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合职业生涯规划的创业教育CCIR模式

时间:2022-10-26 09:37:27

链合职业生涯规划的创业教育CCIR模式

摘 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我国高等教育观念转变的重大突破。大学生创业要取得良性发展,需要灵活教育模式,文章分析当前创业教育的问题,试构建链合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的整合式高校创业教育CCIR模式。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教育;CCIR模式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12-65 -0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9 年发表的“21 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中提出:提升高校创业教育质量,使学生“具备创业意识,创造就业机会”。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被赋予了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1]。加强高校创业教育建设,对提高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培养学生的岗位就业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精神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考虑理论性,也要面临实践性。

一、创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

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是指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立足于经济和教育的渗透结合,通过优化教育资源组合,把教育学、经济学、社会学、人才学、创造学、心理学等有关学科的内容和方法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学校、企业、社区等多种渠道,帮助青少年树立创业意识,激发创业精神,掌握创业知识,提高创业能力,使之成为具有开创型个性的未来新兴企业、产业和职业岗位创造者的教育[2]。

创业教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创业教育,是指培养开创性个性的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在高等教育领域,创业教育不仅包括创业知识和技能教育,同时还有相关的品质和素养教育,就是在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创业素质培养;其宗旨在于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增强大学生自我创业的意识,促使其形成创业的初步能力和掌握创业的基本技能[3]。

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可分为提升自我与社会认知的认知能力阶段;职业创新能力得到发挥,就业创业能力得到发展的职业能力提升阶段;保障就业信息,提升就业应聘能力的竞聘能力提升阶段;进入职场参加择业就业开始职业人生的应聘就业阶段,即是对应了大学四年学习时间。

链合职业生涯规划的创业教育CCIR模式,是将职业生涯规划理念链接到创业教育之中,有重点开展的整体分层的、符合大学生学习规律的创业教育模式,是以营造创业氛围、创业理论教学、创业模拟实践等为主要内容的创业指导体系,此模式以创业教育为基础,通过创业活动开展,培养学生创业意识;通过创业理论课程教学,积累一定创业知识;以创业模拟为实践教学手段,认知创业全过程,提升学生创业能力及创业心理品质;最终通过创业的孵化取得创业成果的实现。

二、构建链合职业生涯规划的创业教育CCIR模式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融合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各个部分,强调循序渐进地接触创业实践活动,激励大学生去尝试新的认知反应方式,培养具有开创性和创业精神的教育,包括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知识、创业能力等方面。

(一)创业意识自觉阶段(Conscientious)

创业意识包括学生对创业机会的警觉性和敏感性以及创业成就感和企业家精神等。此阶段主要针对大一大二学生,对应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阶段。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有利于创业的舆论氛围,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对创业文化重要性的认识,促使大学生价值观念转变。形成创业需要、创业兴趣、创业理想和创业信念。此阶段通过“创业计划大赛、创业文化节、创业者学术讲座、创业教育网站、创业者培训班、企业家论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创业理想,形成尊敬创业者的浓厚氛围。组织大学生看创业者传记,到企业实地去看,认识了解创业过程,激发创业热情;开办“企业家课堂”,创业者讲创业历程,对大学生创业有很强的感召力与示范作用,讲授创业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培养创业素质;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创业座谈会,定期举办“创业论坛”、“创业沙龙”,开展研讨、辩论,丰富创业知识、交流创业经验,与创业者面对面沟通,分享创业的酸甜苦辣,感受创业者的人格、信念、精神和情怀,引发大学生对创业的向往,消除大学生创业的畏惧心理;组织大学生写创业计划,把创业理想、激情和思想火花变成周密的创业行动方案,增强对创业活动的理性认识和信心。

(二)创业辩证培育阶段(Cultivate)

此阶段的主要对象是大二大三学生,对应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职业能力提升阶段。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模拟两个模块,让大学生掌握创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职业技术和经营管理能力,懂得与创业有关的国家政策法规,同时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

理论教学模块:通过聘请不同专业背景、既有理论造诣又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组成师资团队,通过创业选修课与培训班,传授创业知识。理论教学课程分为基本理论、案例分析、模拟实习,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专业知识,二是经营管理知识,三是综合性知识。

创业实践模拟模块,是理论教学的延伸,是理性到感性、理论到实践转变的环节。通过针对性、操作性极强的创业设计、企业运营实践培养学生创业实际能力。创业实践模拟模块的实现途径包括:课外科技活动,通过“创业计划大赛”、“挑战杯”、素质拓展训练等实践模拟活动,经过组队、选项目、培训、市场调查、计划书、答辩过程培养创业能力。举办“创业沙龙”、“创业论坛”、开展学术报告、研讨进行交流,邀请来自学术界、企业界、管理咨询界、风险投资界等方面的专家及社会知名人士共同来点评和指导,培养创业精神;开展社会调研与实践活动,主要方式有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以社会实践活动为纽带,组织学生考察企业创业的经历和经营状况,让他们明白创业的艰辛、感受艰苦奋斗精神;模拟性实践,参加创业实践情景的模拟,进行有关创业活动的情景体现或拟出创业计划、创办虚拟公司等,如“ERP企业沙盘模拟大赛”、“模拟创业设计大赛”等活动,参赛学生在大赛中熟悉创业程序,储备创业知识,接触了解社会,对创业进行模拟实验;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学生创新和创业奖学金”获得者,即可进入创业示范园或校园科技“孵化器”,享受一揽子创业指导,包括知识产权法规、公共关系和营销建议、商业计划和资金申请、良好风险基金的接受等,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创立一些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实体。

(三)创业验证孵化阶段(Incubation)

此阶段的主要对象是大三、大四学生,对应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竞聘能力提升阶段。目标在于提升创业能力,积累和检验创业知识,培养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为创业做好充分准备。是创业理论与创业实务的具体应用,是主要针对创业方法和方式所进行的分析、研究以及实施的具体试验与模拟实验,包括创业融资、创业策略、风险投资、市场营销、创业管理,企业运作等内容。此阶段的实现途径:创业者联盟,创业者联盟是建立在创业计划竞赛的基础之上的一种实实在在的创业实践活动,是准备创业和已经创业的学生之间交流、沟通和学习的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准创业者和创业者可以获得诸如培训、风险投资、项目、技术孵化等方面的支持,通过这个互动的平台把风险投资机构企业、科技园、孵化器以及政府有关经济管理部门联系在一起,争取获得它们的支持和参与,使大学生创业活动具有一个很好的生态环境;产、学、研相结合,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面向社会参与科研开发和技术服务,或协助教师共同进行课题研究,也可以适当吸收学生直接参与学校产业公司的经营和管理,指导学生按程序体验创业过程的演练;窗口教育,开展发明创造竞赛活动,将获得的科技成果申报专利,然后通过技术市场或其它场所进行成果转让,或者以专利技术作为出资,自行成立公司或入股公司在技术市场进行成果转让。

(四)创业成果实现阶段(Realization)

此阶段的主要对象是大四学生,对应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应聘就业阶段。在此阶段,重视大学生的实践,这是学生生存自由的历史客观性和真实存在的蕴意。在这个阶段,高校给予风险投资、项目、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可以促成一些经过创业教育前两个阶段培训的同学进行创业实践,开创自己的企业,或对新创企业进行管理。使大学的科技成果迅速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架起高校与社会、企业之间沟通的桥梁,真正实现“产学研”结合,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帮助学生作为主体理解创业教育的终极价值和生存自由的真实蕴意,正是通过实践,实现自我改变,改变“把自己的本质变成仅仅维持自己生存的手段”,超越自我,实现全面发展。创业实现注重具体操作,解决了“如何创业”和“怎样创业”的问题,为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提供了创业运作的基本方法和成功经验。创业环境的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创业活动本身所具有摸着石头过河的特点。这就使得创业教育与传统管理学教育具有不同的特征,即需要学生更多的在实干中学。充分利用学校的科技园,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指导与创业实践的平台,通过支持和促进校内高科技成果的转化,培养专业人才,使学校的科技园成为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和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家的基地;建立创业融资机制,积极与社会上的各种资源链接,取得相关各方的支持,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并建立相关的融资制度与机制,这将会大大提高大学生创业的启动率。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创业实现联盟,外借社会力量,特别是争取企业界的支持,可以解决当前比较棘手的创业教育师资短缺的问题以及大学生创业经费不足的问题。学校自身在科学知识、技术方面的优势,通过与各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成立高校自己的具有高技术含量的公司,进入市场运作,与社会企业合作,用各种外延计划,获得更多的活动资金资助创业学生,实现创业成功,创业成功的学生反哺学校,并以身做模范,实现创业教育模式循环上升的教育作用,将能形成一个闭合辩证反馈自觉的培养链,从而更好地促进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

三、结语

创业教育在我国处于刚起步的阶段,与国际比较成熟的创业教育实践相比,我国的创业教育还处在初级阶段,需要转变观念,不断进行实践和研究,创出特色,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创业型人才。链合职业生涯划的创业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复杂的、持续的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大学生只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教育,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现创业梦想的腾飞,踏上创业的职业征程。(下转第64页)

(上接第66页)

参考文献:

[1]任路瑶,杨增雄.创业教育:第三本教育护照[J].教育学术月刊,2010,(11):17-20.

[2]曾昭薰.学术段堂的时代使命——创业与创业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2,(02):48.

[3]王晓旭,高琼,路军.北京林业大学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J].29卷中国林业教育,2011,(03):1-7.

作者简介:

王健,河海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从事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与指导服务工作,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指导与研究,助理研究员;

韦伟然,河海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教师,助理研究员,从事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

上一篇:增量房、存量房、保障房的联动关系研究 下一篇:基于消费心理的品牌延伸决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