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二、三、四”

时间:2022-10-27 12:03:08

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二、三、四”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为此,要做到以下的“二、三、四”:

1. 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要以传授知识为载体,切实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我们还要知道: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二者不一定是正比关系,能力不会随着知识的增多而自然形成,能力的形成是有条件的,关键是教育教学指导思想是什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主动地配合、努力地实践,才能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发展。

二是培养学生个性与养成教育的关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让学生在课堂上质疑问难、自主探究,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尤其要抓住新课程改革的契机,充分发挥学科的教学功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在培养学生个性品质的同时不能让学生放任散漫,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遵守纪律习惯。只有把“培养学生个性与养成教育”两者关系处理得当,学生才能学得主动、受益颇多。

2. 做到“三个精心”:一是精心组织教学语言,在“趣”上下功夫,促使学生“乐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而教师的教学语言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怎样用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趣呢?(1)要认真锤炼教学语言,使教学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2)要讲究语言艺术。

二是精心安排教学结构,在“导”上下功夫,促使学生“会学”。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呢?首先,要导向。每堂课对学生进行哪些学习方法指导,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要制定具体的学习目标。教学时,要有意引导学生在这些学习方法方面去探究,做到有的放矢;其次,要导思。教师教学时,应积极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方法进行自我反思,启发学生在教师适当的“点拨下”发现新的途径;最后是导结。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方法。

三是精心设计训练题,在“活”字上下功夫,使学生“创学”。为了能全面地了解学生,掌握全体学生的实际能力与水平,更好地因材施教,还要精心地设计训练题,要在“活”字上下功夫。设计训练题要通过不同题型、不同形式的训练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也能检测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还要有机地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方法与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有针对性的训练,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灵活要求。

3. 处理好“四个转变”:一是变“少数”为”全体”。长期以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为了不影响到自己的教学进程,教师常常把提问的焦点集中在几个优等生身上。这样的课堂教学,大部分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因此,教师要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观念,变“少数”为”全体”,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满足学生不同的需要,让全体学生得到有效训练,不同程度地得到受益。

二是变“学会”为“会学”。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片面地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从而妨碍了学生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看做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切实加强对学生学习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使全体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三是变“被动”为“主动”。在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个传统观念:以完成教材的内容为目标,只局限于学生认知方面的发展,把复杂的教学过程看成是一个简单的口耳授受过程,学生在其中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才会使整个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四是变“主角”为“配角”。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一直都是讲坛上的主角。但在全面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该尽快从讲坛上走下来,变演员为导演,变“主角”为“配角”,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示范者、培养者、促进者、研究者的任务,切切实实地为了学生的终生幸福奠基,为21世纪创新人才的培养做出一份贡献。

上一篇:运用多媒体优化英语词汇教学 下一篇:食物消毒防误区/宝宝饮食防偏差/你误会方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