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理学分析钢琴的演奏

时间:2022-10-26 10:04:28

基于心理学分析钢琴的演奏

摘要:钢琴教学本身显现出复杂的心理活动机制,对其产生影响的心理因素有多种,譬如,感悟、关注、记忆、感情、想象与个性等方面。因此,不可忽视音乐心理学对其所产生的重要作用。同时,心理因子在弹奏钢琴的不同阶段所产生的作用也是不一样的。钢琴教学也即演奏心理的动态流程。心理学在钢琴演奏中所具有的促进作用可以更好地促进钢琴教学的顺利进行,也才可以达到真正演奏的目的。因而,在钢琴教学时,有机地融入一些心理学的因素可以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心理因素,借助于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来引导课堂的正常教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钢琴演奏,心理学,演奏心理

在钢琴教学体系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而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就必须从小抓起。根据心理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可知,儿童阶段是科学有效掌握知识的重要性阶段。因此我们就要抓住该时期,充分地知晓他们的身心特点,从而确保钢琴教育的顺利展开。

当下的钢琴教学体系中,都凸显出音乐心理学的前提功能。现代音乐心理学的源自于19世纪中叶的实验心理学流派,分析的是音响和感觉之间的内在联系。钢琴教学既具有科学性,也具有技术性的特点。这涉及到了教学过程中心理因素。钢琴教学和“只能意会,无法言传”有一定的相似性。因而,钢琴教师不但要借助于语言来进行讲解,而且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情况。在完备的理论体系下,传授给学生充分的理论内容与相应的弹奏技巧,从而使得学生更好地掌握有关钢琴的理论知识内容,并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此外,钢琴教学在基于音乐心理学的前提下,也可以使得学生对自我的心理情况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1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1.1充分的准备工作

根据心理学相关的理论可知,心理学的首要任务是对行为主体展开精确的观察。这对于钢琴弹奏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即需要观察有关钢琴弹奏的乐理。通过仔细地观察,练好基本功。这也掌握是钢琴教学中学生需要具备的一个必备要素,具体来说,就是对所学的专业技巧、基础知识进行熟练的掌握。如果在日常的学习中钢琴的基本功知识不过关,在演奏中就会感到紧张,思想上有压力。这就要求在钢琴教学中钢琴教师要同时兼顾学生基本功知识及心理素质进行培养。学生同时拥有了熟练的技能技巧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保证钢琴教学有一个良好的结果。

1.2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根据音乐心理学相关的内容可知,音乐心理学对于心理的刺激及其效果、音乐感、音乐记忆以及音乐与感情的关系等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而这就不能离开浓郁的音乐环境。钢琴教学是一种审美的艺术学。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规避学生处于单一、枯燥、乏味的学习环境之中,要极力地营造轻松而又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得学生能够保持着平和的心态学习弹奏钢琴。

根据实际的情况结果可知,学生在良好学习环境中学习时,主体保持着良好的心态,从而更好地发挥出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释放出惊人的学习潜能。对于艺术性色彩很强调的钢琴教学,更离不开这样充满艺术性的音乐学习氛围。

当然,良好的学习环境还不可或缺钢琴教师提供专业性的音乐资料,包括音乐专业教材、录音影像以及实地的舞台演出等。只有获取了尽可能多的音乐资料,学生才可以更快、更好地领悟音乐内在的意蕴,并掌握钢琴演奏的奥秘所在。

2 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根据心理学的相关内容可知,大多数行为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特点。若干因素在发生作用时,主要的场所在个体的内部器,包括基因构成、智力水平或自尊等。行为的这部分经由内部所决定的因素被称为机体变量。这些与机体相关的内容有内在的关联性。从人类的角度而言,这部分决定因素指的是“秉性变量”。反映在音乐钢琴上,即凸显出兴趣的重要性。只有对钢琴热爱的学习者才会主动地去学习弹奏钢琴,也会严格要求自己,并可能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产生难以捉摸的灵感,并会自觉地以更高的要求来约束自我,超越自我,不断地取得新的成绩。兴趣是促进创造才能发生的催化剂,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学习过程中,它都起着难以估量的重要作用,让人们更好地学习、工作。在当下科技飞速发展的局面下,各个学科的教学质量也都呈现出相应递增的局面,但也相应地对学习的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人所拥有的技能也呈现递增的趋势。但这又会催生出一些不良的现象,即社会上存在着盲目学习一些自己所不喜欢的技能,其目的在于强化自我在整个社会中竞争的实力。而钢琴作为一个比较高雅的艺术表征,学习弹奏钢琴的人群数量呈现出飞速递增的倾向,特别是儿童群体。虽然儿童的好奇心比较突出,学习新事物的能力也不弱,然而,儿童的意志力却比较欠缺。因而,教育者就可以以孩童们的好奇心来激发他们学习弹奏钢琴的兴趣,在基于学习钢琴儿童身心特点的基础上,制定系统化的教学体系,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方法以及丰富的教学内容,让儿童群体对钢琴产生持久的兴趣。

修身养性也是钢琴的一个重要作用。钢琴本身凸显出高雅性的特点,人的情操可以得到培养,身心得到高雅地放松。在学习、工作劳累之余,弹奏钢琴可以有效地缓解压力与消除疲劳,使自己处于艺术的王国之中。从这点上说,人们也会对钢琴产生兴趣。

3 注重练习环节中培养心理素质

根据心理学相关的内容可知,练习的概念是“特殊的刺激——反应的重复”。从练习的神经关联角度而言,其实也即巴甫洛夫所创设的条件反射学说中的暂时性神经关联。钢琴练习并不是机械化的简单重复过程。因此,根据相关的心理学内容可知,在练习弹奏钢琴时,实际上是多项感觉的共同作用使然,主要由视觉、听觉、触觉以及运动觉等出现的多种条件反射之间的高度协调整合。练习的作用在于演奏者可以掌握事物的规律并形成相应的练习心理。不可忽视的是,练习者一定要将自我的心理活动指涉到确定的练习对象身上,通过分辨、思索以及理解等环节,掌握乐谱中相关符号的特性及其内部的关系,同时依照原理与相关的准则,构建起有机的系统,并直接性地反馈到感官形成相应的知觉。练习实际上具有明显的二度创造性,也就是练习者在弹奏时,在音乐中融入了自我的灵魂元素,从而形成高智能式的练习过程。实际上,练习者在联系过程中,把弹奏的认知、情感体验以及意志维系等诸方面加以整合,从而构建起相互关联、渗透以及制约的动态心理体系,而此心理流程也从一定程度上强化了音乐的表现力。

练习是钢琴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关键环节,凸显出目的性、计划性的特点,练习者可以经由练习的方式,掌握最为自然、最为简易的方法,通过弹奏动作的逐渐熟练与重复训练,从而更为完善地、循序渐进地掌握钢琴演奏的技巧。具体可以从如下的几个方面来深入地分析心理素质和钢琴训练之间的关联性:

3.1 突出独立思考与自我检查的自觉意识心理

学生的心智实际上也是一个重要的素质,成熟的心理素质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来共时地形成并完善。在实际的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要关注的是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及其和品质,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当然,学生的真实水准是教师做工作的基点,不同学生所具有的独立思考习惯及其程度都是不同的,因此,学生主体只有经由个性化的思维模式,才可能把所学的内容自如地运用于练习的实践过程之中,而不仅仅只是不假思索地背出相关的知识点而已。同时,练习过程中,学生还要有意识地构建起新、旧知识与技能间的关联性,确保练习开展的计划性与步骤性,使学生规避懒惰、不思考、随意、被动与消极等负面心理情绪的出现与干扰。

此外,自我检查也可以确保练习的顺利进行。教师应培养学生形成自我检查的积极心理意识,发现并及时地改正自己的缺点,不断地完善自我。根据相关的调查分析可知,那些没有形成自觉地自我检查心理意识及其习惯的学生,进步的程度并不明显。倘若学生有自觉地探索与完善的心理意识,他们所取得的优秀成绩要明显得多,并在训练的目标方向下构建起内部的自我学习的心理,主动地进行钢琴的练习。

3.2专心致志,稳定情绪

练习中,专心致志是非常关键的一点。练习者要明确自觉练的对象是什么,练习的目的何在以及如何去练习等。专心致志的练习才建议事倍功半,反之,却是事半功倍。

就身体状况的层面而言,如果练习者所处的身体状况并不理想时,会对练习者的情绪产生不良的影响,进一步地给练习者的心理施压。抑郁、气恼以及疲倦等状态均会造成练习者在弹奏钢琴时肌肉上的紧张与收缩,影响弹奏钢琴的效果。

就动作的层面而言,练习者处于高度集中注意的状态,他浑身上下的每一处器官均保持着预备的状态,练习者所有的精力与动作都必须与练习的目的及其要求相吻合,反之,如若缺少必备的情感因子或者情感泛滥,都会影响弹奏乐曲的音乐内容及其效果。

3.3科学安排练习的时间

练习时一定要使得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的状态,即确保弹奏钢琴的内容始终处于多元化的状态,此外,也要科学地安排好弹奏钢琴的时间。弹奏钢琴的复杂情况以及练习者自我的能力、身体情况等方面都是影响练习时间安排的主要因素。大致而言,练习者弹奏钢琴的时间保持在24分钟至45分钟的时间段能够一直处于精神集中与精力充沛的状态之中,接着应该至少休息几分钟,这样可以让缓解心理紧张的状态,提高练习的效率。或者,练习者选择其风格或类型的曲目片段进行弹奏,也可以对紧张的心理进行有效地调节。

3.4选择适宜的慢速练习

由于练习的曲目难度不一,因此,练习者遇到比较难的曲目时,可以选择慢速练习。具体做法可将曲目在技术上所出现的一些难点细化为一些比较简易的局部动作,然后展开个别、局部的难点练习,接着再进入到相对比较复杂的片段进行练习。这无疑有利于练习者的心理素质,让练习者有攻克难关的胜利感。

4 弹奏钢琴心理素质的体系化建构

除却高超的弹奏钢琴的技巧之外,练习者还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一点在考试、比赛等重大场面更加地凸显。练习者的心理素质的培养需要通过体系化的方式构建起来。

4.1 热爱本专业与肩负责任的心理

虽然有些练习者有这方面的才华,但却是在家长的催促下才学习钢琴的。以这样被动的心理来学习弹奏钢琴,显然是极为不利的。至多也只是半吊子的程度而已。前文已述,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因此,钢琴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热爱演奏钢琴的心理,同时,还要他们意识到:既然选择了钢琴,就要抱着一种职业的态度,对其要有责任的心理意识。只有形成将其视作职业化的认识态度,那么才会持之以恒,才会成功。

4.2 树立自信心与攻克难关的心理

技巧过硬,深入理解自己所演奏的乐曲,成竹在胸——这就是在弹奏钢琴过程中所应该具有的自信心。教师的责任主要是:适当选材,既能够确保学生可以完成任务,同时难度也不能过大。其中的教材选择应该难度适宜,无论是技巧方面还是胆识方面都应该进行全方位的讲解,力求深入、细致,学生在学习之后,心中明确。当他们心中了然之后,也就不再害怕,也就达到了“艺高胆大”的目的。

平时练习和实际操作并不完全等同。学生可能在琴房中弹得一手好琴,但在正规的大场合环境下,则会显得比较局促,影响其正常发挥。因此,在平时的练习时,教师应该提供舞台实践的机会,尤其是心态紧张“怯场”的学生,让他们在平时就形成良好的“临场实战”心理素质。

同时,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基于分析不同教学对象特征及其实际情况的前提下,达到扬长补短的目的。尤其是教材及其教学方法,更应该有意识地去除教材以及教学方法中的短处,既有技巧方面的也有艺术方面的。而在考试或比赛时就要注意扬长避短。

由于反复地弹奏钢琴会导致练习者产生厌烦的心理,这在意志力比较薄弱的学生身上比较突出,他们遇到有难度的曲谱时就不愿下苦功夫了。弹奏钢琴需要较高的技艺性,因此,每一位学生都要在思想上加以充分的准备,力克困难,勇于前进。意志力的坚强与否也是心理素质优良与否的一个重要体现。不但在理论以及思想上教育学生之外,而且更要探寻良好的解决方法来帮助学生来解决疑难问题。

4.3培养稳重的心态

要从平时便养成严谨的态度,不能容忍小错误的存在。和学生一起探讨旋律的风格及其内涵。主要包括和声曲式的结构、旋律调式的特点、音色的改变以及层次上的变化等。

多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规避简单的注入式教学模式。要让学生多加练习,更要多加思考,让学生注重思考在弹奏钢琴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性。勤动手与勤动脑的结合,既有实战训练,同时也可以发挥理论上的指导作用。

真正的艺术音乐是美好的,追求真善美的,从内蕴上包孕着人类高尚的情操。只有这样的音乐,才可以受得起检验。因此,教师要确保每一位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心理。

结语

前苏联著名钢琴教育家阿列克赛耶夫曾经说过:“钢琴演奏教学是一个复杂而多方面的过程。”钢琴教师的教学任务是双重的,既有具体化的专业素质训练,同时还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弹奏心理素质,而后一点虽然比较隐性,但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也是打造优秀钢琴演奏家不可忽视的关键要素。因而,在实际的钢琴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心理学的作用积极地调动学生的心理因素,借助于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来构建课堂的教学秩序。这无疑有利于钢琴的教学进步与发展。

总之,现代钢琴教学不能离开音乐心理学的促进作用,将其充分有效地利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想象力,充分地打造音乐内在的表现力,发挥其自身所具有的创造性思维,强化积极学习理论基础知识的热情,加强专业技术,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胡多歌.音乐心理学在钢琴教学中的运用[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0(3)

[2]高博论心理学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时代教育。谈音在高师"钢琴"教学中应重视美育心理学的应用 [J]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0

[3]冷珊 徐微.从心理学角度浅谈儿童钢琴学习中家长的角色《管理观察》[J].2010,8

[4]艾峰 武宁.钢琴艺术中的"心理学"——论儿童钢琴教学中心智技能的培养《希望月报(上半月)》[J] ,2007,10

[5]刘佳.音乐心理学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4

作者简介:杨文文(1983-01-25),女,山东临沂人,毕业于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钢琴教育。

上一篇:如何记忆日语词汇 下一篇:实现“课岗”无缝对接的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