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画派的走向与期待

时间:2022-10-26 09:19:49

历史上一个地域性画派的形成、趋向成熟,乃至得到普遍的认可,总是要经过一定时间的积淀,以及一批艺术家、批评家的拥支持,艺术家们在相互学习渗透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和风格的艺术特点,如岭南画派、山药蛋派等。时代进入2013年,在当代中国艺术异常繁荣的背景下,以李少君为代表的一批作家、批评家等倡导的“海南画派”,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线。

从海南画派的提出到自身的建设,众多批评家、画家等参与者极为活跃,众多的艺术家与批评家纷纷响应参与其中,摆在面前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清晰地出现在未来的海南画派建设者的视野里,变得更加明确起来了。

海南画派将给予中国文化以及中国现当代艺术,怎样新的形式、内容以及新的价值观?海南画派的艺术与文化的整体形式能否给中国绘画艺术贡献独特的艺术内涵?譬如此类,让人们翘首以待。或者说海南画派的使命之一就是创造与创新,同时激发画家更多的新的想象力,让成千上万热爱海南之美的人把这种美带到世界各地,以美化他们的世界和生活。

中国当代艺术正处于全球化这一“危机”亦或“机遇”之中,这时需要艺术家们重新处理现代性的问题,回避或者无视都使地域性艺术团体陷于脱节甚至自闭。这并非是一个简单接纳的事情,而是在充分学习消化后,需要集体创造性的回应。

我们需要重新体量中国当代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或者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也许我们可以东方人的身份很好地将西方油画提升到油画自身的精神深度,同时,我们自身拥有探讨西方绘画形式的权利和能力。但作为一个中国艺术家,我们有必要驱使自己与千年传承的水墨传统对话,握住毛笔去与千年衍进的书法传统对话,这种对话是自身与传统的呼应,是身份的重新把握。现代化使得我们回到传统不再是一蹴而就,运用自身的资源或者说独一无二的绘画元素,去赢得世人的目光,去将自己的优势注入到当代中国艺术中,得以丰富的中国现代艺术发展轨迹。摆在海南画派面前的同样如此。

李少君在《海南画派第一辑·序》中写道:“海南本就是一个为成千上万的人向往的美的世界。海南之美是大美,美的地域丰富多样,美的色彩绚丽斑。……”海南画派要给予中国当代艺术一种新价值观,表现出与中国已有艺术团体之根本不同,那么海南画派就是要表现出“海南的大美”。海南的大美何在?很多画家正在从画面或者绘画艺术形式上进行着尝试,那就是黎族元素、海洋元素和雨林元素。

关于黎族元素,用画笔去呈现黎族,去呈现美丽而神秘的黎族地区,要做融于黎族之中的艺术者,用色强烈,个性鲜明,对生活的提炼组合起的风土人情,处理过的画面夸张了的色彩,凝练过的线条,从中可知他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画出了生活中的诗意和感受,从中蕴含了画家内心的情感,形成了个性化的艺术风格。如:王锐《黎家印象·少年梦》、《黎家印象·守望家园》、《黎家印象·归之二》等作品。

关于海洋元素,用画笔去呈现神秘浩淼的南海,我们也就成为了大海的参与者,画家们在对西方后印象画派优良传统的吸收中,同时以中国传统“意境”美为核心的历练中,形成了一种既赏心悦目,又充满哲理思考的做品形态。如:谢源璜的《三亚港》、《昌化港》、《海边》,丁孟芳的《海祭》、《渔歌》等作品,对传统写实技法动力的掌握,特别是对壮美崇高美学品格的追求和刚毅厚重质朴风格的锤炼。还有潘正沂的《铺前港》、邓子芳《南海晨曲》、李生琦的《儋州干冲的船》等。

关于雨林元素,更是作为海南热带独有的自然风貌,它不是一两个绿,是百绿千绿一万个绿,绿得猛烈,绿得新奇。用画笔去呈现雨林,呈现一个绿世界。如:刘贵宾的《阳光戏大榕》、《树神》、《耶姿绰约》等作品笔触自由,略加平面化,适当弱化了形质刻画,可知其风格明丽欢乐为基调,还透着平和自足的气息。还有王锐的《春的脚步》、《曼舞》,刘运良的《墙根》、游桂光的《黎寨小调》、卢向玲的《雨林深处》等。

无论是黎族元素还是海洋亦或是雨林,是海南画派将贡献出新的表现形式,也是海南画派即将开拓出新的可能方向。当然,就像李少君主席所说:“海南画派不完全是一个名词还是动词,还在探索之中;海南画派也不是完成式,而是进行式,正在探索过程之中;海南画派也还不是一个守成派,而是一种理想,一个方向,一种目标。”

表现“海南之美”,号角已经吹响,大家将积极地探寻着最佳的表现方式,最后趋向一定某种成熟,成为中国当代艺术中一个时代的引导者,我们深信,我们努力,同时无限地期待着。

上一篇:预应力砼管桩施工质量控制 下一篇:浅谈发展沼气对环保和生态贡献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