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切割成多少个小正方体》的教学思考

时间:2022-10-26 11:18:27

对《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切割成多少个小正方体》的教学思考

摘 要:在四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单元测试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一个长方体空盒,长8 cm,宽6 cm,高12 cm,最多可以放( )个棱长4 cm的小正方体。同类型的题目已经讲解练习过,但本次依然有部分学生给出如下答案:(8×6×12)÷(4×4×4)=9(个),而正确的应该是:8÷4=2(个),6÷4≈1(个),12÷4=3(个)2×1×3=6(个)。反思整个过程,把一个长方体切割成若干个正方体,想让学生明白如果长、宽、高都是棱长的整数倍,两种方法解决:方法一,大体积÷小体积;方法二,用长、宽、高分别除以棱长,再把得数相乘。但只要有一个量不是棱长的整数倍,只能使用方法二,并且是去尾型。在处理练习十四的第7题时(同类型问题),通过尝试,使用了大半节课解决这个问题。但课后练习依然反映出不小的问题。

关键词:长方形;问题;整数

一、问题类型

在景山教材四年级下册部分,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切割成多少个小正方体的问题,具体举一例:

有一块长方体木料(长30 cm,宽20 cm,高10 cm),要把这块木料截成棱长为5 cm的正方体木块,能截多少块?如果长方体木料的长是28 cm,宽和高不变,要截成棱长为5 cm的正方体木料,最多能截成多少块?

二、成因分析

统观一年级至四年级的景山教材,涉及内容及其所在阶段整理如下:

二年级上册:6只袜子,每2只一双,一共有多少双?把25块月饼,每6块装一盒,能装几盒?还剩几块?一捆绳子共长36米,一根跳绳长5米。最多可以剪成几根这样的跳绳?

四年级下册:有一块长方体木料(长30 cm,宽20 cm,高10 cm),王师傅要把这块木料截成棱长为5 cm的正方体木块,能截多少块?如果长方体木料的长是28 cm,宽和高不变,那么要截成棱长为5cm的正方体木料,最多能截成多少块?

整个环节跳跃性太大。二年级上册对于除法意义的安排都相当细致,而基础和重点的去尾型也有一定的篇幅,有利于学生夯实基础。而疑惑的是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章节中,却没有此类问题。然后直接进入四年级下册,三维的情况。可见,如果照本宣科,大多数学生存在二维的缺失,知识链的脱节。这是问题一。

从二年级上册至四年级下册,一下子跳跃四个学期,虽然之间有零星练习,但始终是凤毛麟角。二年级下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单元中,练习了进1型,未见去尾型踪影。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单元中,没有内容让学生见识到问题在面积中的运用。

辩证地看,学生在计算单元中的目标是掌握计算技巧,并将之迁移至实际问题中。且还需接触一些新类型的解决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这样处理:首先,补充二维内容,一是保持知识连续性,二是二维操作比三维简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能充分理解。其次,巧用相应内容增加练习机会。最后,内容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协调代数练习和几何练习,难度适中。具体操作如下:

二年级上册维持原样,三个内容层层递进。

二年级下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单元中出示类似练习:803个包子,每人3个,最多可以分给多少人?

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单元中,设计如下大长方形分割成一些小正方形的练习:

(1)有一张长6 cm,宽4 cm的长方形纸,用它剪边长2 cm的正方形,能剪出几个?

这里要充分展示两种方法,方法一是大面积÷小面积,方法二是将长和宽分别平均分。

(2)如果长方形纸的宽是3 cm,其他条件和要求不变,最多能剪出几个正方形?(应该说明的是,学生可能依然采取上述两种方法:

方法一:(6×3)÷(2×2) 方法二:6÷2=3(个)

=18÷4 3÷2≈1(个)

≈4(个) 3×1=3(个)

两种方法产生矛盾,鉴于学生的实际水平,他们只能通过操作活动得出结论进行验证,而无法从理论上进行完整的推理证明。

操作发现方法一是错误的,对比两小题,得出结论:大面积÷小面积的方法有局限性,方法二比较通用,遇到问题先分析,再动笔。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除法中可以继续使用购物情境,也可以增加一题几何类型的练习。

四年级上册小数除法单元,在商的近似数小节或单元练习中加入一题二维综合练习,再次把有余数的、没有余数的两类对比,学生可以独立解决。

学生通过实验,而后便能灵活解决以下两类:

1.一个长方体空盒,长8 cm,宽6 cm,高12 cm,最多可以放( )个棱长4 cm的小正方体。

2.用两种方法解决:一块橡皮长4 cm,宽3 cm,厚1 cm,现有一个盒子,从里面量长16 cm,宽9 cm,高5 cm。这个盒子最多能放多少块橡皮?

整个过程把大立体分割成小正方体的问题由三维倒推至二维、一维,逐个击破,打好基础,循序渐进的教学练习,螺旋上升。避免囫囵吞枣导致一题练习难倒一个班,一个类型反反复复,收效甚微的尴尬局面。

(作者单位 苏州相城实验小学)

上一篇:中专班主任如何做好体育教学工作 下一篇: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开展中学共青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