此,教学过程要对学生强化规范化训练,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答题要规范。答案规范是指答案准确、简洁、全面,既注意结果的验证、取舍,又要注意答案的完整。要做到答案规范,就必须审清题目的目标,按目标回答。经验表明,对于考生会做的题目,阅卷教师更注意找其中的合理成分,分段给分。同时解题时也要强化答题技巧。注意采分点。(2)书写要规范,网上阅卷的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书写在一份答卷纸上。与平时的答题模式不一样。为了便于网上阅卷。要求考生在作图和书写时,要用0.5厘米的黑色签字笔作答。书写规范不规范。会不会书写直接影响高考的评分。同时要处理好规范书写与速度、规范书写和得满分的关系,规范以不影响解题速度、能看得清、不扣分、得满分为原则,平时要强化适应性训练。(3)语言叙述规范。语言(包括数学语言)叙述是用于表达解题过程的。是数学解题的重要环节。因此,语言叙述必须规范。规范的语言叙述应步骤清楚、正确、完整、详略得当、言必有据。数学本身有一套规范的(下转第51页)(上接第40页)语言系统,切不可随意杜撰数学符号和数学术语,让人不知所云。

6. 指导学生做好总结和反思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指出:“没有了反思。学生的理解就不可能从一个水平升华到更高的水平。”解题反思制度化的主要内容是:思方法优化,思模式规律,思问题变式,思思想方法,特别是反思模式规律。具体要指导学生做好:(1)指导学生完成满分卷,每做一个题,都要进行分析、总结、反思,特别对会做而没做对的题进行分析、统计。(2)每次考试后,指导学生填写学科试卷分析统计表。(3)重视错题分析,反思出错原因,指导学生用好错题集、典型题集。(4)纠错练习。对试卷中的错题。学生自己从练习册中找出(或自编)1-2道为习题,进行巩固。

(作者单位:内蒙古扎兰屯市第二中学 162650)

上一篇:新时期高一新生如何做好化学学习的准备 下一篇:重介质选煤厂常见的几种耐磨管路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