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学生的体验和感悟能力

时间:2022-10-27 12:12:32

浅谈培养学生的体验和感悟能力

1. 培养学生在平等对话中的体验能力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教学决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告诉,教学应该是一种过程的经历,一种体验,一种感悟。”《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阅读教学重在体验与感悟,通过体验与感悟将书本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从而实现语言的内化。现代教学思想强调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平等地位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具体体现在阅读教学中可以以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相互对话得以实现。在平等的对话中能够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从而体验词语的情感,掌握词语的作用,丰富学生的积累。

我在教学《水乡歌》最后一节“水乡什么多?歌多。千首曲,万首歌。装满一箩又一箩,唱咱水乡新生活。”时,一位学生问:“歌曲怎么说是装满‘箩’呢?”此时有的学生马上说是“磁带装满箩”,我立即说:“一箩又一箩的磁带,该有多少歌啊!”接着就随机应变地教学生唱《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这首歌,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接着又说,有谁想唱这首《水乡歌》吗?于是我将这首诗配上简单的曲谱,教学生歌唱。同时展示朗读的动画,这一教学环节中,以师与生、生与生、生与文本、学生自我的对话为途径,让学生听着音乐、唱着歌曲、看着美景,整个完全沉浸在江南水乡的生活之中。

这样的学习过程抓住了语言训练的切入口,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独特理解、感悟与表达,将自我的体验与外化的交流对话有机地结合为一个整体,学生的思维活动也不断地被激活,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2. 培养学生在自主活动中的运用能力 实践证明,阅读教学中引进活动教学的思想,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注重学科性与活动性相结合,引导学生强化实践操作,在操作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在实践活动中进行体验,有利于扩展学生知识,发展学生智能,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这已是共识。但光一遍一遍地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以至昏昏欲睡。应该巧妙地,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旨在“哄”他们读好书。一是突出“讲”:我们坚持每日5—10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早会或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谈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记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二是突出“办”:组织学生自办手抄小报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手抄小报的内容广泛,比如国家大事、校园生活、环保教育、科学世界等。学生根据需求,独立命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彩色插图。三是突出“赛”:为了使孩子的读书热情持之以恒,我利用各节日定期举办故事会、朗诵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等读书交流活动。也可进行快速阅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中要从尊重学生的个性需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出发,创设能充分满足学生学习语文需要的个性化氛围,努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流畅地读、主动地说、甚至大胆地唱、活泼地跳、自由地画……让学生的良好个性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得以健康、自由的发展。

上一篇:生本之花,已然飘香 下一篇: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