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钢琴教育对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作用

时间:2022-10-26 08:55:03

简述钢琴教育对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作用

(湖南女子学院艺术表演系,湖南 长沙 410007)

摘要:钢琴教育作为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通过钢琴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而且能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本文主要根据钢琴教育的特点与规律,探讨钢琴教育在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钢琴教育;身心和谐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9-0226-02

通过有效的途径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使其能够顺应时展的需求,一直是当前高校教育关注的重点。近年来,音乐教育在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方面所发挥的独特作用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而钢琴教育作为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中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已有的研究发现接收过钢琴教育的学生在身体协调、人际交往、审美心理等方面均表现出一定优势。本文主要根据钢琴教育的特点与规律,探讨钢琴教育在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钢琴教育对大学生身体协调发展的作用

钢琴演奏可以说是一项复杂的艺术实践活动。单就演奏技术而言,可把其看作运动技巧一类。钢琴演奏技术训练中主要包括手指、手腕、手肘、手臂、肩、腰、脚以及整个身体动作的协调性,它是相关的运动器官、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在具体演奏中所处于的一种特殊生理状态。

首先,通过钢琴技巧训练可以提高相关运动器官的各项功能。钢琴弹奏过程中,上肢、躯干、下肢的相关骨、骨连接(关节)和骨骼肌之间,始终保持着对立统一的规律,并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大学生虽骨骼、肌腱已基本定型,但是通过钢琴学习,可以使相关部位的骨、骨连接(关节)和骨骼肌得以训练和加强。如可使指、掌、手腕等关节更加灵活;使肌纤维的质量、数量得到提高,肌纤维的负力增加,手部的骨骼肌更加富有弹性;此外,通过不同强度的训练还可发展不同类型的肌纤维,通过专门性训练也可使肌纤维组成发生适应性改变。

其次,通过钢琴训练,可促进脑的开发,调节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由位于颅腔中的脑、椎管中的脊髓,以及从脑和脊髓发出的周围神经组成,它在人体各器官系统中占统帅地位,是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调节机构。钢琴学习要求练琴者眼、脑、手、心、脚等器官的协调配合, 通过复杂的手指活动和音乐心理活动,可使右脑的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从而使右脑的新生突触不断增加。同时,反复的钢琴训练还可提高大脑皮质的机能,加强神经对肌肉的支配作用,提高肌肉的工作效率,达到眼、脑、手、心等器官的的高度协调统一。

再者,通过钢琴学习,可以加强听觉、触觉、本体感觉等相关感觉器官的灵敏性。在钢琴演奏技术的学习中,视觉、听觉、皮肤感觉、本体感觉都需要参与钢琴演奏。当进行技术动作时,各项技巧的掌握都依赖于对内外环境变化的感受和相关感受器的相互作用。学习钢琴的人由于经常接受音乐材料,因此对于音的长短组合(节奏)、强度层次变化、音色变化会更加敏感,对声音辨别能力更强,听觉也会更加灵敏;在练习过程中,必须较觉出技术动作的细微变化,因此本体感觉越强,对肌肉活动的强度、速度、持续时间等越敏感,从而对肌肉活动的调节更强。

二、钢琴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

(一)有利于培养大学生顽强的意志

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种种困难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它对行为(包括外部动作和内部心理状态)有发动、坚持和制止、改变等方面的控制调节作用。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加之受到学习、情感、就业、社会竞争等外界压力的影响,各种心理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因此他们心理非常脆弱,承受能力和应对能力都较差。而在钢琴演奏中,很多技能技巧需要学生反复磨练,而其艺术性特点又需要学生具有广博的知识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因此钢琴学习可以说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特别是对于一些从未接触过键盘、器乐的学生来说,会感到更加艰难。如这一阶段的学生一般骨骼、肌腱已基本定型,柔顺度较弱,因此手型的支撑性和可塑性较差;一些学生协调性较差,手指不受控制、不灵活,导致弹奏时双手难以配合;而有些学生以前较少接触五线谱,导致识谱慢,眼和手很难协调等。这些问题都给学生的钢琴学习增添了一定程度的困难,需要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反复磨练,克服困难,才能攻克每一个难关。而通过这种反复磨练也使他们的顽强性、独立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能力得到更加有效的锻炼和培养,从而也使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中能够勇于承受和面对各种压力和挑战。

(二)有利于丰富大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想象力是大脑自由联想和自由创造新形象的能力。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而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多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教育心理学认为,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发展智力的核心。在钢琴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作品的音乐特点、内涵、情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二度创作。特别是在钢琴即兴配弹中,对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要求更高。学生必须将钢琴演奏技巧、键盘和声手法、作曲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发挥主观能动创造性,通过推理、想象、联想、直觉等思维活动,对作品进行加工、再创造,编配恰当的和声和织体。大学生此阶段是思维十分活跃,想象力极为丰富的阶段,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使学生们运用所积累的知识与经验去想象、创造和表现音乐作品,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同时也可以开发智力,使他们的思维更具开放性和发散性,学习激情更高。

(三)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陶冶情操

著名钢琴家刘诗昆在第三届鼓浪屿钢琴节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学习钢琴已成为中国对青少年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钢琴教育能够以其独特的审美功能、价值与艺术魅力,不仅使学生感悟作品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音响,同时能够感受曲中的情感内涵,启迪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美化大学生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对自然美、艺术美的认识和鉴赏能力,提高对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辨别能力。钢琴演奏将知识、乐感、技能、表演融为一体,它是一个充分的展示钢琴演奏艺术创造美的过程。当学生们弹奏着美妙优雅的钢琴音乐作品时,他们能够体会到不同的情感,如有的热情奔放,有的活泼欢快,有的忧郁悲伤,有的幸福甜美,有的优雅抒情,有的朴实无华……同时也能体会到不同的风格,如古典乐派的严谨庄重,浪漫乐派的自由奔放,中国音乐的含蓄典雅……不同的钢琴作品体现出不同的创作个性与审美品格。学生们通过对这些作品音乐形象的理解与诠释,内心能够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勾起对往日的回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追求。在钢琴学习中,学生们不但技艺更加熟练,而且情感得到了陶冶,心灵得到美化,生活得到调剂,精神得到娱乐,思想得到升华,充分体现了钢琴教育中独特审美教育作用。

(四)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团结互助精神

高校的钢琴课程除了钢琴表演专业是一对一单独授课方式,一般是以小组课、集体课的方式进行教学。小组课和集体课能够较好的利用人数上的优势,更好的、更客观的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自我和集体之间关系的交流平台。小组课和集体课的教学模式提供了独奏、齐奏、轮奏、重奏、分声部合奏、伴奏等丰富灵活的课堂演奏形式,它要求学生之间牢牢树立群体的和谐意识,互相交流、团结协作、相互激励,默契配合,这种小组课和集体课的形式使学生在一个集体的环境中学习、交流,有益于融洽人际关系,是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集体协作意识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的一种有效形式。例如,齐奏时,学生要根据作品性质及弹奏者的整体技术水平严格把握弹奏速度,控制好节奏,如果有一个学生节奏不准确、速度不平稳,就会影响全曲的完整性和流畅性。在重奏中,学生主要以四手联弹、双钢琴的形式进行演奏。由于重奏一般为多声部层次进行,和声色彩丰富对比,因此合作双方必须默契配合,学生不仅要注意弹奏速度、节奏的控制,还要注意整体声部的协调平衡。在轮奏中,学生按照乐句、乐段划分,分句、分段来完成作品,它是一种接力棒似的演奏形式。学生们不仅要注意好整体速度的统一,还要注意相互间衔接自然、紧凑。因此在钢琴小组课和集体课教学中,每位学生都必须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和演奏中,并且互相之间要相互交流,相互配合,无形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了他们人际交往的能力,培养了他们集体荣誉感和团结互助精神。

综上所述,在钢琴演奏与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不断训练手指、手腕、手肘、手臂、肩、腰、脚以及整个身体动作的协调性,促进相关的运动器官、神经系统、感觉器官的协调发展。从心理方面来看,通过钢琴教学能够增强大学生的意志力,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钢琴演奏中的互相交流、互相配合能够培养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互助的精神。同时通过弹奏和聆听优美的钢琴旋律又能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从而达到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运用钢琴教育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它为高校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也为和谐高校建设增添生机活力。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教改课题“艺术教育课程对高校学生和谐发展的作用研究” (湘教通 [2010]243 号文件,项目序号480) 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一版.

[2]扬锡让.实用运动生理学 (修订本)[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年5月第二版.

[3]田野.运动生理学.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M].1991年第一版.

[4]鄂承梁.青少年各年龄阶段生理特点与基本运动的训练方式[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

[5]张震.钢琴基础教学中生理因素与心理因素的关系[J].长春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上一篇:藏族电影的声音元素的审美分析 下一篇:设计 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