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活态理念与多元文化语境下的安徽地方戏传承与发展研究

时间:2022-10-26 07:31:27

基于活态理念与多元文化语境下的安徽地方戏传承与发展研究

【摘 要】地方戏作为特定地域历史形成的文化意象,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当代社会价值。随着全球化的推进、现代化的扩展、城镇化的加速,以大众消费文化为代表的强势文化挤占了地方戏的生存空间,极大地改变甚至破坏地方戏的文化生态,地方戏的传承与发展面临严重危机。本课题以多元文化和活态理念为视角,考察安徽地方戏在多元文化语境中的活态传承与发展,阐述安徽地方戏传承发展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安徽地方戏;困局;活态理念;多元文化语境;传承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8-0013-02

地方戏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特定地域历史形成的文化意象,也是特定地域民间心理的文化映射和地域文化谱系的符号象征,对于增强地域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家文化建设、地域文化认同与非遗文化保护的大视野下,地方戏成为区域公共文化建设与地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是区域内人民最为亲切的文化记忆与共同情怀,直接关涉地域文化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而当下,随着全球化的推进、现代化的扩展、城镇化的加速,以大众消费文化为代表的强势文化挤占了地方戏的生存空间,极大地改变甚至破坏地方戏的文化生态,地方戏的传承与发展面临严重危机。本课题以多元文化和活态理念为视角,考察安徽地方戏在多元文化语境中的活态传承与发展。

一、当下安徽地方戏传承与发展的困局及其原因

当下安徽地方戏传承与发展的局面是不容乐观的。据统计,全省现有县级剧团和市辖区级戏曲剧团47个,在已知的全省23个戏曲剧种中,只有黄梅戏、庐剧、徽剧、泗州戏、梆子戏、推剧、花鼓戏、含弓戏等9个剧种有专业剧团,在职人员平均年龄41.9岁。其中,经济状况较好、较有活力的占5%左右;条件艰难但仍然坚持演出的,占79%左右;陷于瘫痪状态的,占16%左右。都市剧场演剧形势不容乐观,乡村演剧则需求较强,剧种发展极不平衡,人员老化断层,剧目陈旧流失,剧团市场主体性不强。

当下安徽地方戏传承与发展的不利局面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首先,是各剧种的不平衡发展。黄梅戏、徽剧、庐剧、泗州戏等剧种的传承与发展具有优势性,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打好徽字牌、唱响黄梅戏”的文化行政政策的导向;一方面在于剧种的适应性与活力,黄梅戏等剧种相比高腔、傩戏、文南词等处于成长期的新生剧种,适应性更强;一方面在于地域性因素,安徽地域辽阔,横跨江淮,不同人口和文化生态圈影响剧种发展程度;一方面在于从业人员的努力程度与优秀演员的影响力不同。其次,生存生态恶化,全球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文明兴起,大众文化和消费文化、后现代主义文化时代到来,影视多媒体娱乐大行其道,随着文娱方式的巨大变化,时尚以斗室文娱、广场文娱为主,而与衰落的农业文明相适应的戏曲文化渐趋式微。再次,意识形态的误导,民族虚无主义者和极左思潮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包括对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戏曲的批判,造成了消极影响,尤其对于现代年轻观众产生了错误导向,造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断裂和戏曲观众的断层。第四,管理体制的束缚,院团的戏剧策划、制作、演出、评奖的全部流程,处于政府文化主管部门的监控之下,长官意志束缚其适应市场的活力和应变力。第五,戏曲的陌生化(程式化、舞台间离效果、唱腔方言、旧时代生活内容与情感方式等)使其与现代观众的欣赏趣味出现落差,加大了感知与理解的难度。第六,缺乏时代感与审美性俱佳的精品。

二、安徽地方戏传承策略

传承与发展是密不可分的联系体,应在传承的基础上发展,以发展促传承。传承在于地方戏本体的生存延续,借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理念,让安徽地方戏在其生成发展的环境当中进行保护和传承,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过程当中进行传承,而非仅仅依靠现代科技手段对地方戏进行“博物馆”式的静态留存。树立从口传文化、乡村文化和约定俗成、世代承传的民俗生活的角度来认识地方戏的习惯。所谓“活态传承”,即是要求戏曲紧贴区域内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强调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要求地方戏曲的生命力在于当下的延续性人身活态演出传承,而非死的遗存物,强调从编、导、演、舞美等戏曲本体,到市场运作、政府扶持、民众参与、学者批评、人才培养等外在文化圈层的地方戏系统工程建设,而非单一的、割裂的机械艺术观,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安徽地方戏的这种活态传承,我们可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重点保护剧种传承人,尽可能多地授徒传艺,形成传承群体,这是戏曲活态传承的人才支撑及依赖核心。

(二)抓紧濒危剧种的资料抢救,建档、录像、整理,形成活态传承的现实依据与基因库。

(三)扶持成建制的剧团,使其适度参与文化市场活动,在活态的演剧活动中实现文化产品的供给和市场效益的创造,形成自我造血的良性循环。

(四)建立地方戏赖以生存的民俗生态保护区,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传统节庆仪式等民间文化活动,逐步创新地方戏活态传承的文化空间与精神土壤。

(五)加快兴皖富民步伐,改善演剧场所环境,经济充裕、环境适宜才能使观众有看戏的前提,保证观众群体的存在,在日用生产中实现活态传承。

(六)多途径尝试戏剧进校园,培养青年人的地方戏意识,加快专业性艺术院校建设,多出人才,留住人才。

(七)建立多层次的研究体系,如建立黄梅戏博物馆、岳西高腔传承中心等,以学术的呼吁引起公众的关注,为活态传承作理论护航。

三、安徽地方戏的发展策略

当下处于多元文化生态语境之中,这种“多元文化语境”体现为:全球化与地域性拉锯,现代化与传统性缠斗,乡村向城镇化过渡,精英文化呼唤精品意识与哲理思辨,大众文化追求即时与娱乐至死,后现代要解构一切,广场文化与斗室文娱相对垒。在此复杂多元的文化生态下,我们必须以多元发展的方式考虑地方戏的前途,需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分散决策。

上一篇:试论民族音乐的发展与传承 下一篇:从音乐鉴赏中学会感知音乐的魅力